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常常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實在太難管了,說什麼話都聽不進去。其實,這是因為你在"管"孩子,而不是在"管理"孩子。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什麼叫"管"孩子:

幼兒園放學了,娃又要在外面買零食。

你突然想起最近已經吃過兩次外頭的零食了,今天不能再讓他吃了,跟娃提出NO之後,迎來一陣哭鬧。

娃在看電視,一不留神,又離電視機很近。

你只能大老遠衝他大叫,離電視遠點,再不動就不給你看了!娃走開一陣之後,又繼續循環剛才的一切。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什麼叫"管理"孩子:

幼兒園放學了,娃又要在外面買零食。

你平和地跟他說,我們說好一週只能在外面買兩次零食,這周你的次數已經用完了,我們一起遵守規定好嗎?媽媽回家給你做水果沙拉。然後娃欣然答應。

娃在看電視,一不留神,又離電視很近。你走過去拉他到客廳最遠的地方,說,我們約定好的,超過茶几的位置看電視,你需要站在這個角落看10分鐘,才能回到沙發上。娃吃一塹長一智,靠近電視機的次數減少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管孩子,是大人要求孩子要怎麼做,孩子就得怎麼做,結果孩子充滿壓迫感和牴觸心理。因此,越管,孩子越不聽。而管理孩子,則是事先跟孩子商量共同認可的規則,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因此,越管理,孩子越聽話。

既然我們知道了高效的管理方法,我們也需要知道孩子有些問題出現在哪裡,哪些事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在幼兒小的時候打好基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孩子有哪些事情是需要提早作出管理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小編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1、 尊重公共秩序

前幾天我和朋友去餐廳吃飯,坐在後面桌子的小朋友一直在尖叫,引得餐廳其他人不時看向這個桌子,還有其他食客拿著玩具過來哄這個孩子,導致這位孩子的父母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很是尷尬。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這些在公共場合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孩子,就是別人定義中的"熊孩子"。其實當我們大人帶著孩子要去某一個餐廳吃飯的時候,我們有時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喜歡大聲喧譁,因為孩子很容易興奮,也很容易轉移注意力,當他看到餐廳裡的環境和自己平常生活的環境不一樣的時候,不自覺就會興奮,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有一些"人來瘋"。

不僅是在餐廳,在任何公共場合我們都需要告訴孩子,你影響到別人了,這是不禮貌的,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讓孩子知道除了在餐廳吃飯,以後在坐地鐵、坐公交等在任何公共場合,他們都要遵守公共秩序。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2、 不亂動他人的東西

讓孩子養成不亂動別人東西的好習慣就應該讓孩子知道,未經別人的允許,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更不能私自拿別人的東西,這是做人應該具備的品質。要讓他們意識到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是可恥的事情。

在日常的生活中,媽媽就要讓孩子樹立不亂動別人東西的觀念,即便是自己家裡的錢、貴重物品孩子也不能隨便拿。另外,當發現孩子已經拿了別人的東西后,媽媽要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好的行為,要帶著她親自將東西還給別人,並向主人道歉。

一個好習慣可能會成就你一件好事,一個壞習慣可能會壞你一件大事。可舉一些實例讓孩子知道,未經別人的允許,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更不能私自拿別人的東西,這是做人應該具備的品質。要讓孩子意識到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是可恥的事情,是不好的行為。要孩子親自將東西還給別人,並向主人道歉。當孩子改正了壞習慣後,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及時賞識表揚。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3、 學會尊重他人

首先,作為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可能依仗著自己的身份,往往會對孩子各種強制,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極其不公共的局面,時間久了也就會影響到孩子,那麼想要孩子去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就變得很艱難了,只有父母很好的尊重孩子,才能夠很好的影響著孩子去尊重別人。

同時,對於孩子來說,想要學會去尊重別人,首先也要學會尊重自己。不管是怎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自尊心,同時要很好的保持好自尊,只有這樣才會懂得怎樣更好的去尊重別人。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很喜歡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有問題的話,肯定是原件的原因”。孩子長大後表現出來的問題,實際上都是爸爸媽媽教育偷懶的問題。

畢竟孩子要早管要嚴管才能有未來。

貝塔媽媽推薦:

下面為大家推薦一套兒童行為習慣繪本,針對3-6歲,引導孩子的良好行為好習慣的養成。全書共10冊,每本書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描述的是孩子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情。故事生動有趣,孩子可以學到幫助他人,學會分享,與他人相處,如何承認錯誤,懂禮貌,講衛生,不說謊等等好習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最後為大家推薦一套屬於兒童的正能量課外閱讀書籍共10冊,其中包括《辦法總比困難多》、《做最好的自己》、《我和爸媽是朋友》、《學習其實很快樂》、《我要當學霸》、《我在為自己讀書》、《告訴自己我能行》、《做誠實的自己》、《再見壞情緒》、《爸媽不是我的用人》。通過溫暖的故事,給孩子傳遞正能量,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幫助心靈成長,學會情緒管理,戰勝自我,學會做人。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不好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