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多少人活在農村,卻不會幹農活?平時都乾點什麼?

農人我我


農活沒什麼不會幹的,只要肯出力、肯吃苦就行。不會幹農活的除了殘疾人、病人、遊手好閒的懶人,就是一些有點本事、自視清高的人。

他們也不是不會幹,只是不願意幹、幹不好而已。不過,他們憑著自己的特長,在農村總能生存下來。農村也確實需要這方方面面的人才。

一個村莊就是一個小社會,人員構成比較複雜,內部有分工,啥人都需要。

有好多不幹農活的:或是在村內有副業,顧不上農活;或是在外工作、打工,只是住在村裡,不定期回村裡。不幹農活的人不一定不會幹農活,真正不會幹農活的只是一少部分。

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長輩,我的叔。他的父母對他嬌生慣養,年輕時基本上是遊手好閒,什麼活不幹,所以一直沒找著媳婦,打光棍。父母都不在了,他的年齡也大了,總要養活自己吧。他口才特別好,人也聰明,就拜一個說書的為師,然後很快就能獨立在集上說書了。還挺有影響的,紅火了好長時間。後來說書的聽眾越來越少了,他就每天在鎮上擺攤賣水果。賣水果也是靠著他能說能吹的特長招徠顧客,生意倒是不錯。

第二位是我的弟。他人聰明,學習也不錯,但就是沒考上學,只能呆在村裡。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看書、寫寫畫畫,家裡別的事一概不管。他有媳婦,農活都是媳婦幹。村裡有紅白喜事,他就前去幫忙,用毛筆寫個牌位、寫對聯、記往來賬,都是他的特長。誰家有冤情,需要打官司、上訪,他就幫著書寫文書。我們村大,靠這些,每年都會有一些收入。後來他到鎮上租了房子,開起了書店,有一段時間生意特別好。這些年買書的人明顯少了,雖然年齡越來越大了,他還在努力經營著書店。賣不了多少書,但可以方便他看書。在書店裡經常會有一些文友去拜訪,一起談古論今,是他得意的事。


懂得36699


大家好,我是頭條飛哥。

說起這個話題其實很普遍,我們現在的農村幹農活的基本還是上一代人在勞作,六零後七零的他們因為他們年輕時不能外出務工,就一直在家務農。後來開放後,他們也沒什麼技術,也依然是種地,閒時打下散工。

農村的八零後和九零後的他們,很大一部分都已經選擇不再是務農,即便是務農也只是偶爾的幫助家裡父母幹下農活,但對於農活的細節做法他們並不怎麼懂得。拿八零往的來說吧,他們當中學業沒完成的就下學選擇外出務工,有的在外面一呆十多年,學習到一些技術或在職場混出來個模樣,對於種路那只是閒聊時的話題,並不是他們的選擇。

青年人對種地看不到希望,就是因為種植沒有改變,依舊是那老一套,經濟效益低,不能養家餬口,更別談房車,老婆孩子啦。當他們有啦積蓄有的人選擇在外面獨立創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有的人選擇回家創業,總之,種田的很少啦。

總之吧,種田的也是生活,不種田的也是生活,各過各自的生活,只要能把日子過的好,有模有樣就行啦。歡迎大家討論,歡迎關注,共同服務三農!


飛哥看三農


大家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的問題!

1:只要生活在農村他都會幹農活,在農村沒有不會幹農活的人,零零後一零後也會幹農活,只是現在不用幹也沒有時候幹,現在田地裡的農活百分之九十五都機械化了,用不到農民幹農活了,現在田地裡的農活也少。

2:我記得我小時候就經常幹農活,放學回家不是在家裡做飯,就是下地裡拾棉花,總之每天都有活幹,那時夏收和秋收是最累人了,小麥成熟了就用小型半自動化收小麥機,把小麥割到後用人把小麥再裝在馬車上拉到場裡,然後再用拖離機把麥粒和麥稈分離,最後晾曬乾了就可以拉回家儲存磨面吃了,非常的麻煩累人。現代的人沒有吃過這樣的苦。

3:60、70年代的人是最累的年代,那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力還是最匱乏的時期,農民只能拼命的幹才能有飯吃,隨著國力的提升農民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來了,農活也慢慢的機械化了,農民也清閒起來了。

4:最近這幾年飛速的發展,農民也基本不用幹農活了,農民都閒下來了,有的就外出打工,有的就做小買賣,在農村種地的人少之又少了,所以說就有了很多人活在農村卻不會幹農活的傳聞了,只要生活在農村就一定會幹農活。

5:生活在農村是幸福的,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大家謝謝!




