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你是朱祁鈺,你怎樣在奪門之變中取勝?

紅星照耀神州


朱祁鈺比較慘的。

他在萬分危難之時,被大臣扶上了皇位,成了代理皇帝,後來好不容易趕跑了瓦剌,可是朱祁鎮又被放了回來。


這時候,大臣竊竊私語:“老皇帝來了,朱祁鈺是不是該讓位啦?”

朱祁鈺勃然變色道:“當初我不想幹皇帝,你們非要我幹,現在我趕跑了瓦剌,天下恢復了太平,又要攆我走,憑啥呀?”

大臣無言以對!

隨即,朱祁鈺把朱祁鎮關了起來,關在一處叫南宮的地方,門上了重鎖,還灌上了鉛,只留一個小洞,遞送食物使用。

幾年之後,朱祁鈺不顧群臣的反對,撤換了太子,撤掉了太子朱見深,換成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可是第二年,朱見濟得了重病死了,而朱祁鈺只有這麼一個獨苗,朱祁鈺悲痛欲絕,不久也生了重病,恰在此時發生了南宮政變。

在孫太后的支持之下,徐有貞、石亨等人帶著400禁衛軍闖入了南宮,接回了朱祁鎮,太上皇復位成功。

隨即,朱祁鈺被關了起來,一個月之後莫名死去,死因蹊蹺,原因不言自明。

以上便是南宮之變的前因後果,假如我是朱祁鈺,如何阻止這次政變呢?

有下列兩套方案。

第一套:殺了朱祁鎮,一勞永逸。

殺了朱祁鎮,可以說小菜一碟,他被關在了南宮這個偏僻的地方,悄悄地弄死他根本無人知曉,可以吊死他,可以毒死他,可以活活餓死他,方法非常之多。


可惜的是,朱祁鈺總是心太軟,不忍加害兄長,想當年,李世民為了皇位,射死了同胞兄弟,趙匡義為了皇位,砍死了哥哥趙匡胤。無數歷史證明,皇帝要想活了更久,必須心狠一點。

只要朱祁鎮死了,奪門之變就不可能發生。

第二套:嚴密監控孫太后。

南宮之變,孫太后是幕後大佬,她是真正的操控者,對於這個女政治家,一定要嚴密監控。

這時候,錦衣衛可以充分利用起來了,派人全天候24小時監控太后宮的一舉一動,什麼人進入太后宮,什麼時候出來,都要一一詳實稟報。

最好,派幾個女間諜,偽裝成侍女,打入孫太后的身邊,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向朱祁鈺彙報。

同時,要重點盯防徐有貞、石亨等幾位大臣,可以編造幾個罪名,把他們貶官,貶的遠遠地,越遠越好。

以上兩套方案,可以避免南宮之變的發生,當然,之後最關鍵的任務就是生兒子啦!

好在,朱祁鈺還年輕,剛剛三十歲,正是精力旺盛之時,可以找太醫開幾味藥,好好調理一下身體,身體調養好了之後,多去後宮轉轉,肯定能生出兒子來的!


一半秋色


朱祁鈺在奪門之變中一夜倒臺,有三個原因:(1)朱祁鎮回國之後,朱祁鈺百般折磨他;(2)朱祁鈺廢掉了朱祁鎮的太子,失了臣心;(3)奪門之變發生前,朱祁鈺突然病倒,權力被架空。

朱祁鈺與他的哥哥朱祁鎮之間的事情並不算複雜。朱祁鎮當皇帝的時候,為了討伐北邊的侵略者也先,親自率兵北上,但沒有想到的是竟然被對方俘虜。在這種情況下,國不可一日無主,從來沒有想過當皇帝的朱祁鈺被推到了皇帝的寶座上。但是朱祁鎮被救回國之後,享受權力帶來的榮耀的朱祁鈺,根本不想將皇帝之位還給朱祁鎮,並且還將朱祁鎮囚禁起來百般折磨,最後導致兩人手足相殘。

而且朱祁鈺當上皇帝不久,就廢掉了朱祁鎮的兒子的太子之位,想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是,不曾想朱祁鈺的兒子還沒當上太子就夭折了。朱祁鈺的這一行為,朝中的很多大臣都是反對他的,他們覺得朱祁鎮的兒子的血統比較純正,,他的太子之位不應該被廢掉。其實,朱祁鈺其實已經失掉了人心。

最後,朱祁鈺突然病倒了,大臣們開始聯合朱祁鎮發動宮廷政變。朱祁鈺病倒之後,宮中的御醫人知道他的身體不可能再康復了,於是便勾結朱祁鎮一起裡應外合奪取了皇權。而當時,病床上的朱祁鈺的權力已經被架空了。

