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想過沒有,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木疙瘩H5


在看到這個題目之前,你是否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好回答,我們簡單看一下食物鏈就知道了。

食物鏈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

我們舉個例子,我們知道人類是由原子按照一定規律排列而成,在一個孤立系統內,人類的原子排列順序會逐漸由有序,走向無序,最終迎來死亡,這個過程就是熵增。如果還不理解熵增,其實你想一想房間就可以,一段時間不收拾之後,就會變得很亂。

而自然界對抗熵增的途徑,則是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排出無序的熵,來抵抗熵增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人類通過吃食物來獲得能量,抵抗死亡

其實不止人類,所有的動物都是如此,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安排下,自然界形成了一條食物鏈,食草動物——雜食動物——食肉動物(簡單的食物鏈模型)。

可以說,動物的能量來源最底層就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來源,則是源於陽光。

消費者、生產者

在大自然中,生物的種類繁多,各自在自然界中扮演著不同的功能,根據他們的功能,我們可以把這些生物分為三類: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生產者是指能夠以無機物製造營養物質的生物,比如: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為自己提供能量。

而消費者是指以其他生物或者以有機物為生的生物,同時又根據他們所吃食物的不同,分為初級消費者,二級消費者和三級消費者,人類和老虎、獅子一樣,屬於最高等級消費者。

不知道你看完這個圖片之後,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以人或者老虎、豹子為食的消費者出現呢?

其實這是因為能量是單向流動的,從生產者到消費者,再到更高級的消費者,食物鏈中的能量在不同生物之間傳遞著,但食物鏈傳遞的能量效率並不是沒有損耗的,

一般來說能量在不同消費者之間傳遞一次,僅能傳遞10%-20%的能量,因此食物鏈存在著頂端,這也就是為什麼沒有出現以人或者老虎、豹子為食的更高級消費者。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常說自己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那麼我們人類為什麼不以老虎、豹子為食呢?

其實答案剛剛已經講過了,就是因為能量在傳遞時會有損耗,每一級的生物只能傳遞自身10%-20%的能量。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供養食肉動物的能量,比供養素食動物的能量要大的多。

我們舉個例子,100畝地的飼料可以供養10只牛,但10只牛隻可以供養1只豹子,從能量的傳遞來看,人類直接吃牛所獲取的能量,比吃豹子要獲得多得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吃食草動物是有原因的。(魚類除外,人類不管什麼魚都吃)

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

1:食物富集效應:我們知道,有些有毒物質是無法被動植物排出體外的,只能隨著食物鏈一級級富集到人體體內,比如一株小草含有有毒物質濃度很低,但並不影響小草的生長,而兔子由於吃的草比較多,因此有毒物質會在兔子體內進一步富集,等到老虎把兔子吃掉之後,毒素又進一步富集。因此人類如果直接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由於富集效應,人類更容易生病。

2:危險性:遠古時期人類狩獵工具簡單,捕食食草動物的危險性遠遠低於食肉動物,因此人類會從事危險程度更低的狩獵行動。

我們也吃食肉動物

其實,現在人類也吃食肉動物,除了魚類之外,很多鳥類也是食肉動物,比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就是以昆蟲為食的食肉動物。在兩廣地區,人們吃野味時,很多鳥類就成為了人們的盤中餐,早些年非典據說也是因為吃野味所傳染的。

除了鳥類之外,人類還吃蛇、有些地區還吃果子狸、狗肉,但這些只是小部分人,大多數日常生活的肉食來源,還是源於雞鴨鵝牛羊豬等。而野味,尤其是國家保護動物,大家一定不要吃,輕則面臨牢獄之災,重則野味身上往往含有不明寄生蟲和病菌,容易引發個體生病。

以上就是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為食,很少以食肉動物為食的原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鍾銘聊科學


我認為人類不僅吃食草動物的肉,也吃食肉動物,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湖北朋友特別愛吃蛇肉,看到路邊有條蛇就抓,開了膛剁成節鍋裡一燉,別提多香了!

