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最不能接受農村有哪些習俗?為什麼?

隊長帶你


農村很多風俗讓大家無法接受!

一!重男輕女,這個風俗最讓人無法接受了!

二!婚姻包辦,這個風俗也讓人無法接受!

三!在農村,公婆把媳婦比姑娘重視!等!

在農村,夫妻生不下兒子不罷休,必須要生下兒子,說姑娘靠不住養老,只有兒子能靠住養老!

八十年代之前在農村,男,女,婚姻,父母做主,現在都改革了,兒女婚姻父母也做不了主!自己說了算!

在農村,公婆把媳婦比姑娘重視,原因要靠媳婦養老,姑娘靠不住,在農村有這樣一句名言,多好的姑娘擺調,多不好的媳婦燒灶,所以農村公婆把媳婦比姑娘重視,這一點我很同情公婆!


王興菊979


大家好,我是李茗,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雖然我一直在農村生活,但是於農村的一些不好習俗,我至今都不能接受,甚至有些反感。

下面這幾個農村習俗,就是我不能接受的。

勸酒

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弄不明白,那些拼命勸別人酒的人是什麼心理。

君不見,在農村的酒席上,總有那麼幾個自以為是,而且巧舌如簧的人,端著酒杯,拼命勸別人喝酒。


記得十年前,我爸跟一位牛販子去買牛,那天中午在一個賣牛的人家裡吃的午飯。

等到下午五點鐘的時候,我爸被人扶著回了家。

剛進家門,我就聞到我爸一身的酒味,於是我趕緊倒了一杯白開水想給他喝。

我這裡開水才剛倒出來,那邊我爸就開始嘔吐了,剛開始我爸吐的還只是一些飯菜出來,可是後來卻吐了幾口鮮紅的血,嚇得我和媽媽趕緊叫人把爸送到鎮上的:衛生院去治疔。

經過檢查,醫生說我爸因為喝酒過多,導致胃潰瘍出血。

後來我爸好了以後,我問他那天中午幹嘛喝那麼多酒,我爸一臉無奈,說那家男主人太能勸酒了,勸得他想不喝都不行。

其實,酒這個東西,少喝一點,尚可養身,而喝多了,不但傷身,而且還可能要人命。

我以前有個安徽的同事,她家一侄子因為在農村去喝同學的喜酒,結果被人勸酒,因喝得太多,酒精中毒,年僅三十歲就沒了。

所以,我覺得勸酒這個習俗一定摒棄,現在,我爸雖然每天還喝點自家烤的糧食酒,但是,我爸不勸別人喝酒,別人勸他,他也不會多喝了。

沒事就打麻將

在農村,總是有那麼一些人,成天就喜歡圍著麻將轉。

現在農村許多地方,那麻將館開的比飯館還多。

而有些人,寧願自家土地摞荒,也要去麻將館打麻將。


說也奇怪,平日裡省吃儉用的農村人,一旦坐上了麻將桌,那錢就好像是撿來的一樣,輸給別人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總結:當然了,農村的習俗,除了上述兩種我不能接受以外,另外像鬧洞房這一習俗,我也是接受不了。


李茗說鄉村


每個在農村的人,都會有一些不能接受的習俗,像婚鬧,勸酒,隨份子,擺酒席等等許多。下面我就來談談,我最受不了什麼習俗。


1 隨份子

我們叫隨禮,這在農村已經氾濫了。有病了,受傷了,住院了,生孩子,上學,結婚,搬新房,商店開業,飯店開業,姐姐結婚,弟弟結婚等等這些都需要隨份子。

在隨份子裡,有一個特別不好的現象就是攀比,有時候隨份子變得迫不得已。就好像是同學關係,一年見不了兩次面,平時也沒什麼來往。本來打算花兩百塊錢,結果在花錢時,被其餘同學裹挾花了500元。