其實對於重返京城的朱祁鎮,朱祁鈺也是早有防備的,他在朱祁鎮返回京城之後,便迅速將他幽禁於南宮之中長達七年。在這七年裡,朱祁鈺對南宮是嚴密的封鎖,甚至派更多的錦衣衛嚴加看管,就連食物都只能通過小洞送入,而朱祁鎮的皇后也未能倖免。

但是公元1457年,朱祁鈺突然患病,臥床不起,在大家都不知所措的時候,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突然率兵救出朱祁鎮,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歷史稱這次事件為“奪門之變”,而深受朱祁鈺重用的于謙、王文等人在事後全部被處死。

朱祁鈺對於“奪門之變”的發生,沒有做到足夠防範也是重要的原因。也許是他認為:他對朱祁鎮的限制已經到了極點,他不認為朱祁鎮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發動政變,這也導致了政變發生時,于謙、王文等人沒有做出有效的應對。


公元前


奪門之變景泰帝在朱祁鎮被俘到囚禁都有機會。直到奪門發生,也沒有主動去爭取。

第一:在朱祁鎮被俘,可以買通瓦剌叛徒,幹掉朱祁鎮。這樣也可以減少威脅大明的籌碼,增加大明的鬥志。

第二:朱祁鎮回來,也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幹掉他,只不過後人評價就不太好了。於國,於天下,和自己沒有交代。

第三:景泰帝的唯一兒子朱見濟,早逝。自己又疾病纏身。沒有進入心❤。自己派系的人怕秋後算賬,就紛紛倒戈。所以生在帝王家,不是那麼幸福的!




望嶽先生


大家好,我是青林夜歌。如果我是朱祁鈺,在奪門之變中我會採取以下對策。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奪門之變,再說我的對策。


歷史上的奪門之變,發生在景泰八年(1457年),又稱南宮復辟,指的是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政變。主要的策劃者是明朝將領石亨,左幅都御史徐有貞,宦官曹吉祥等人。

如果我是朱祁鈺,我會:

一、努力鍛鍊身體,節制慾望,保持身體健康

歷史上的政變,動亂,大多都發生在皇帝病危或駕崩的時候。因此做皇帝的身體一定要好,一旦因病不能自理朝政,往往會出現被專權的局面,最終江山和姓名都難保。歷史上的朱祁鈺,正是因為病重,又無子嗣,才被奪門的。如果我是朱祁鈺,就會早做打算,一方面保持好身體健康,另一方面生好兒子,立好太子。不給大臣、宦官們可乘之機。


二、殺掉石亨、曹吉祥、徐有貞這樣的奸臣,重要于謙、李賢這樣的能臣

朱祁鈺信任的人,在奪門之變中基本上都出賣了他。石亨是從土木堡逃回來的敗將,被京城的文官排擠,但在北京保衛戰中被于謙重要,立了很多戰功。朱祁鈺信任石亨,曾召見石亨到病榻前,交代自己身後的事情。但石亨見到朱祁鈺的病態之後,內心已經有了其他想法。為了為自己謀一個更好的前途,他聯合曹吉祥、徐有貞等秘謀奪門之變。

徐有貞原來不叫徐有貞,徐有貞是後來改的名字,目的是為了掩人耳目回到朝廷做官。徐有貞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像秦檜一樣的奸臣。在奪門之變後不久,徐有貞就構陷於謙,致使兩袖清風的于謙被冤殺。

曹吉祥是永平灤州人,曾隸屬於王振門下,也是一個大壞人,是一個想當皇帝,敢帶兵造反的太監。在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欽舉兵叛亂,曹吉祥被英宗設計逮捕,事後被磔刑處死。

朱祁鈺之所以在奪門之變中丟了皇位,都是拜這三人所賜。沒有這三個人,被關在南宮的朱祁鎮是很難有機會的。因此要想在奪門之變中取勝,朱祁鈺就要先下手為強,先殺了這三個奸臣。

以上內容,是我對該問題的回答,謝謝。


青林夜歌


明代宗朱祁鈺是無論如何也沒法在“奪門之變”中取勝的!原因當然不在於明英宗的殘存勢力有多麼強大,而是在於形勢不利於明代宗保住其執政地位。

首先是明代宗的親生兒子的早逝,就已經動搖了明代宗在大明群臣心目中的地位。這也是由於太子儲君被視為國本,是皇帝的血脈統治得以延續下去的前提!隨著明代宗之子的逝去,明代宗百年之後將會面臨著無人為繼的局面。而明英宗之子雖然被廢除了太子之位,然而畢竟還健在。由此明朝大臣們之心自然會逐漸嚮明英宗一方偏移,從而造成了明代宗的失分。

其次就在這一極為敏感的時期,明代宗又不幸身患重疾!而這則進一步動搖了群臣對他的支持,更給了石亨、徐有貞等心懷異志的英宗死黨們,趁著人心不穩之際實辰辰陰謀的機會!

