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今年有些農戶不種玉米了,農田拋荒一年只要種一季小麥,這是一種什麼想法?

騎遊日記


首先我糾正題主提出的問答題的錯誤,不是有些農民把農田拋荒一年,而是拋荒一季,夏播不種植玉米,等到秋播時種植冬小麥。

根據我的分析和判斷,這種情形也和我們當地的稻麥連作主產區的一些農戶一樣,我們當地是稻麥生產區,當地的主要口糧消費是大米,種植小麥都是收穫後全部銷售給國有或個體糧油收購點。

而對於小麥玉米連作主產區,每家每戶的承包地少,甚至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一畝左右,這樣,每個家庭僅有數畝的耕地面積,這些小麥、玉米連作區都是以小麥加工後的麵粉為主糧,農戶用自己的承包地種植小麥,自己貯存自己家庭來消費食用,不用再花錢去買,種植玉米都是全部銷售掉,如果連續多年地拋荒不耕種自己家庭承包地,會得不到國家的耕地種植糧食補貼,或許還會被收回承包地的承包經營權,畢竟國家有相關政策,實施基本農田的有效保護,嚴禁基本農田被拋荒。

當然,還有一種原因,這些農戶承包耕地少,夏播玉米耗費工時高及農資成本多,缺少機械化的耕作和收穫,玉米從種植到收穫,以及收穫後的秸稈處理搬運都是人工操作,夏種農作物天氣乾旱等更可能使播種後的玉米會嚴重減產,從而影響了種植玉米的收益。

與此同時,農業種植玉米價格的低迷,農村中有門路、身體健壯的青壯年農民在外打工一天的收入都有一、兩百元,能抵得上種植一畝玉米的純收入了,而夏種不種植玉米,可以安心在外打工。

以上種種的因素和緣故,一些農戶只種植一季小麥,而不再夏播種植玉米就毫不奇怪了。


老農話三農


問: 今年有些農戶不種玉米,農田拋荒一年,只要種一季小麥,這是一種什麼想法?

答: 這種現象的出現,體現了農民不願種地但又不想放棄土地承包經營的權利。


種玉米不值錢。

玉米在我國已經不屬於人類食用主糧,農民種玉米,除了用於養豬牲口外,就是賣錢用,由於玉米市場價格受國際進口玉米價格影響,加上內地引進雜交玉米種植產量大幅提升,玉米價格始終保持低位運行,農民種玉米賣不起價,自己又不吃玉米,所以很多農民寧願放棄不種玉米,寧願用種玉米季節外出打零工掙錢。


小麥是北方人的食用主糧。

我國北方人主糧以小麥的麵食為主,南方人主糧以水稻大米為主,所以小麥和水稻是我國人口的食用主糧,中央一號文件將小麥和水稻規定為必保糧食產品,玉米、油菜、豆類少種不種都可以,小麥和水稻必須確保產量,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大多數農民都這樣想,小麥雖不值錢,但自己要食用,必須還得種。

一年種一季小麥可以確保土地不荒廢。

《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人連續兩年以上將承包地拋荒棄耕的,土地發包方有權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很多農民本不想種地,但又不想失去土地承包權,為了保證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被收回,每年還得選擇種土地,反正小麥自己要吃,農民種點小麥自己可以食用,也能保住承包地不拋荒,從而保住自己的土地承包權。

總之,以現在的糧食價格,很多農民都是不願種土地的,如果不是為了保土地承包權為將來留條後路,很多人連水稻和小麥都不願意種,但農民完全放棄糧食種植這也是國家絕不允許出現的,國家的主糧絕對不能完全依耐於進口,所以,18億畝的糧食耕地必須保,必須確保糧食自產自供的能力,確保糧食供給安全。