還有就是自己家的親戚預備,隨份子也都不一樣,有錢有交情的花了10000元。還特意與你合計你花多少錢,這錢怎麼花?你至少要2000元,就是這樣你都感覺你花的少。

隨份子就是一個捧場的禮節,錢多少都是因個人能力關係而來,現在變成了互相攀比。你多,我比你還多,這樣才能顯出我與東家的關係好。

許多農民,都被這禮份子裹挾的,苦不堪言了,可還是沒有辦法。掙錢多一些的農民使勁花,尤其是最近幾年他有事,花的更多。

他有自己的小算盤,他把禮錢提上來,等到他有事的那一天,大家也會這麼花,他能多收一些。

在隨份子錢方面,我認為,就是根據自己的財力,人際關係來花。不要看別人,也不和他們比,你喜歡多花就多花,和我沒關係。這樣才能不被份子錢拖累,要比每年的份子錢都過萬。


2 婚鬧

這是一個惡俗,也幸虧我們這沒有鬧伴娘的,只是與新浪鬧鬧,就算結束了。

我見過最厲害的婚鬧,就是結婚和打仗沒區別。十多個人在一起扭鬧,小一點的孩子,都一撞一個跟頭。他們在互相撕吧時,有一個小孩從旁邊過,一下就把小孩眼睛碰腫了。小孩子哇哇大哭,大人還哄不好。

再有就是讓,新浪與新娘,做一些比較不入流的動作 以此來嘻嘻調笑。這樣的行為,完全沒有必要,新郎新娘累了一天,普普通通幾個節目就好了,沒必要逼著新浪出醜。

3 隨地方便

這真是最不能忍受的,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在喝過酒後,出門就方便,完全不管周圍有沒有人。

咱先不說,這樣衛不衛生,就是這行為,也太惡劣了。在農村,找個沒人的地方上廁所很容易吧 !就差那幾步路嗎?


也幸虧現在農村的孩子少,要像以前一樣,大人跟孩子都不好解釋。人可以喝酒,喝多也是正常的,但能不能替別人想想。

以上就是在農村最不能忍的三個習俗,如果真的能改掉,對農村的文明,會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田俊超白


1 女的不能上桌吃飯

我小時候逢年過節回到老家的時候,人很多,大家都吃酒席,我的嬸嬸啊,姑姑啊,那些個姐姐啊,她們就負責做飯,男人們都上桌吃,女的都在廚房做飯,不能上桌和大家坐一起吃飯。

做完飯之後,上菜,端飯,都是女人來,男人們吃的差不多了,女人們才吃飯。

這是我小時候看見的,現在已經好多了。

2 鬧洞房

鬧洞房這一塊,要說的就太多了,小時候見到的結婚的時候惡搞的那些事情真的是太多了,有些放在現在,真的就是性侵案,完全就是強、暴新娘。哎……

3 深度迷信

這個點我就很討厭,最反感他們動不動就說這方面的事情,我自己偏向無神論,我也知道有些東西無法用科學解釋,還有人說只是你沒有經歷過,遇見過而已。我真的就沒有遇見過,我相信不了啊。


平頭哥飈知識


最不能接受農村鬧洞房的習俗,雖然說鬧洞房也是件開心的事,但是太粗俗,無底線,就讓人心生厭惡了。

農村習俗也是文化發源地,有些好的習俗延續至今,被人們紀念,有些習俗卻是讓人不敢恭維,明知是錯的,卻又無力改變。

雖然很多年沒有參加農村的婚禮了,但是鬧洞房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雖然現在人鬧洞房比小時候看到的鬧洞房要收斂一點,但是聽說有時候還是很過分的,讓人無法接受。
記得小時候回老家參加表哥的婚禮,到現在都覺得結婚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表哥娶親那天,大姨的臉被化成當地叫“老妖婆”的樣子,手裡拿著菸袋杆,也就是很刁蠻的婆婆形象,姨夫的臉被化成“小丑”的樣子,耳朵上還掛著2串大蘿蔔圈,哈哈,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這打扮好搞笑。表哥是新郎官自然不會打扮的另類,怎麼帥氣怎麼打扮。