由此可見是明代宗的身體健康惡化,致使滿朝文武人心惶惶不安,以及明代宗太子早逝這兩個不利於明代宗保住皇位的因素,才使得不甘心失去權力的明英宗成功復辟的機會!因此當明代宗處於不利境遇之中時,無論如何也是沒法阻止“奪門之變”的成功的!


北疆同心侃歷史


明英宗朱祁鎮算是明朝最窩囊,最虛偽的皇帝,不但沒有能力,也沒有品行,土木堡之變直接把大明幾十年的基業差點毀於一旦。這樣的皇帝,就算是放了回來,景泰帝找就應該找個理由殺了他,就算不殺他,也應該流放到遠離京城的地方。

景泰帝沒有殺明英宗的原因主要顧及兩點:一是朝中的輿論,朱祁鎮好歹算是前朝皇帝,正統繼承,朱祁鈺如果貿然殺之,有失臣心;二是因為朱祁鎮是當朝太后孫氏的親生兒子,朱祁鈺殺了朱祁鎮,不好交代。

其實,朱祁鈺完全可以使用後來朱祁鎮殺他的手段——暗殺。派個太監就搞定。

早立繼承人

奪門之變最大的根源在於皇位的爭奪,如果景泰帝朱祁鈺早點確定皇位繼承人,就算徐有貞、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依然無法成功。

景泰帝朱祁鈺沒有早點立繼承人的原因是他自己的親兒子朱見濟死得早,這是他唯一的兒子,他可是廢了原太子朱見深而改立的他,這下好了,自己的兒子死了。太子沒有了,皇位繼承又有了懸念,這就給一些心機之臣帶來了想法。

如果朱祁鈺早點確立了朱見深為太子,繼承大統,那麼任何人發動政變,那就是對國家、皇權的直接威脅,當時的權臣于謙一定會出手阻止、瓦解政變。徐有貞、石亨等人就是因為皇位繼承空虛的空當,強行推出明英宗朱祁鎮,讓他快速的復位,達到大位歸正的局面。

綜上來看,朱祁鈺要麼殺了朱祁鎮,以絕後患,要麼就早早的確立繼承人,形成皇權繼承有序,徹底堵死明英宗朱祁鎮復辟的可能性,朱祁鈺才不至於後來落個那麼悲慘的下場。


藤椒聊歷史


我是朱祁鈺,在朱祁鎮被俘變為明奸的情況下,下詔天下,數其罪惡,要麼讓其死在草原,要麼回朝時開刀問斬,同時把孫太后打入冷宮,因而不可能有奪門之變出現。

朱祁鈺敗在手握皇權,不敢大振朝綱,明忠奸大節,大刀寬斧地掃除奸妄,而是任由孫太后之流私下搞小動作,最後讓他們搞成大動作。


安平144796971


幾乎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性。

為什麼呢?事情發展到奪門之變的時候,已經迴天乏力了。朱祁鈺也是個悲劇人物,之前他確實做過一些努力,但是命運不濟。下面,我們就往前回溯幾百年,看看當時的境況吧。

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政變。

在景泰七年,也就是奪門之變的前一年,石亨就開始策劃了。人都是自私的。

流言說大學士王文正力勸朱祁鈺立襄王朱瞻墡的長子為皇儲,如果是這樣,王文將是定鼎之臣,立有首功。即便是重新立沂王朱見深為太子,謀議是文臣之事,功勞也輪不到石亨、張鞁等武將身上。石亨說:“朱祁鈺病已沉重,如有不測,又無太子,不若乘勢請太上皇復位,倒是不世之功。 ”於是,這三個野心勃勃的投機分子,決定將賭注壓在太上皇朱祁鎮身上,擁立朱祁鎮復位,這樣,三人就是大功臣,能夠飛黃騰達。

