03.06 有人說奶奶已經退居三線,姥姥正成為帶娃大軍,為啥有人說寶寶都喜歡給姥姥帶?

何潔龍


【橘貓觀點】:我喜歡這個問題了,姥姥帶孩子的好處挺多的,其實姥姥成為帶娃主力大軍的關鍵是避免了婆媳矛盾的產生,哪個媳婦都想和婆婆好好相處,但有時事與願違。

說個小故事,我有個同事是和公婆一起住的,有了寶寶後心想,婆婆能幫忙照顧孩子,她自己休息的好些,身體能恢復的快些,能抽開身去上班多好,誰知婆婆不是這樣想的,婆婆更在乎的是她自己的女兒,孩子他姑也在做月子。在月子裡同事的婆婆一天三頓給她做的飯是西紅柿麵條,做完飯就消失,寶寶換的衣服從來都不洗,公公有時看不過去也能搭把手,但畢竟不方便。這些事情我一直感覺都電視劇才有的,沒想到現實中還真有這樣事。沒辦法,同事自己生氣,又不想難為老公,就自己起來用熱水洗,後來實在覺的委屈,有一次就爆發了,質問婆婆為什麼一天三頓都燒麵條,難道你自己女兒就是這麼做月子的嗎?誰知這婆婆更厲害,你是你,我女兒做月了關你什麼事,你不能讓你媽來伺候你,說完就跑去女兒家了。能碰到這樣奇葩的婆婆,也真是無語了!好在同事的老公還算還錯,把自己媽說了一頓。但是從此婆媳之間總是磕磕碰碰的,婆婆還總是在挑撥夫妻關係,真是想不明白,這個婆婆到底想幹嘛,真是婆婆也任性!

後來同事家買了房和老公搬了出去,生活也算安靜些,最後還是姥姥過來帶的孩子。有了自己媽媽的照顧,家庭關係也和和諧多了。

自古以來最難相處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雙方的生活習慣不同,思想觀念不同,帶娃理念更是不同,溝通起來更是麻煩,說多了不行,說少了又沒多大作用。碰到媽寶男的婆婆,更是小事大事一起管,這種關係更難相處。

當然好婆婆也是有的,同事自己的媽就是好婆婆,所以同事也經常抱怨,自己怎麼沒碰到自己媽這麼好的婆婆。同事的媽每到換季就給媳婦買內衣,做棉背心,夏天還會做綿綢睡衣,四個媳婦每人一套,帶孩子那更不用說,讓你是既省心又放心,有這樣貼心的婆婆,哪個媳婦不喜歡,可這樣的婆婆不好找啊!

所以自己媽幫著帶孩子那就輕鬆多了,不需要顧忌太多,不僅孩子能得到精心照顧,自己也被照顧的妥妥的,家庭氣氛也是一團和氣,不可否認,丈母孃和女婿還是挺好相處的。

姥姥幫忙帶娃我想說一說:

一、無差異溝通,沒有矛盾;這是最主要的一點,老媽是養育自己多年的人,生活習慣,脾氣秉性,老媽一概瞭如指掌,有時你一開口老媽就知道你要說啥,如果帶孩子出現分歧,意見不一致,可以隨時跟老媽說,老媽也比較容易接受,老媽不耐煩了說你兩句也沒事,換作是婆婆,說之前就要想一想,怎麼說比較好,婆婆能不能接受,會不會生氣,一想到就有些心塞!

二、心態完全放鬆;在媽媽面前沒有絲毫的掩飾,心態絕對放鬆,想說什麼就能說什麼,想做什麼 事就能做什麼事。上班累了,回家不想照顧孩子,老媽也不會說什麼,只會幫你把孩子照看好。在婆婆面前就不行,有些拘謹,婆婆更像個管家,做事要考慮婆婆的感受,畢竟生活在一起的時間不長,需要磨合的地方很多,必竟婆媳關係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相處好的。

三、生活習慣相同;這點太重要了,和老媽生活了那麼多年,你喜歡晚睡晚起,喜歡吃清淡的還是吃辣的,是懶還是勤快,喜歡週末出去逛逛還是在家待著,老媽全都瞭解,不會說你不能這樣,不能那樣,這不對那不對。


姥姥帶孩子不光是照顧孩子,更心疼自己的女兒,奶奶帶孩子,更多是心疼孩子,心疼媳婦的還是有點少,畢竟以前沒有在一起生活過,但是凡事不是絕對的,人與人相處都有一個磨合期,與婆婆相處好還是很不錯的。

