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甩賣資產加速“輕資產”化,疫情拖累酒店業“湘軍”轉型步伐

“由於此次疫情暴發,公司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計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基於目前對疫情何時結束、商旅消費市場的恢復情況均存在不確定性,本次疫情對公司2020年度整體經營業績和相關業務影響的具體數據暫無法準確預計,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3月3日晚間,華天酒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天酒店,000428.SZ)發佈公告,提示了經營風險。

華天酒店素有旅遊業“湘軍”之稱,是湖南省旅遊龍頭企業。可華天酒店近些年來的日子並不好過,不斷“遊走”在虧損的邊緣。2019年,華天酒店延續著輕資產的戰略,以應對該公司近些年來業績不佳的困境。不過,甩賣資產卻不是這家老牌酒店集團實現振興的長久之計。

連續六年扣非淨利潤為負

華天酒店以酒店服務業為主、房地產業務為輔。該公司在自己的官方網站有這樣一段介紹:始於1985,1996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國內酒店業較早的上市公司之一;旗下經營及託管酒店達70餘家,分佈在湖南省14個市州以及北京、長春、武漢、深圳、巴黎等城市。 從這段介紹中可以看出,華天酒店屬於國內酒店行業資歷較深的企業,並且以湖南地區為主,輻射全國。截至2019年上半年,華天酒店自營加託管酒店共58家(已開業42家),其中託管酒店共計41家,佔主要組成部分。

酒店託管是目前華天酒店的經營模式。但在這種模式之下,華天酒店整體資產偏重。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華天酒店固定資產31.72億元,佔比46.02%。

與A股其他酒店上市公司相比,華天酒店固定資產佔比較高。同期,錦江酒店(600754.SH)、首旅酒店(600258.SH)固定資產佔比分別為16.45%、13.86%。這一現象便與華天酒店的經營模式有關。目前,國內酒店管理模式大致分流為特許經營(加盟制)和委託管理。前者依靠品牌授權使用,規模擴張速度較快,後者則是將酒店委託給酒店品牌公司去委託管理。華天酒店近些年來的經營狀況表明,偏重資產運營的酒店託管模式出現弊端。2019年上半年,華天酒店旗下酒店數量共計58家,但仍有16家尚未開業。重資產下華天酒店公司存有較大的物業存量,盤活資產降低費用成為該公司改善財務結構的主要方式。

受到近些年來國內酒店行業激烈的競爭,品牌影響力相對較低的華天酒店在行業內的議價能力較弱。與此同時,該公司目前旗下酒店的區域佈局點缺乏一定的競爭力,同樣導致華天酒店業績承壓。

2019年的業績預告顯示,華天酒店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35億元至0.52億元,扭虧為盈。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華天酒店通過轉讓子公司股權等方式取得的非經常性損益對當期淨利潤的影響高達3.05億元。這意味著,去年,華天酒店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負值,即主營業務虧損。

事實上,算上2019年,華天酒店已經連續六年扣非淨利潤為負,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佳。

甩賣資產並非長久之計

2019年,華天酒店的核心詞是“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過去一年,該公司共轉讓4項資產:益陽銀城華天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及相關債權、湖北華天大酒店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湖南灰湯溫泉華天城置業有限責任公司部分債權以及張家界華天城購物中心。此外,控股子公司北京浩搏基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由破產清算轉入破產重整。

截至目前,益陽銀城等4項資產均尋得接盤方。但北京浩搏無人問津,被迫延長重整期限。

甩賣的資產中比較受關注的是湖北華天大酒店。該酒店是華天酒店旗下注冊資本金最高的全資控股子公司,但自2011年以來,該酒店就從未實現盈利。2019年上半年,湖北華天大酒店虧損794萬元。

2019年10月,華天酒店掛牌轉讓湖北華天大酒店100%股權,轉讓價不低於6.27億元。但首次掛牌時於有效期內未徵集到意向方,華天酒店只得下調轉讓金額至6.08億元,並於12月份再度掛牌。最終,湖南興湘併購重組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成為意向受讓方。2019年12月31日,約3.94億元的首期轉讓款項到賬,成為華天酒店2019年最重要的一筆股權轉讓投資受益,避免讓華天酒店因連續兩年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不過,頻繁甩賣資產“續命”只是權宜之計,重塑核心競爭力才是這家老牌酒店企業的長久之道。

2020年1月10日,在華天酒店的一場品牌合作啟動儀式上,華天酒店董事長蔣利亞表示,該公司確立了“輕資產+”戰略發展方向,即一方面以酒店發展為核心主業,重塑華天酒店品牌形象,對存量酒店產品升級改造;另一方面對酒店、文化旅遊、景區景點等產業鏈資源進行協同與整合。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