至於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我感覺食肉動物的肉太難找了,說實話作為一個人來說想天天吃肉,遇到豬肉漲價都得咬咬牙,那些食肉動物更難了,村裡偷狗的,粘網,地夾子那都不少,哪個動物敢出遠門啊,都是苟全性命於亂世,我小時候還見過老鷹貓頭鷹,如今好幾年也沒見過一次估計早就餓死了!

也就是野兔子能啃點草躲躲藏藏活著,不過野生的食肉動物我是沒見過!


默小默523


我來說說自己觀點吧。現在人類吃的肉大部分都來自馴化過的動物。老祖宗為了能吃肉,一開始是到山上或者草原上打獵,後來覺得這麼幹太累,又不見得每天能打到獵物,生活沒保障啊,正所謂窮則思變,一些人開始琢磨,乾脆自己養算了!所以他們就活捉了一些食草類的動物開始馴養,為什麼抓草食類動物呢?很簡單,目的是好養啊!滿山的都是草,隨便抓一把就能餵食。反過來講,假如馴化的是肉食類動物,比如老虎,每天還得喂肉給它吃,哪有肉餵它啊!自己還沒肉吃呢!



雪山老碼農


從食物鏈來講,存在有害物質的富集現象,意思是食物鏈等級越高的物種,富集的有害物質越多,體內的微生物環境越複雜,越不適合做食物,不止食肉動物不合適,雜食動物也如此。

人類作為雜食動物,要攝入的肉食自然是偏向食物鏈底端的食草動物,營養結構適配且毒害少。

再有,隨著食物鏈等級的升高,動物整體的能量是在遞減的。換言之,我們飼養食肉動物作為食物儲備要付出的代價更高,不是長久之計。



賴床的國寶


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並不是不吃食肉動物的,比如熊掌就是一道名菜,相信看過電影《金玉滿堂》的朋友對這道菜並不陌生,而且食用方法多種多樣,這是往大了說;往小了說我們也有很多朋友愛吃狗肉,而狗也是屬於食肉動物吧,雖然很殘忍,但是有很多人還是好這一口。而在古時獵人們也沒少捕食肉食動物,比如狼、虎等動物,所以說人類並不是不吃食肉動物,只是吃得比較少而已,大體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捕捉肉食動物的風險比較大,肉食動物極具攻擊性,且戰鬥力絕對高於人類,如果人少,武器又對肉食動物有絕對壓制能力的話就不一定是誰捕食誰了,狼和老虎吃人的現象在解放初期還屢見不鮮,而草食動物就沒有這種風險。

其次,肉食動物的肉都有很大的腥味,處理不好是難以下嚥的,而這種情況在草食動物身上是不存在的,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狗肉和牛肉對比就可以明顯的表現出來,吃過的朋友都懂的。

第三就是現在由於人類的獵殺,很多肉食動物都已經處於瀕危狀態,如熊、老虎、豹、狼等,如果現在有人獵殺並食用絕對夠判刑的。

最後再加一點,這次疫情就是食用野生動物導致的,所以為了全民健康,還請大家嘴下留情!




如果有輪迴


因為食肉動物的肉一般不好吃。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用看我們吃的物種了,只要不是犯法的,有錢都可以買來吃,只是看價格。

食草動物容易養殖,肉多且富含蛋白質,從產量來看遠比食肉動物的多,而且現在已經有養殖的鱷魚之類的肉了。

食肉動物也會吃肉,如果大批養殖會造成肉類短缺,而且由於食肉動物大多佔於食物鏈高層,中間食物的消耗,轉換的能量會浪費很多,不划算。


夢如玉衡



我們大家都知道肉類是屬於酸性的,食肉動物吃肉,所以食物動物的肉酸性更高,口感也不好,吸取到的能量也不多,所以食肉動物的肉普遍口感偏酸,並且容易滋生寄生蟲。

而食草動物則恰恰相反,它們吃的是植物,而植物都是鹼性的,所以食草動物的肉在酸鹼中和之後的口感和能量都恰到好處,很適合人類食用,並且食草動物屬於食物鏈的下端,繁殖能力比食肉動物要高很多,因此肉的來源也很豐富。