這裡面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此時,朱祁鈺,也就是景泰帝,沒有直系可繼承的人選了。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鈺把侄子朱見深(英宗朱祁鎮的兒子)的皇太子廢掉,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不想到了第二年,朱見濟就夭折。朱祁鈺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所以,政客們都是逐利的,就看誰膽大了。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石亨他們就賭了這一把。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貞等人領軍打開長安門,接著迅速趕到南宮,請明英宗復登大位。到東華門,守衛大聲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東華門隨聲而開。明英宗堂而皇之進入大殿,五更時分,百官在午門外朝房等待朱祁鈺升朝,忽然聽到宮中鐘鼓齊鳴,宮門大開,徐有貞出來高聲宣佈:“太上皇復位了!”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貞的催促下,匆匆整隊入宮拜賀。

當景泰帝知道英宗復辟後,說了一句話,現在讀起來都讓人唏噓不已,“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悲劇人物

景泰帝朱祁鈺,有個不成器的哥哥朱祁鎮。之前在回答土木堡之變的時候,就聊過。主要是因為朱祁鎮任由宦官,自己腦子不清楚。釀成大錯,被瓦剌人俘虜。這時候身在北京的于謙,為了大明帝國能夠延續,才推出當時還是郕(cheng)王的朱祁鈺即位。

此時朱祁鈺還是不情願的。國家正在為難時刻,上了臺整不好怎麼辦。而且正是為難時刻,誰都沒有把握能把大明帝國這艘船駛向遠方。不過也是沒辦法,只好即位。好在朱祁鈺做皇帝還是合格的。在位七八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取得了進步。在工作上,是比他哥哥朱祁鎮強不少。

不過,還是那句話,人都是有私心的。所以,他哥哥回來後,被他軟禁,不得出入。他廢了哥哥的兒子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命運就是這麼愛跟人開玩笑。自己的兒子也被立為太子之後,也很快夭折。這也是當他聽到自己哥哥復辟時,會比較坦然的原因吧。反正沒有後人能即位了,哥哥做,好!

假如可以假如

歷史是不容假設的。不過,我們可以假如一下。如果這是個角色扮演的遊戲,你操控的是朱祁鈺。在第一次玩的時候,沒玩過,死了。重新開始的時候,其實已經知道哪裡會有坑,我覺得也知道怎麼去避免了。就像小時候玩魂鬥羅一樣,有些地方沒跳好,死了,下次再過這個地方,或者說多過幾次,也就知道跳的時機了。

第一,在哥哥回來時繼續保持軟禁的策略,然後安排太監給哥哥的食物添加慢性藥。總之可以讓哥哥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避免了直接弒兄的輿論壓力和道德壓力。

第二,一開始就瘋狂的造人。免得兒子夭折之後無後。

第三,石亨這個人不可信,早點幹掉。

第四,別磨磨唧唧,在最後時刻還懷疑于謙。

第五,及時看心理醫生。朱祁鈺英年早逝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心理壓力太大,一個是哥哥活在身邊,一個是于謙功高蓋主,一個是兒子夭折。正常人天天揹負那麼大的壓力,能活這麼多年,已經不容易了。

這樣的話,是不是會容易通關一些呢。


貝殼兔兔


景泰帝朱祁鈺在病重期間被顛覆帝位,“奪門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結果。只要朱祁鈺在病重前早早定下繼承人,那麼“奪門之變”必然失敗。

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後,被瓦剌俘虜,在北方草原喝了一年多的西北風后,被放回了北京,此時已經是景泰朝了,朱祁鈺在於謙的擁立下登基稱帝,力挽狂瀾,保衛北京城,確保大明朝最大的危機平穩度過。

朱祁鎮回到北京後,景泰帝朱祁鈺並不待見他,但也沒有心狠的殺了他,甚至都沒有流放到外地當一個藩王,任然把他安置在皇宮內的一座破落宮殿居住——南宮。

景泰帝朱祁鈺在位7年時間,他當政的這7年明朝逐漸的恢復了元氣,政通人和,天下祥和,但是太子卻死了,朱祁鈺沒有兒子繼承皇位,這對他來說是最大的隱患。朱祁鈺的皇位本來就得之不順,又後繼無人,難免有人打起皇位的主意,而這一點朱祁鈺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他病重期間,爆發了政治事變——奪門之變。

朱祁鈺還沒死,就被趕下了皇位,明英宗朱祁鎮復位了,景泰帝的下場就可想而知。朱祁鎮不但殺了景泰朝的重臣于謙、王文等人,還囚禁了景泰帝朱祁鈺,最後派人暗殺了他。

朱祁鈺的結局很悲慘,這與他在繼承人問題上優柔寡斷有莫大的關係,如果朱祁鈺要徹底的瓦解奪門之變的政治事變,又要保持自己合法的帝位繼承,他應該採取以下措施:

殺了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算是明朝最窩囊,最虛偽的皇帝,不但沒有能力,也沒有品行,土木堡之變直接把大明幾十年的基業差點毀於一旦。這樣的皇帝,就算是放了回來,景泰帝找就應該找個理由殺了他,就算不殺他,也應該流放到遠離京城的地方。

景泰帝沒有殺明英宗的原因主要顧及兩點:一是朝中的輿論,朱祁鎮好歹算是前朝皇帝,正統繼承,朱祁鈺如果冒然殺之,有失臣心;二是因為朱祁鎮是當朝太后孫氏的親生兒子,朱祁鈺殺了朱祁鎮,不好交代。

其實,朱祁鈺完全可以使用後來朱祁鎮殺他的手段——暗殺。派個太監就搞定。

早立繼承人

奪門之變最大的根源在於皇位的爭奪,如果景泰帝朱祁鈺早點確定皇位繼承人,就算徐有貞、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依然無法成功。

景泰帝朱祁鈺沒有早點立繼承人的原因是他自己的親兒子朱見濟死得早,這是他唯一的兒子,他可是廢了原太子朱見深而改立的他,這下好了,自己的兒子死了。太子沒有了,皇位繼承又有了懸念,這就給一些心機之臣帶來了想法。

根據後世史料研究,景泰帝朱祁鈺在病重期間,是想復立原太子朱見深為太子,繼承皇位的,這也是他無奈的選擇,朱見深從血統、正宗來講,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當然他也有最大的靠山是他的奶媽孫太后。

而要立朱見深為太子,不能讓朱祁鈺自己提出來,這有礙他的顏面,畢竟是他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現在又要重立,有點打臉。朱祁鈺在猶豫,而滿朝大臣能夠讀懂他心思的只有于謙,而於謙也寫好了復立朱見深為太子的奏章,打算送上去給朱祁鈺,這事兒就算有個臺階下了。沒有想到,當天晚上就爆發了“奪門之變”。

如果朱祁鈺早點確立了朱見深為太子,繼承大統,那麼任何人發動政變,那就是對國家、皇權的直接威脅,當時的權臣于謙一定會出手阻止、瓦解政變。徐有貞、石亨等人就是因為皇位繼承空虛的空當,強行推出明英宗朱祁鎮,讓他快速的復位,達到大位歸正的局面。

于謙當時完全有能力阻止政變的,他卻出師無名,首先來說,宗室傳承是皇室的私事,在皇帝沒有確定繼承人的情況下,太后孫氏默許了明英宗朱祁鎮的復位,這就是對皇權繼承的一種默認。于謙為國家計,也只能默認這種政變的發生,讓朱祁鎮復位了。

綜上來看,朱祁鈺要麼殺了朱祁鎮,以絕後患,要麼就早早的確立繼承人,形成皇權繼承有序,徹底堵死明英宗朱祁鎮復辟的可能性,朱祁鈺才不至於後來落個那麼悲慘的下場。


沉墨I方之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是無情帝王家,憑心而論,景泰帝朱祁鈺對其兄英宗心狠手毒,兄在異邦受苦受累生不如死,不知請回養命。一個隅然的機會被一個能言善辯的大臣邪門歪道的歪打正著迎回大明,不管嫂嫂死活,錢皇后哭瞎了雙眼,跪慘了一條腿皆是朱祁鈺倒行逆施的結果。太上皇和錢皇后也只能靠一點手工活兒活命,朱祁鈺這個人生性多疑溺念,並無突出的治國理政仁德。全憑於大人,王文忠心耿耿輔佐,但朱祁鈺私慾太重,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位,立其子朱見濟為太子,惑許是老天有眼天怒人怨,朱見濟死於慢性中毒,景泰帝也就心灰意冷心如死水一病不起,令朝堂上驚恐萬狀,各懷鬼胎尋求明主,時內府總管曹吉祥,勾結大臣徐有貞,和大將石享,利用手中權力裡迎外合,放出了圈禁七年的明英宗,在上千名官兵的:打殺下攻入內宮複壁成功,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朱祁鈺在奪門之變中豪無一點的防備,于謙大人心歸天下,正大光明不偏不倚令人感動。到一個多月後,朱祁鎮才廢除了其弟的年號為王,重新立了對自己一心一意的錢皇后為皇后令人感動心慰。孫太后在事後知後覺得無什麼不可,必僅太上皇春秋正盛,朱見深也聰明伶俐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