一、多關心孩子奶奶;奶奶帶娃時,年紀也大了,自己固有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已然不能改變,所以我們這些做小輩的就要多替她們想一想,在生活上多遷就 一下,自己辛苦些沒什麼,只要一家人能和和美美就好,所謂家和萬事興。

二、凡事好商量;孩子奶奶的一些帶娃方法、做事想法是不對,但這也是她們那輩生活經驗的總結,所以不要一下否定,曾經那個方法也是正確的,可以用緩和方法坐下來和老人家好好聊聊,畢竟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我想孩子奶奶是會理解的。

三、加強溝通;大禹治水是疏通了各種河道的堵塞,才治水成功,疏通婆媳關係也可以用這招。哪裡有問題就去疏通一下,和孩子奶奶多聊聊天,瞭解老人家的想法,想吃什麼,想幹點什麼,話都說開了,還能有什麼矛盾,再說老一輩的人也操勞了一輩子,也希望家人能多陪陪自己,體驗一下天倫之樂。

四、老公是調和婆媳關係的助力;

一邊是媳婦,一邊是親媽,有些老公覺得自己兩頭受氣,其實是你沒平衡好她們的關係。平時多幫老婆乾點事,洗個碗,掃個地的累不著,另一邊多關心關心媽,沒事時帶著一家人出去溜溜,兩邊都是愛你的人,你的付出她們會明白的。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家務事剪不斷理還亂,每家都有每家的事,但大家的心願都是一樣的,都希望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所以不管是姥姥帶孩子,還是奶奶帶孩子,只要有人帶孩子就是給你最大的幫助,所以做我們還是要多一分包容,多一分體諒!畢竟自己也是當媽媽的人了,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肥貓小橘


我是寶寶爹,我的情況正在發生。我問我同志大多也有這個情況。

但是並不是奶奶願意退居二線。而是媳婦太厲害。現在的小媳婦包括我媳婦,厲害著呢,做的不對真是敢懟人。不管是我媽還是他媽。但是我媽在場的話,我媳婦還是比較拘謹的。但是我老丈母孃就不一樣了。人家娘倆說話沒有壓力,我媳婦想怎麼耍我老丈母孃都得接著。孩子餓了,哭了,鬧了,我媽在場的時候,我媳婦還得說,媽我來之類的話。我丈母孃在場,我媳婦就一個字。媽!

我媽以前有段時間以幫人家照顧小孩當職業,而且非常的喜歡他孫女。而我老丈母孃根本就不會帶孩子。那我媽都排不上號。現在的形式是媳婦在家看孩子,丈母孃來我家做飯。

而我媳婦說的是怕我媽累到。

有些事情你品,你細品。沒有特殊情況姥姥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帶的,哪個不是媳婦賊哼的呢


百變風神


回答前,先說個我女兒小時候的事吧。一次姥姥帶孩在外面玩,當時7個小朋友一起,一位阿姨問:你們都是“老外”吧。其他人不知咋回事,都是中國人咋成老外了,阿姨又說了一句:外婆啊,這不就是老外嘛。當時只有一位老人說,她是奶奶,不是老外。7個孩6個姥姥,確實女兒小時姥姥們帶的多些。

我家的例子

我婆婆人特別好,照顧了一家四代人,小重孫都特別喜歡她。愛人是父母的老來子,我們要孩子又晚,所以老人很久前就說要給我們帶孩。就在我有女兒那年,婆婆得病,那時她心心念唸的還要來幫我帶娃,可老人沒看孩子一面就走了,成了我們全家人的遺憾。

我生產前一直是母親照顧,產前一天公公、大哥和二嫂來看我和孩子,大哥比較忙,送下老人和嫂子,看了孩子待了幾天回了老家。公公老中醫,為了孩子和我的身體恢復,在山東呆了20多天,嫂子和媽媽一起照顧我。