而且食草動物肉質鮮嫩並且適合圈養,如果你養一隻老虎,你養兩年你也吃不了幾頓,但是食草動物的養殖成本就很低了,因為食草動物的食物就是植物類,植物類非常好獲取。所以食草動物的食物來源也沒有那麼難獲取,有草的地方就能養活食草動物,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並且雜食性動物飼養條件並不具備,而且很難飼養,因為飼養的人不可能從各地找來五穀雜糧去餵養食雜動物,而且雜食性動物口感也沒有食草類的好。

並且食物鏈之間的能量轉化效率是比較低的,最高的只有25%左右,所以越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食用食肉動物獲取的能量也較低,不如食用食草動物的肉獲取的能量多,食用食肉動物並不划算。

而且食肉動物的肉中所含重金屬的含量較多,毒素積累也較多,我們以雞和老虎為例,如果100斤的雞肉中含有1克的重金屬,那麼350年雞肉就是3.5克的重金屬。但是同樣是350斤的老虎肉中,就含有15克的重金屬,因為350斤的老鼠需要吃1400斤的雞,這對於人來說都是350斤肉,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吃更加健康的肉類呢。

但其實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食草動物比較容易飼養,因為食草動物的食物源是植物,而植物是非常好獲取的,所以飼養食草動物的成本比較低,所以有利於大規模的飼養和大規模的食用。


航修文學


廢話,因為打不過!所有肉食動物都是掠食者,這些動物都有很強的攻擊性,比如以常見的小型肉食動物,狼跟猞猁,單挑的情況下都可以搞定輕鬆一個人(獵人除外),而大型的肉食動物如虎豹熊等,這種就更加困難了,幾乎就是送點心的份。這就是人類千百年來不以肉食動物為食的主因。當然,隨著槍械的普及,這種情況在改變,自從開槍打獵以後,狼啊猞猁虎豹熊啥的全部都上了餐桌,直接變成了保護動物。

其次,成本問題。在動物養殖領域,肉食動物確實不是主要的經濟品種。市場上除了狗肉跟狐狸作為肉食性的養殖物種之外,確實是沒有其他物種被選為肉食品種,這是因為肉食成本的問題。市場上的肉食生產成本大約是2.3比1也就是說每2.1斤的糧食可以生產一斤肉,這意味著肉食物種的動物的肉價值是草食動物的2.3倍以上。考慮到草食動物多數產肉量比較多,這個數值還會繼續往上增加。


優己


什麼叫人類一般只吃草食動物的肉,不吃肉食動物的肉,說明你和人類不太合群,上入天、下入地,飛禽走獸、蛇蟲鼠蟻人類啥不吃,只是吃草食動物肉多,吃肉食動物肉少。(1)食肉動物兇猛具有攻擊性容易致人死傷,靈活性更強不易捕捉,現代捕捉工具越來越先進,像大狗熊、東北虎這樣兇猛的食肉動物不是保護得好早被人吃光了。(2)肉食動物數量相對較少,不適應生存環境的肉食動物都被自然淘汰,人類獲取量小。(3)肉食動物多是保護動物,國家不允許食用。草食動物反之。


讖皞


應該最主要是效率問題吧,從能量轉化角度,大規模人工飼養食草動物更經濟,而大規模養殖肉食動物都不夠經濟,肉的成本會比食草動物高。

比如各種肉食性養殖魚類,鱷魚,蛇等,價錢都比較高,沒辦法成本擺在那裡。

所以綜合來說食草動物自然會在人類日常食譜裡面佔據更大的份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