我姓賈我愛家


你好,我是小二郎小馬,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活在農村卻不會幹農活,說的就是我吧[捂臉]或者可以說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會幹農活了。因為現在的就業選擇多了,不像父母那一輩,沒什麼選擇的機會。

像我從小在農村長大,雖然父母都會做農活,但是當時很小,什麼都沒學會。等再大一點的時候就去城裡上學了,畢業了也在城裡工作。我們家離市區車程只要十幾分鍾,有很多跟我年紀相仿20多歲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到城裡去上班,不僅掙得多一些,還會輕鬆很多。

最近疫情比較嚴重,大家都滯留在家裡,前段時間也跟父母一起去了地裡,幫著一起除草 挖地,當然我並沒有堅持多長時間,因為太累了[捂臉]

所以現在還會做農活的都是年長一些的人,年輕人則選擇出去上班。相比以前種大片莊稼,現在大家都種的比較少了,都是在菜園子裡種種菜,夠一家人吃的就行。



小二郎小馬


我們家是農村的,我跟我弟都不會幹農活,這個問題我比較適合回答

我們家是河北省辛集市的,我們村主要靠種植果樹,現在村裡管地的基本上都是想我媽這個歲數的女的,我爸他們基本上是平時在附近廠子,工地上上班,只有秋天農忙的時候會請幾天假回家幹活。像我跟我弟基本代表一大部分村裡年輕人吧,我們都在外面上班,基本回家了地裡也幫不上忙。其實現在村裡大多數都是地裡種上玉米小麥,好管理,平時澆地,噴藥,收玉米小麥都是可以僱人的,費用也不高,有的嫌麻煩,乾脆都把地租出去了,因為現在種地真的掙不到多少錢,想我媽那個年紀的是因為家裡有老人孩子,瑣事比較多,而且歲數在那,不好找工作。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搖搖葉子120216


我是個典型農村人,但我真的不太會幹農活兒。

我高中畢業就外出了,從此也很少回到家裡,和農活有緣無分。

在外的時間,大部分時間在工廠裡度過,與農活沒有交集,更談不上號農活兒了。後來不在工廠幹了,開了個旅館,一天到晚忙死忙活,沒有回家時間,沒有幹農活的緣緣。再後來大多都在城市做事,我父母都去世了,連老家都陌生了,和農活裂痕更大了,雖然沒有與農村徹底失去聯繫,但真的不會農活了。

當下刷手機是一個人副業,誰還有心思閒暇幹農活兒啊?待不住城市,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回不去的農村,和農村有嚴重脫節成了我們這些都市邊緣人的標籤,我們是農村人,又不會幹農活兒。


高溫90度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上大學時去了哈爾濱,畢業後去過廈門,濟南,泰安,最後結婚回到了家工作!

像我這麼大的人(1985生人)很少有像父輩一樣從事農活的,外出打工的很多!一般男的外出打工,一年回來一次兩次,女的在家帶孩子!這兩年計劃生育放開,很多都生了三胎,我婆婆還勸我生個男孩(我有兩個閨女)!不過農民很保守,很少種經濟作物,麥子玉米從我記事起就是這些,很少種別的作物,有時候改種別的,沒掙到錢,就不再繼續了!

現在我家這邊工廠在逐漸的增多,去廠裡上班的越來越多!我大學的專業是應用化學,畢業一直在化工廠上班,心裡一直想從事農業種植,大學選學校還選的是農業大學,不過一直沒有勇氣去做!

以前看過大冰的一個視頻,他說人活一世,就要不斷的去試錯,不斷的去經歷,失敗沒什麼!


秀秀79565283


很感謝平臺,我來回答,很多人活在農村卻不知道幹農活,我七叔就是這樣的,活在農村什麼農活也不會,我爸兄弟姐妹7個,我叔排行第七,可能是上面的兄弟姐妹多,有什麼農活都是哥哥姐姐做了,搞得現在40多歲了,幹啥啥不會,吃啥啥不剩,整天遊手好閒的,30多年從來沒有下過地,整天就是在工地幫人家做點小工維持生活,遇上下雨天,就是打麻將打牌,他老婆在外面工作,他就在家裡帶孩子,以前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就是爺爺奶奶幫襯,現在爺爺奶奶走了,就是那些姐姐和哥哥們幫襯,小時候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成家立業後,就靠著父母,所以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學會一技之長,不要成為別人眼中的累贅,活在當下就是讓別人看的起,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自己就是


唯一的妳113540381


我就是農村的,說實話,農活我乾的也不怎麼樣,用我爸的話說就是乾的不“帶架兒”

可能是小時候幾乎沒有幹過什麼農活的原因吧,沒啥經驗,因為我小時候爸媽給我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一切事兒都要讓步。所以我小時候真的沒幹過什麼農活,以至於長大後即使想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也不是那麼輕車熟路的。

平時我不在農村待著,小時候父母給了那麼大的期望,怎麼來說都要有個交代,大學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城裡工作,所以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說句汗顏的話,農活沒有什麼複雜的,充其量就是效率的問題,我就是效率低。如果長時間生活在農村,那麼只能說必須要熟能生巧了。倘若沒有其他的生存渠道,那麼做農活是必須的,而且都是自己的活,早幹晚幹都要幹,拖拖拉拉沒有意義,又不是給地主家幹活是不是。所以要麼找到其他的生存渠道,要麼就學著幹農活,幹好,要不就餓死了。


北國村光


估計有很多這樣人。現在的農村年輕人,好多都是門外漢。根本不會做農活。再加上現在農村也有很多獨生子女,所以更加捨不得孩子去吃苦了。我見過我們這裡有一個獨生子,又是老來子,每次吃飯都是他點菜,他說吃啥,父母做啥!

現在農村年輕人,有一部分出去打工,這是上學成績不好的。成績好的,人家上大學,找好工作也是在大城市。很少回農村的。還有剩下一部分人,要麼啃老,要麼不學無術,遊手好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