老人年紀大,婆婆又剛走,我身體恢復後,老人和嫂子就回了老家,之後一直母親照顧我和孩子。我想,若婆婆還在,她老人家一定會來幫我們一把。所以,女兒小時姥姥帶的。

感想

總結了身邊姥姥帶娃的情況,可能婆婆和媳婦的育兒理念不同,或生活習慣不同,生活中難免有些摩擦,而姥姥帶娃時,即使說了什麼,女兒也不會介意,所以姥姥帶娃相對多些。

我媽媽在給我帶孩時說,不怕挨累,就怕孩子磕了碰了或病了,沒法跟我們交代。即使和我她也有顧忌,帶娃時小心再小心。老人帶娃,真的很累。

所以,若是姥姥和奶奶能倒換下,建議輪流帶孩更好些。姥姥休息下,奶奶也能和孩子培養下感情。老人對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孩子多一份疼愛,孩爸心理也會更好受些。

另外和老人的育兒觀念不同時,我們先了解老人的想法,再說些我們的建議,老人一定會聽的;老人做的,多些感恩,少些計較,矛盾就會小很多。

有時,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所以,為了孩子多一份愛,多些體諒和理解更好些,您說呢~


格桑花談育兒


現在帶娃不是奶奶就是姥姥,或者姥姥奶奶輪流帶或者孩子媽媽自己帶,家庭條件好的僱阿姨協助。

好多媽媽選擇孩子姥姥帶,無非就是說自己親媽,生活習慣一致,好溝通,親媽體諒自己。但是帶孩子是體力活兒,一帶起碼三年。孩子爸媽假期多的還好,要是夫妻兩個都是隻有法定節假日的,甚至好多996,早出晚歸,那老人更加辛苦。我身邊同事,有好些姥姥看孩子,跟姥爺分居兩地,長年累月帶孩子,身心很累的。所以姥姥幫忙帶孩子,姥姥心疼閨女,閨女和女婿也需要體諒老人,懂得感恩。而不是一味地壓榨老人而不自知。

現在好些夫妻是獨生子女,孩子基本都是姥姥奶奶輪流帶,家庭情況好的,都是出錢又出力。奶奶這邊肯定是兒孫第一,兒媳婦自己要識趣,婆婆不是親媽,所以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我們是希望有人幫忙看孩子,追究她為了誰沒意義,作為一個正常人正常思維,親奶奶不會害自己的親孫子,放心大膽交給帶吧。至於育兒理念,生活習慣,肯定有差別呀。陋習,迷信要不得,有啥說啥,科學育兒,可以好好溝通。一般都是通情達理的,那些婆媳仇人一樣存在的是極少數,如果有,那就各過各的。家裡成天雞飛狗跳對孩子成長不利。

我家兩個娃,都是奶奶跟著給我們帶。老二一歲多爺爺也來幫忙了,不過奶奶算是主力。我們假期很多,放長假了爺爺奶奶可以回老家休息休息。平時我和孩子爸爸下班很早,下班之後帶孩子都是我們負責,週末帶一大家出去玩耍透氣。爺爺奶奶都是樸實的農村人,也好溝通,家裡溫奶器,消毒器,各種以前沒用過的都會去學。家裡教育孩子基本都會聽我們的。我們爺爺奶奶喜歡孩子,也願意幫我們帶,我們相處也還可以。


寧寧8512


奶奶看孫子還是姥姥看每家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有個同事,孫女還沒出生姥姥就說了身體不好不給看,那隻好奶奶看了,奶奶去了又貼錢又出力的,還是得不到好,媳婦懶,啥也不幹,廚房不進,吃飯還挑食,一有不順心的就擺臉子,婆婆為了他們小兩口不吵架,都是憋在心裡,從來不跟兒子說,洗洗涮涮,整理衛生做飯,一住不住的,幹完了還沒等休息一下媳婦就把孩子抱過來了讓她看,自己睡覺去了,還是親媽瞭解自己的姑娘什麼德行,所以從一開始就不來看孩子,我們也勸過這個同事,既然在兒子家做的不開心,就出錢請個保姆給看,自己還落得清閒,可人家還不放心孫女讓保姆帶,說自己受點罪無所謂,只要他們小兩口好就行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現在頭條上說起婆婆來都是惡婆婆,其實現在的婆婆還都是好婆婆的多,也有極個別的,不能以偏概全吧?


