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什麼時候算對孩子完成了母親的責任?

carleo


只要孩子們成人後,如果在讀大學那就多養幾年,沒有讀書就要出去工作,父母的責任也就完成了,以後他們自己養活自己,全靠自己的努力去過好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要去管他們的事情了,父母要學會放手,只有讓他們自己去經歷才會成熟,才會成功!


馬藍4


我覺得一般孩子大學畢業就算對孩子完成了母親的責任。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成年了,可以離開母親自食其力單飛了。

但有些母親卻對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好像生命不息,責任不斷一樣。比如我媽媽。

我弟弟研究生剛一畢業,媽媽就催著他結婚,說弟弟結婚了,他就完成責任了,不用餵豬可以鬆口氣休息了。後來弟弟結婚了,媽媽肩上的擔子一點也不輕。照樣餵豬忙不停。同時,她又催弟弟快點生孩子,說趁她還有力氣給他帶人。於是,媽媽70多了還背井離鄉跑到深圳給弟弟帶人。

後來,看到二胎政策放寬,快80歲的媽媽又催弟弟生二胎。說一個孩子太孤單了。

直到最近兩年,86歲的媽媽,行動不便,吐字不清,耳背更嚴重了。我們才少有聽到媽媽的囑託了。

所以,什麼時候算對孩子完成了母親的責任這個問題。要因母親的責任心而定。有灑脫的放得開的,考上大學就不管了。

也有溺愛孩子的,大學畢業還讓在家裡啃老的………

沒有一個固定的期限。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2801621154421118"} --}

一葉草73


按照法律定義,只要孩子年滿十八週歲就算完成義務了。但是這怎麼可能,太不現實了,母親對孩子擔負的責任,那是一輩子都割捨不了的。

懷孕時都說生下來就好了;等到生下來日夜照看就怕有閃失,又盼著會走路就好了;等到會走路了吧,可又擔心到處亂跑會有危險;想著上了幼兒園就好了,可真上了幼兒園吧,又怕孩子體弱膽小受欺負;到了上小學又怕孩子的學業跟不上,每天晚上的輔導作業,都能讓人懷疑人生;好容易等到上初中了,正趕上孩子的叛逆期,又怕不學好會早戀;等上了高中,又怕選科選錯了,考不上個好大學;終於熬到上大學了,就想著這下可以好好鬆口氣了吧,誰知孩子一去外地讀書,那擔心就更多了,從孩子的吃飯、洗衣服的問題,到跟老師、同學相處的問題,再到學業問題,甚至於戀愛問題都讓媽媽操碎了心。到了大學畢業孩子不想讀研,那工作問題更讓人操心了,媽媽就盼著孩子能回家考個公務號或者是事業編制的工作,可是現在的孩子翅膀硬了哪裡還會聽你的,堅決要去大城市工作,從此媽媽就奔跑在家和孩子兩邊的路上,到了家不放心在外工作的孩子,到了孩子那兒又不放心家裡。終於等到孩子工作能夠穩定了,孩子的婚戀問題又提上日程,等到傾盡所有幫助孩子完成了婚姻大事,孫子們的問題就又到來了,然後又週而復始地演繹一遍孫子們的成長過程。

對絕大多數的媽媽們來說,直到閉眼那天才算是對孩子們完成責任了。所以說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波波姐的退休生活


我個人認為,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孩子年滿18.歲,父母就完成了對孩子的監護責任。

至於其他的責任,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同。我國有名哲學家趙汀陽教授在《天下體系》一書中做了詳細分析,可供閱讀參考。

現按個人的理解扼要介紹一下:

1.西方文化:國――個人:孩子到了成年,就獨立生活,即使讀大學,也個人貸款,以後參加工作再還;父母不必多管。因此,有的到年老時,賣房旅遊,無後顧之憂。

2,東方文化:國――家――個人:孩子到了成年,家庭仍是港灣,孩子與家庭仍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直至參加工作,成家立業,仍然有血緣關係。尊老敬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尊老愛幼也然。因此,父母對子女後代,仍然保持宻切聯繫,父母仍然有責任幫忙子女排憂解難。(但不必再有法律監管責任!)

以上,我認為是中華文化優越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國人凝聚力強的原因之一。(當然,重要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的正確的領導!)

