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面前的現實“拷問”:如果不能工作,你能撐多久?

2020年春節的這一場“意外”,服務業暫時停業、企業暫時停工的現象大量出現,許多人都休了一個不痛快的長假。

有的人不上班,可以無憂無慮玩一年;有的人不上班,可能撐不過一天....

微博上,不少網友紛紛趁著假期梳理了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人歡喜有人憂。

疫情面前的現實“拷問”:如果不能工作,你能撐多久?

而其中,不少創業五六年,剛開始扭虧為盈的中小企業情況就更慘了。

遇到這疫情,每月80-100萬的房租、工資支出,壓力山大,也不知能撐多久。

而對於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來說,更是不容易。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份問卷調查:

如果因為疫情不能工作,你可以撐幾個月?

疫情面前的現實“拷問”:如果不能工作,你能撐多久?

42%的人連一個月都撐不了,妥妥的“月光族”。

只有27%人可以撐一年以上。

而這小部分可以撐上一年的人,要麼家庭富裕,本身有足夠多的積蓄,要麼除了本職工資收入,還有其他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疫情面前的現實“拷問”:如果不能工作,你能撐多久?

多數網友表示,手裡的存款能支撐一段時間,但仍免不了發愁。

“2月份已經失業,主要是房貸和孩子花費比較多,半年應該沒問題。只是不能光花存款啊……”

“說真的,真是一個月都堅持不了啊,一個月一萬多房貸,還得養娃,現在老闆罵我我也得忍,先多攢點錢,保證三年內不失業吧!”

“我家開飯店,一年到頭就等著春節賺到點租金,結果今年突然這樣,備貨太多反而虧錢,馬上孩子要交學費,夫妻兩個要交納社保,車子壞了要換輪胎,銀行貸款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疫情面前的現實“拷問”:如果不能工作,你能撐多久?

不上班沒有收入的問題,也變成了大家繞不開的擔憂。

經歷過這次“疫情”的打擊,很多人才真正體會到擁有多種收入來源和足夠存款的重要性。

有專家建議應該在個人和家庭經濟生活中,應建立起三個體系:

首先,建立起與資產、收入相匹配的日常生活消費體系。不過度節省,也不做超前消費的“月光族”,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

其次,建立起與個人和家庭生存階段、健康狀況、消費預期、職業特點等相匹配的避險體系,做到未雨綢繆。

最後,建立起與個人興趣愛好、市場駕馭能力等相匹配的風險投資體系。這種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進行相應的投資理財規劃,以獲取相應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