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肉味飄香:品嚐幸福“肥實年”

肉味飄香:品嚐幸福“肥實年”

走油肉 (餘建文 攝)

肉味飘香:品尝幸福“肥实年”

殺年豬

記 者 餘建文

通訊員 毛節常

宰雞鴨、炒乾果、蒸糕點、做米酒……鄉村裡,家家戶戶廚房裡飄出各種美食香味,融合成過年的味道。

沒有大肉不成年。到了三九四九最為寒冷的時節,便要殺年豬了。餵養了一年的豬,正長得膘肥肉滿,這時候殺豬吃肉,按照老話,“過個肥實年”。

在寧波個別鄉村,至今還保留殺年豬的習俗。一早,大堰鎮後畈村的4個壯小夥將一頭近200公斤的大豬抬到了大溪邊的廊橋上,摁倒在長案板上。“要殺豬了!”不少大人、小孩聽到豬叫,圍過來看熱鬧。殺豬必須要快,屠夫持刃一刀斃命,接下來放豬血,清理內臟,不消一小時,一頭大豬就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肉塊,用牛皮紙包好,整齊碼放在竹籃中,便是年節送禮的“包頭”了。

豬頭另有用場,包上一塊紅綢布,用來請神祭祀。村民老毛說,按照傳統,豬頭的嘴巴里要塞進豬尾巴,邊上放一把蔥,供奉在案前,寓意來年五穀豐登、人丁興旺。

分好的豬肉,多半用於醃製,以便更好存放。庭院裡,妯娌們相互協作,製作燻肉、臘肉,或者將豬肉打成肉糜,灌製香腸,孩子們圍著嬉笑打鬧,很是熱鬧。

北宋大詞人蘇東坡曾寫過一篇《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稱讚豬肉的美味。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只有過年的宴席上,才能“放肆”地大塊吃肉。即使在追求健康、倡導少油低脂飲食的今天,東坡肉、紅燒蹄髈等這樣能量十足的肉菜,依然很受歡迎。

在江浙人家的過年菜譜上,“走油肉”這道傳統美食,如今會做的人已不太多,“主要是加工複雜,耗時太長”。上週日,奉化溪口的鄉村大廚單科華在家中展示了“走油肉”的全套製作流程。

烹製“走油肉”,要選取手掌大小的上好五花肉,放入鍋中,水煮近一小時。待肉塊八成熟,撈出後投入大油鍋中炸制,鍋裡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跟過年放鞭炮一樣響亮動聽。待到響聲漸漸變輕,豬肉的油就慢慢“走”了出來,豬皮起皺,這時再加水,投入調料包,小火燉近一個小時,整個屋子充溢著肉香。單師傅說,按照寧波人的口味,還要把“走油肉”碼在碗裡,與梅乾菜一起蒸大半個小時,一道肥而不膩、醇香爽口的梅乾菜扣肉便可以上桌了。

過年的時候,“走油肉”是農家的常備菜。家裡來了客人, 隨手拿出一塊“走油肉”切片,與蒜苗、辣椒或香乾大火爆炒,一盤家常好菜就出鍋了,再喝上一口自釀的土酒,回味無窮。而幸福的年味,從口腔一直到達內心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