以上,個人意見,只供參考。

謝謝閱讀。



桂花芳香77105282


等到孩子年滿18歲,母親養育孩子的責任就盡到了,但現實中,完全不是這樣。

從孕育孩子的那一刻,媽媽就經常擔憂,想著胎兒營養夠不夠、長得健不健康。

孩子呱呱墜地之後,媽媽就開始了操勞的一生,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雖然很累,但是看著孩子一天天成長,媽媽心裡還是比較欣慰的。

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開始有點叛逆了,凡事喜歡跟你對著幹,喜歡說“不”,媽媽就會想盡各種方法來應對,幫助孩子渡過這個階段。

接下來,孩子讀書了,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逐漸到大學,媽媽要照顧孩子生活起居、輔導作業、給他報各種興趣班,還要與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鬥智鬥勇,其中的艱辛自不必說。

等到孩子畢業,媽媽會操心孩子的工作,擔心他工作累不累,生活過得好不好。

好不容易孩子成家了,媽媽還是閒不下來,想著等以後有孫子了,就去帶孫子。

這就是現在很多母親的生活寫照,為了孩子,母親操勞了一輩子。

母親是為了孩子著想,想盡可能地幫助孩子、減輕孩子的負擔。

然而,我們對於母親,又付出了多少?


小不點日記


時間沒有長短,關係卻要若遠若近。

1 孩子的擁有就是母愛的開始

在大城市如果你有孩子的打算,那麼母親的責任就不會停止。

說的更實在點,從結婚開始就開始了母親的責任。

譬如說,

結婚了就要被催著生孩子,備孕期間還要想著找個學區房。在一線城市孩子的教育不是有錢就能做到的。學區房資格問題:

.學區房房價比較貴而且平方小

.各區不同,有的區5年才能允許1個孩子。

所有一旦無法入學就等下一年可能更久。

懷孕期間又要開始胎教和營養補充。

生孩子後又要考慮早教小學初中高中升學問題。

等到大學又要考慮找合格的女朋友結婚生孫子。

這個時候一個女孩的一生也就差不多了。孩子在長大母親也在變老。

母親的責任可能還要孫子的責任,所以母親責任的時間根本無法衡量。

2 親子關係如同手中的沙

有的時候母親和孩子就如同手中的沙,有時候越握越緊,送的時候反而能抓住的更多。

小的時候孩子的成長需要教育,母親在身邊可以很好的指導和幫助。但是孩子長大了就要自由的空間。如果母親遲遲不肯放手那麼引發了孩子的叛逆期,親人變仇人是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要適當的距離,母親關鍵時刻可以管管孩子。但是還是要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獨立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父母如朋友是最好的陪伴。父母能成為保護傘但不能遮陽一輩子,適當的風吹雨打也是一種教育。


瞎說說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不僅僅適用於情侶之間,也適用於親子關係之中。

一個母親對於孩子最大的責任是什麼呢?那就是愛和陪伴。一個母親或者說任何一個家長終其一生都完成對孩子的愛和陪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對孩子完成了母親的責任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沒有任何討論價值。

但是,既然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那麼她肯定有這樣的疑惑。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回到養成教育上,我認為問這個問題的人不是想推卸掉作為母親的責任,而是想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長大成人,獨立生活。

當下這個時代,一個人的成長時間其實遠遠要大於以往任何時代。我們似乎看到物質極度富裕,很多小孩得到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小孩都無法得到的關注和成長,甚至他們可以提前很多年完成自我成長。但是因為社會分工、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們也知道了一個人要想獨自生活需要的技能和儲備也遠遠大於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從前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從前的生活也簡單,吃飽肚子穿暖衣服就可以了。現在不一樣了,一個人要想生存,不僅僅要考慮穿衣吃飯,還要考慮精神生活。一個人想要創造財富,不僅僅是下地勞動工廠流水線,還要運用很多智慧和技巧,而這些智慧和技巧本身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成儲備。

所以,單從解決溫飽問題來考慮,對孩子完成責任至少要等到孩子可以獨立賺錢養活自己。但從心理方面,對孩子的責任是一輩子的,因為無論孩子多大,在你面前都是小孩,他都需要你的愛和陪伴。


小五智識


作為母親把孩子撫養成人、離不開細心

關懷和照顧!從小學到初中、再從初中

到大學、需要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教育、

讓孩子健康成長!

