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楊輝麟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尼木(snye-mo),藏語意為麥穗。位於西藏中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東鄰拉薩當雄縣和曲水縣,南接日喀則仁布縣,西靠南木林縣,北連那曲班戈縣。元時譯作聶摩;明時譯作聶母;清代文獻中又寫作聶馬、聶莫曼卡、尼莫、尼穆、尼冒等。曾設凝莫門噶宗、尼木門卡谿、孟噶宗、尼木宗等。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尼木古為蘇毗(sum-pa)部落屬地,吐蕃時期為衛茹(dbus-ru)管轄,元朝屬烏斯行政區,明代屬朵隴都指揮使司,清代屬西藏地方政府管轄,民主改革前設尼木宗。1959年建立尼木縣,轄1鎮7鄉35個行政村,面積3275平方公里,有人口近4萬。縣政府駐塔榮鎮。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尼木屬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山巒起伏,溝谷縱橫。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800米,最高海拔7048米(窮母崗峰),最低海拔3700米。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夏季雨水集中,年降水量324.2毫米;日照輻射強,年日照時數近2950小時;年無霜期可達100天,年均氣溫6℃。自然災害有旱、澇、滑坡、泥石流、蟲災、霜凍等。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尼木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縣。農作物有青稞、小麥、豌豆、油菜等。主要飼養犛牛、犏牛、綿羊、山羊、馬等。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鉬、泥炭等。野生動物主要有豹、獐、狗熊、野雞、猞猁、黑頸鶴、貝母雞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貝母、蟲草、黃連、雪蓮花等。盛產白青稞、藏紙、藏香、麝香、貝母和高原魚類等。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鏈接

白青稞是尼木縣的特色產業,純天然、綠色有機種植,繼承了傳統的加工工藝,經過清洗、取渣、沙炒、去皮、水磨等精製而成。選料考究,加工精細,保持了白青稞的獨特口感,在青藏高原享有極高的聲譽,是舊西藏時期噶廈政府使用的最佳食品。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尼木主要交通幹線中尼公路穿過西北部麻江鄉境內,318國道自縣城南部連結日喀則市和拉薩市。全縣鄉鎮均通簡易公路,各種車輛均可通行。境內有眾多縣道、鄉道;拉日鐵路經過縣境,設有尼木站。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尼木還是藏文字的發源地,也是藏文字創始人吞彌·桑布扎的出生地。尼木藏香、尼木藏紙、普松雕刻被稱為“尼木三絕”。尼木國家森林公園、吞巴景區、普松景區、澤南景區等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自然風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2003年發現的吞彌·桑布扎的故居,面積60多平方米,室內一幅吞彌·桑布扎向松贊干布敬獻經書的壁畫十分珍貴。寧瑪派的早期聖地“託噶”,據說可以追溯到8世紀蓮花生大師來藏弘法時期。日措卓瓦曲旦有元代的佛塔,說是未能懷孕的婦女只要繞塔3圈便能懷孕,甚是靈驗;以及古代造橋專家唐東傑布造的尼木鐵索橋等。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貼士

藏文創制人吞彌·桑布扎(thon-mi-sambhota),人稱藏文之父,生於尼木地方(生卒年不詳),是西藏“七良臣”之一。遵藏王松贊干布(srong-btsan-sgam-po,吐蕃王朝締造者)之命旨,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到印度學習印度文法。幾年後,他就掌握了因明學、詩歌學以及語言文字學等專門學科知識,師長們稱他為桑布扎,意為賢良的藏人。回藏後,他參照梵文文法,創造了4個元音、30個輔音組成的藏語拼音文字,還著述了文法書籍多部,現僅存《三十頌》和《性入法》兩部,使吐蕃王朝進入了真正的文明時代。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提示

①拉薩至尼木83公里,可在長途汽車站乘車,也可自駕車或包車前往,挺方便的。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②自2013年8月起,尼木每年都要舉行瓊姆崗嘎賽馬節,時間3天。內容包括馬長跑、馬中跑、拔河、抱石、跳鍋莊舞比賽等項目。通過賽馬節,重點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獨具特色的“尼木三絕”,從而推動尼木縣的旅遊經濟不斷髮展。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走西藏】尼木,一個宜農宜牧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