新娘接回來之後換完衣服,就拜天地了,除了新娘改口正式叫公婆為爸爸媽媽之後,就是為難新娘的公公了,讓公公問兒媳婦啥時候他能抱上孫子,也是很尷尬的事情。開席之後敬酒,倒也沒什麼為難人的。

可能老家那個地方結婚,新娘最怕的是晚上的鬧洞房了。表哥結婚的那天晚上,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鬧洞房,真是雞皮疙瘩一地,覺得結婚是件恐怖的事情。

鬧洞房之前,新嫂子讓我把門關上,她又穿了2條褲子,裡外紮了倆根皮帶,我很好奇地看著新嫂子,她說怕褲子被拽掉了,因為沒見過場面,覺得新嫂子小題大做了。而事實上,新嫂子還是明智的,因為那些鬧洞房的年輕人壓根就沒有底線,新娘不依他們,真的會脫新娘的褲子!這還不說,大夥圍著新郎新娘起鬨的時候,就有人不厚道地趁機對新娘伸出“鹹豬手”,大喜的日子,新郎新娘也不能訓斥或者不高興,只能新郎處處維護著新娘,免遭“鹹豬手”。

後來以“少兒不宜”給我轟走了,新嫂子第二天跟表哥抱怨,表哥也很無奈,結婚的時候人家來鬧洞房就是替新人開心,沒有伸手打笑臉人的道理,新嫂子表示很無奈。一旁的表姐說,鄰居家一姑娘結婚時,鬧洞房鬧的太兇,直到新娘哭了才罷手,緣由竟是鬧洞房時有人乘混作亂將“鹹豬手”伸進新娘上衣了!


玩歸玩,鬧歸鬧,鬧洞房還是要有底線

結婚本來是件開心的事,但是因為鬧洞房讓人覺得結婚是件恐怖的事情,結婚的喜氣還從哪裡來?社會在進步,人類文明文化也在進步,有句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可是有些人就是覺得鬧洞房者為大,做什麼都不能不高興,而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

其實惡俗鬧洞房,很多地方都有,也不乏因為鬧洞房而鬧離婚的,還有因為鬧洞房將新娘摔成腦震盪的報道。大家本來就圖個高興,沾沾喜氣,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道德底線扔了呢?將人家精心佈置的新房折騰的烏煙瘴氣的呢?是因為農村人惡習滿身嗎?

真該呼籲社會,文明鬧洞房,杜絕低俗,毫無底線的鬧法!

女性歧視,女人不方便的那幾天不能去別人家

女人每個月總有那麼不方便的幾天,這也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卻被當做不吉祥、晦氣,是不是很可笑?而且那幾天是不可以去別人家的,別人家會晦氣,要是找什麼所謂的“陰陽先生”來看的話,也會受到牽連,這個至於信不信那先生說的話,大家心知肚明。

偶然間聽到連縣城的樓房都有這講究,真是讓人大跌眼鏡,農村小院也就罷了,大多住的都是老年人,思想陳舊,樓房也有這講究真是感覺很荒謬,難道年輕人也有這些講究?所以感覺對女人帶有偏見,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歧視,很讓人反感。

結語:農村有些習俗還是感覺很有人情味的,比如過年的時候走親訪友,一夥人去熱熱鬧鬧,但是對於有些習俗真的是無力吐槽,明知道是不可取,偏偏就默認了那種習俗,以至於社會在進步,那些惡習還在,難道不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嗎?