大學畢業L孩子有一份好的工作!一般

女孩子有了工作以後作母親的可以少操

心了!至於了男孩子結婚、生子!母親

再為此看管、照顧孩子!一生操不完的

心、嘔心瀝血、一生精力全部都奉獻給

了孩子!

一位好母親把自己的孫子、孫女代大看

大|算是盡到一位做母親的責任了!這是

我的看法、不知大家意見如何!


雲在彩虹間


責任,是一個沒有定義沒有範圍的名詞,相對於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環境,履行的義務和所負的責任也會因人而異。我們平常總會說孩子,需要父母養到長大成人,16歲成年,19歲大學,23歲畢業,如果還需要繼續深造或許也還需要家裡的支持。等到走入社會,結婚生子,還是有很多家庭需要父母出個首付,帶帶孩子。

所以,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是他們一輩子的責任,只要孩子有合理的需求,母親又可以在能力範圍內達到,這個對孩子的愛和責任就會伴隨一生。

在另一種家庭,例如,窮人家孩子早當家。在我15歲那年,我媽媽中風半身不遂後,我的命運就開始了轉變。一個農村一貧如洗的家庭,再加上一個重病患者的家,我的高中就開始自立,我的母親也完成了她這一生對我的責任。她生我養我到16歲,我開始半工半讀,實在支持不了的時候叫哥哥姐姐借一點錢,父母已經沒有任何能力可以顧得了哦。19歲大學,四年沒有問家裡要過一分錢,每年假期回家給父母買衣服買禮物都是我必須做的事情,大學畢業後四年,我存錢回家把家裡幾十年漏雨的老泥房子推到,蓋了兩層給父母養老。到今天,我媽媽中風已經20年了,身體情況很穩定,爸爸一直陪在身邊照顧她,對於我的家來說,父母在我十六歲就是我的責任,祝願天下父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西窗翦燭渾如夢


什麼時候算對孩子完成了母親責任呢?對國人來說,對孩子牽盼掛念以及照顧是伴隨終身的。這大概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吧,西方父母在孩子長大踏入社會,工作成家後大多不在對孩子給予物質方面照顧,他們反而大多喜歡和孩子成為朋友,親密無間相互陪伴著。而這裡太多的各種為孩子著急幫助幫扶照顧孫子等等。反正是做了父母的孩子,父母就會為子女操勞一輩子!天下間所有父母們,你們辛苦了!作為我們做子女的來說唯有感謝,感恩。謝謝父母,是你們帶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為我們操勞一輩子。

作為父母,母親來說,對孩子盡到的責任我觀點是當子女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工作那一刻起,母親的責任就算完成了。但現實是,子女們不管成長到任何階段,父母,母親們依然對他們各種關愛各種幫助。比如幫忙買房子,幫忙娶媳婦,幫忙帶孫子,好辛苦好無奈。這算母親責任嗎?個人認為不是,作為父母,母親陪伴孩子成長,教育到離開學校,踏入社會自食其力的那一刻起,他們的責任便算完成了。剩下的是孩子的路由他們去闖,幫子女,是情分,不幫也是天經地義。因為他們責任已經完成了,盡到了。他們應該去追逐,去享受剩下不多的餘生了,辛苦操勞一輩子,在不為自己而活太不划算了。實際生活中,能做到餘生為自己而活的父母,母親們實在太少,這不得不令人遺憾。也許因為母親們對子女們寵愛溺愛一輩子的客觀心態存在,現在養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壞習慣,自己學校畢業了對各種工作挑剔啊不愛去做啊等等奇葩現象,極少的子女慢慢變成了所謂“啃老簇”,母親父母們這種深情溺愛反而害了子女。總之,我持觀點是孩子大學畢業踏入社會,父母,母親便也沒有繼續為孩子們盡責任的問題了。否則,弊大於利,世界上的愛表達方式千百樣,如西方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不能不令我們有所思考和借鑑的,深情來至於久伴,最後不要把深情寵愛成為彼此相互索取的陪伴。這樣彼此會很累,很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