平民百姓167995073


奶奶,姥姥,在帶娃,做家務的時候,心態不同,所以效果相差甚遠。

奶奶們很難從高高在上的心態調整下來,這麼些年來,婆婆已經潛移默化的認為,兒媳婦是娶回家的,是自己手底下的,是來分享兒子的女人,甚至是當成外人不被信任。

時代的變化太快,快的有些老人眼花繚亂,接受不了。

乾媽去大哥家當婆婆,新裝好的房子,有保姆房,沒有給她安排房間。氣呼呼的回來了,等著大嫂上門道歉,結果一直沒來。好不容易來家送年,攢了大半年的怒氣就衝大嫂去了。人家馬上開車走了,大哥也生氣了。

乾媽說“再怎麼樣,我是她老人,怎麼能這樣,讀書讀到狗肚子裡了”

我勸乾媽,時代變了,大哥娶媳婦,一分錢沒拿,房子車子都是人家準備的,你就被鬧了。

乾媽說“不好好道歉,就別想進我家大門”

於是,這麼多年,大嫂果真不進門了。逢年過節,大哥帶著侄子來一趟,也不留宿。

因為乾媽經常對孫子說,他媽媽是壞的,不孝順,他姥娘姥爺沒有教育好閨女,也是孬種。

侄子大了,姥姥帶大的,神煩他奶奶說這邊壞話,來的越來越少,現在就大哥回來的勤快點。

乾媽這些年全罵大哥了,窩囊,管不住媳婦,生的孩子也是白眼狼。。。


兵哥6415


兒子哄睡這塊奶奶沒有成功過,第一次是哭累了哭睡得,在奶奶家每天都是哭睡,奶奶年紀大些身體毛病多些,在奶奶家我和先生儘量24小時自己帶,但是奶奶後勤保障做的很好,姥姥基本上哄睡十分鐘就搞定,寶寶還不哭不鬧,在教育這塊奶奶抱著溜達或者拿個小盒子逗一逗,姥姥給念兒歌講故事做手部推拿,在姥姥家相對教育理念好些,對寶寶的成長好些


洛麗塔AAA


我們家是爺爺奶奶出力又出錢,姥姥姥爺沒時間帶娃,但出錢更多一點。

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四個老人為了我們兩個人付出了一切,完全不計回報,我和老公心裡感動又感激,還很過意不去。

我公婆已經退休了,他們放棄了原本可以吃喝玩樂的退休生活來幫助我們照顧寶寶。我父母還沒有退休,但從我懷孕開始,基本每個月都給我錢,就怕我和老公不捨得花錢,也為了讓我公公婆婆少花錢,我父母經常跟我說:不能讓公婆又出錢又出力,一定不能要他們的錢。

我的家庭條件比老公家好一些,所以對我們的經濟支持也多一些。我公婆都是很和善、很勤勞的老人,而且已經退休了,所以對我們的生活上支持多一些。綜上,我和老公就這樣無恥的啃老了。

我公婆是那種很講究科學、很有耐心又細心的老人,又幹淨又節儉的人,洗寶寶東西的時候比我細心多了,我婆婆還經常學習現代科學的育兒經驗並和我交流,我們基本沒有過矛盾,我也很放心公婆帶寶寶,有他們在,我和老公可以放心的在外上班打拼賺錢,我公婆也一直把帶寶寶當成一種享受,我們生活在一起,特別開心。


都女中


我家寶寶對家中4位老人家的排名是這樣的。最愛爺爺,次之外公,接著是奶奶,最後是外婆。我覺得這個和誰帶得多密切相關。我女兒剛生出來就只會對家裡男人笑,對女的都無感。眼睛從不離開爸爸,可惜爸爸都不怎麼管她[捂臉]現在大了,就都粘著我,不要爸爸了[捂臉]


FierceSarah


說到姥姥帶娃的問題,就想起我老公他姐姐。他二姐家只有一個閨女,然後前兩年嫁人了。剛生孩子那會,作為姥姥的他二姐就住在孩子婆家給帶孩子,回頭還吐槽人家婆婆不會帶孩子。今年更好了,我們回家,又在給我們吐槽閨女的婆婆怎麼怎麼不好,問題是平時閨女和女婿帶著孩子都在她家住的。婆婆的意思能不能過年在婆家過,最後導致的結果是閨女帶著女婿和小孩子去了婆家,他二姐在我們面前吐槽這個事。

其實我個人覺得,關於姥姥帶孩子還是奶奶帶孩子,誰帶都可以,或者兩方一起搭把手帶。作為父母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奶奶或者姥姥。並且作為老人不能把手伸的太長,你既然幫忙帶了孩子,就不要管另一方老人的事。不要覺得我帶了孩子,對方老人沒帶孩子,心裡不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