感謝閱讀,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我是中原地區人,就拿我們這地方的情況說吧,我們田裡一年種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種小麥的投入與夏玉的投入基本差不多,就是在田間管理上,玉米田投入的日工會相對多一些,小麥犁好地播種,打一次除章劑就等收割,而玉米卻要提苗、打除草劑、打農藥,收割時小麥秸稈少、一次粉碎散到田裡就可以了,而玉米籽粒收割品種、成熟時間,含水份不同、籽粒收割不被認可,而玉米棒收割,需要大量勞力運輸、涼曬、脫粒,更主要是機收後長材大棒的秸稈,使農民耕種叫苦連天,手工掰玉米,殺下杆子拉走就可旋耕,而機收秸稈只有深犁才能旋耕,增加了農民的投入。不用機收,大量的玉米秸稈環保禁燒無處堆放,需要大量的人工拉到指定的很遠的地方,這就是很多農民不願種玉米的原因,其實是收入減少、閒一季是出於無奈。


炙冰夜


這還要分具體地方,象南方主要食物以水稻為主。小麥就很少人種了,玉米還種一些。如果是北方,主要食物以麵食為主。畢竟是主要食物,就算不賺錢。也要種,自己要食用。就象南方的水稻一樣,沒法丟。

不種玉米荒一季種小麥具體因為什麼,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勞動力

現在農村在那裡都一樣,年輕勞動力都選擇出門打工。因為打工的收入,就算再差。也比種地強得多,如果土地面積很少。一個月就能賺到種地的收益,誰還願意留下來種地。

就算土地面積廣,上百畝的土地。也比不上打工的收入,勞動量也不小。還要日曬雨淋,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

她們的體力畢竟有限,加上投入大量的勞力。也賺不到幾個錢,乾脆就荒一季。不種玉米種小麥,人也輕鬆些。

這也要分具體地方

象我們丘陵地區,現在很少種小麥。有些就種一點玉米,為什麼呢。由於土地少,土塊小。小麥產量也不高,收不了多少。

病蟲害也多,象蚜蟲我們叫燕蟲。鐵鏽病,還有就是過風。這是老人說法,具體什麼原因我也不清楚。就是灌漿的時候,吹大風。



風過後,小麥就灌不了漿。就算有小麥,不飽滿。比正常小麥小很多,沒法食用。後來大家都不種了,就種點玉米。

但是在北方就不一樣,他們的主要食物是麵食。如果不想那麼累,不想種那麼多。要荒只能荒玉米,玉米畢竟不是主食。


種不種都無所謂,就算種了也賺不了幾個錢。這是最好的選擇,其實農村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沒多少勞動力,他們願意種什麼。

怎麼種都無所謂,只要土地沒有被荒廢。那就是最好的,農民靠種地解決溫飽還可以。要想靠它賺錢,真的太難。

這只是個人理解,不全面。你有好的想法,請留言。仁哥聽聽,歡迎探討。


仁哥鄉村紀實


我們這十年多就不種玉米了。種麥也是起過場。


李醜利


秸稈難處理,收成低,


董選望


嚴重浪費土地資源。加施糞雜保持優質肥沃地利。


剛正不阿2


想種玉米種不上,老天不給力今天才下雨,種上熟不了種她幹嘛,賠了夫人又折兵


用戶935403671985


今年一些農戶不種玉米了,拋荒一年,秋天再種小麥,這是一種什麼想法?

真是各地不同。

我們這兒的農民都是不種小麥,(本來應是小麥,玉米兩季)只種一季玉米。

我們這兒是山地,高低不平,澆水困難,我們這兒是山東魯中山區,春季是十年九旱,種小麥要澆三次水才能收穫。人們看到種小麥成本太高不合算,所以這幾年來很少有人再種小麥,荒費一季,只種一季玉米。

今年山東的旱情太厲害了,自去年秋後到這今年七月初,一直沒有有效的降雨。有很少人家種的小麥基本上是絕產。

加之,人民公社時建下的水利設施都被破壞了,不能發揮效用了,也無人投資修理回覆,實在讓人痛心。

有些人家要澆果園,菜園,靠用三輪車拉水澆園。

山區農民難啊!





農家評述122


我就是隻種一季小麥,不上假化肥。少收點,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