花田紅袖


我是四川媳婦貴州姑娘,不能接受孃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不能回孃家過年和在孃家生孩子,過年在家裡過年要關係著哥哥和弟弟的興衰,婆家不能接受的習俗:懷孕的時候家裡的父母或者老人過世不能去跪拜,連最後一次盡孝都不能是做,還是和娘生孩子一樣關係著孃家的心衰


四川媳婦小會


現在的農村和以前的農村已經有著很大的卻別了,以前的農村人文化水平低,對於很多思想都是非常的落後。現在農村還有很多老人都留有一些封建的想法,還好現在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迅速,農村很多年輕人都能接受高等的給予,同時通過網絡,農村人也能瞭解到外面的世界,讓自己不再是井底之蛙。

首先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是最嚴重的,有些家庭夫婦家裡不生個男孩誓不罷休,生了一胎又一胎,我隔壁鄰居就生了三個女兒。就因為這樣的思想造成我們男女比例失調,女人變成了稀罕物,彩禮錢高的離譜。

還有就是鄰居之間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發生矛盾,因為農村老一輩人對有些東西非常的迷信。比如老王家的房子比老李家的高,老李家就會認為老王家的房子擋住自家的才氣等等帶有迷信東西在裡面的最讓人討厭。

接著就是到了過年的時候,有些人就會連夜通宵達旦在那裡搞節目,有的麻將,有的聊天,有的K歌,再加上農村房子隔音效果本來就差,搞的想休息的人無法安眠。

總而言之農村有些習俗已經流傳了很久,我們應該把好的和有意義的東西流傳下來,對於一些沒有傳承意義的習俗和迷信的我們要淘汰。

以上是個人所答。


村裡的男青年


來談談農村有哪些習俗我根討厭、不能接受。

首先這個就是說勸酒嚴重。我不知道別的地方農村如何,反正在我們那個村裡,基本上一在一起喝酒就會被勸酒。從喝的微微醉意開始,留開始了不斷勸酒的過程,酒好像你不多喝就美面子一樣。這不,我認識的,村裡幾個以前特別能喝的人現在身體豆不太好了,何必呢,都是面子鬧的。




農村不良的婚俗。結婚本來是一件人生大事喜事,熱熱鬧鬧本無可厚非。不過在農村有些不良的習俗貴讓這種喜事變了味了。農村的規矩風俗是比較多的,但是一些風俗到了現在已經不再符合時代了。比如有些在結婚車隊行進的途中,有些人會攔下車隊,使勁的要東西,補黑夠就是不給走。作為地方的鬧婚本來沒事,但是過度了就變味了,還有農村過度的鬧洞房葉讓人無法接受。



女人不能上桌。在一些農村確實有這樣的風俗習慣,從古到今一直延續。在一些正式的場合。比如請客吃飯,女人是不能入座的,只能給大家服務,不知道其誰立下的傳統規矩,這都啥年代了,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太牢固了。

在農村還有一些習俗我也看不過去,比如比攀比、愛跟風等,都是要摒棄的東西。


蘇北申哥


農村有很多風俗習慣,有地已經被徹底拋棄了,有地一直延續,有地風俗習慣雖然不好但仍然有所保留。

說一下我不認可的八個風俗習慣吧。

一,第一不能接受的是擺酒成風。

以前農村只有老人過世,結婚,小孩過生日擺酒席隨禮。現在的擺酒席可謂是五花八門,生小孩擺酒席,小孩八天擺酒席,滿月擺,生日擺,八歲擺,十二歲擺,考大學擺,升職擺,過世擺,週年擺,擺了一輩子。頭兩天聽說一件怪事,十二週年擺酒席,我知道人死三週年擺酒席的,這十二週年每年一擺不知還能擺到何年何月。其它的酒席我就不說了,人擺酒席,這動物的生死也要擺上一擺。

二,流水席

這流水席跟擺酒席還正是同路,但確屬無奈,因為別人也這麼做的。有的地區擺酒席三天就得,而有的地區那是十天半個月的,一場酒席下來,家庭條件不好恐怕被掏空了。這在農村就是燒錢的遊戲。

三,鬧婚

鬧婚也可以叫婚鬧,以前圖個喜慶,夫妻兩人整點小節目未嘗不可。如今的節目是越做越大,鬧婚已發展成惡俗。

四,聚賭成風

三個一堆五個一夥。按理說,正常的玩牌有個小輸贏也實屬正常,娛樂嘛。可有的那就是要不堵個傾家蕩產不罷休,說人有攀比之心符合人性,可這攀賭就確實好笑了,真事,有的就拿賭資來炫耀。

五,薄養厚葬

生前不養死了厚葬,拿死人的厚葬給活人充臉面,不僅沒有盡孝,卻在經濟上又損失了錢財。

六,擺供桌

這個風俗暫時還存在,怎麼說呢,老一輩的思想可以理解,一般擺供桌都是過年的時候,這也涉及到請神與送神,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風俗將會消失。畢竟時間不允許,有時也會給年的這個節日填了幾分詭秘。

七,嫁女如潑水

這在風俗習慣上有所表現,比如初三或初二不準回孃家,結婚三天回門,在孃家夫妻要分開睡等等,這些理解過於繁瑣,地域不同的人都會懵圈,如果真能做到男女平等,這些風俗習慣真的要改了,年輕人明顯感到不自在。

八,彩禮攀比成風

彩禮是一個彩頭,沒有顯得單調。我認為應該根據經濟條件與地區條件來決定彩禮的數目,而有的地區明顯就是在攀比,重要的是兩個人今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彩禮不是光棍產生的原因,但的確給有情之人增添煩惱,彩禮還是要適度,不能攀比。

簡單地說了幾個,也許你有不同意見,也許你還有別的不能接受的,不妨說出來。有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的磨合與完善,總而言之,美好農村是我們的嚮往。


農業空間


我最不能接受農村的兩個習俗:其一,親戚或朋友,也就是來客,夫妻晚上寄宿不能同睡一起。其二,有病長時間不愈求神婆。

先說第一個。農村人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寧可叫人停喪,不能讓人成雙。"其意是,即使讓別家人在自己院子裡停放棺材,也不願意外來夫妻在他家發生房事。這樣,對自己家不吉利,容易帶來晦氣,噩耗。

還有什麼"野花進屋,家破人亡",這“野花"指夫妻同房,"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就連女兒女婿來,也安排其分開來住,休想同床共枕。

這裡順便再提及一下,同時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女兒坐月子,也不能在孃家,影響其家的"旺氣“,不利於發家致富。

不過那些都是過去的事,現在基本上無人計較,有些在外幹事的女兒和女婿回家,不管是剛結過婚的,還是巳有孩子的,一住就是十幾天,從不管那些清規戒律。

為了彼此處得和睦,也用不著對那些習俗橫加干涉,必定傳統文化精大博深,源遠流長,反正把握一個原則,入鄉隨俗,和諧就好。

再說第二個。農村有些老人,家裡人生了病,醫治效果不佳,就去求神拜佛,亂扯一通,有時甚至延遲了對疾病的及時治癒。

有一年,大概是一九八九年的收麥前夕,我的二女兒患上了腮腺炎,半邊臉腫的好大,一連幾天幾夜,高燒不退,我們村寨上的老名醫之言,說這種病只有喝煎熬的中藥見效快,其餘均不理想,可孩子嫌中藥苦,死活不喝,多急人了!

偏偏就在這"牛咬馬"的節骨眼上,老伴她卻提出要請神婆給孩子看,我據理相爭,竭力反對,當然老伴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咋能搞封建迷信、胡做非為?拿女兒的病當兒戲耍!

我說服了老伴。後經打聽,我村上前一個月有一個孩子,同樣也得的腮腺炎,結果請村上的劉大夫,打吊瓶連吃藥用西醫治好了。

於是我們就奔著"試試看"的態度,萬一不行,就去距村子十五里路遠的大點的地段醫院,因為天太熱,孩子又連發了多天高燒,人怕擔心,所以就請來了劉大夫。嗨,真是名不虛傳,妙手回春,吊針拔後,孩子要吃要喝,病情大減。第二天,臉上的腫也消了許多,體溫幾乎接近正常……

不幾天,孩子就背上書包去了學校。我逗老伴:“還請神婆嗎?"老伴只笑不語,自覺理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