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在古代,人們出行大都仰仗馬車、轎子之類的交通工具,但實際上,因為養馬和僱人抬轎,都是相當費錢的,只有顯貴人家才排場得起。

一般小門小戶的人家,則會選擇相對耐養的毛驢。

因為毛驢即可駝人,也能駝貨,經濟又實惠。

但誰能想到,當你牽著毛驢走在嘉峪關的大街上,犟驢的一個動作,能讓你掉腦袋呢?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一、犟驢惹了誰?

這就不能不提一個人。誰呢?晚清儒將左宗棠

1、左宗棠其人

左宗棠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作為湘軍名將、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列“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1812年11月10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湘陰縣。史書說他,“生性穎悟,少負大志”。

他不僅攻讀儒家經典,而且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為至寶,這為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打下了堅實基礎。

左宗棠曾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新疆建省。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中法戰爭時,自己請求前往福建督師,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73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

左宗棠著有《楚軍營制》《樸存閣農書》等,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後人又輯有《左宗棠全集》 。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2、左宗棠殺驢事件

左宗棠在陝甘總督的任上呆了14年。因為一頭驢要砍人腦袋的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話說有一天,左宗棠在城裡巡視,看見有些百姓把毛驢往路旁的柳樹上隨手一拴,自己就走開辦事去了。

這毛驢喜歡啃樹皮,而且是啃樹皮的老手、高手,一嘴巴下去能撕下一大片。

驢慢條斯理地嚼著樹皮,左宗棠卻發怒了,“人要臉、樹要皮,沒了皮這樹怎麼活?”

於是下令,命人將毛驢牽到鼓樓前,斬首示眾,並張貼布告警誡百姓,今後凡發生毛驢毀壞樹木事件,驢和驢主人同罪,一律砍頭。

這一來,嚇得驢主人們再也不敢把驢拴在樹上了,有些膽小的,甚至都不敢牽著毛驢出來溜達了。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二、毛驢何罪?

其實,左宗棠本人跟毛驢沒有仇,更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那他為什麼要為了區區幾棵樹,又要殺驢還要殺人呢?

1、戈壁灘植樹太難

原來,左宗棠來到西北戈壁任職之後,感到氣候乾燥、風沙遍野,需要栽植樹木防風固沙。

他命令軍隊在甘肅通往新疆的驛道上栽種遍插楊樹、柳樹和沙棗。

還專門規定:“長夫人等不得在外砍柴,但屋邊、廟邊、祠堂邊、墳邊、園內竹木以及果木樹。概不準砍……倘有不遵,一經查出,重者即行正法,輕者從重懲辦。並仰營官、哨官隨時訪查,隨時教戒。”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2、毛驢啃樹皮,本性難移

柳樹是一種易活好栽,適應性很強的樹種。

但要知道,在西北戈壁,一棵樹能活就已經很不容易,要長大更是要歷經千辛萬苦。

比如氣候條件還算不錯的嘉峪關,年平均降水量也才85㎜左右,而年平均蒸發量卻在2149㎜左右。

也就是說,每年下的雨,還不夠蒸發的,蒸發量是降水量的25倍。

這也就是左宗棠為什麼這麼痛恨啃樹皮的毛驢,和不好好看管毛驢的驢主人的緣故了。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三、戈壁遍種左公柳

為了改善西北的生態環境,左宗棠做了很多努力,也下了很大決心,每到一處都命人四處植樹。

加上他經營西北十多年,在社會經濟各方面都為當地做出了很多貢獻,讓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為了紀念他,當地百姓就把他那個時期種下的樹,統稱為“左公柳”、“左公楊”。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1、民國:樹都管不好當什麼縣長

在西北地區,綠化是頭等大事。

在民國時期,甘肅省政府也曾兩次行文保護“左公柳”。

其中1935年的《保護左公柳辦法》規定,也是相當嚴苛的。其中明確:

一、全省普查編號;

二、分段保護,落實到人;

三、樹如枯死,亦不許代;

四、已砍伐者,按原位補齊;

五、樹旁不得采掘草土、引火、拴牲口等;

六、違規者處以相當的罰金或工役;

七、保護不力唯縣長是問。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2、免於“驢口”的左公柳,讓戈壁變綠洲

在氣候溫和的地區,楊樹、柳樹很好養,但在西北卻生長緩慢,而且又不像松柏那樣很耐年頭。

左宗棠時期種下的楊柳,很多已經在歷史的風沙中枯死、老死。

像我們現在嘉峪關關城看到的那株200多年“左公楊”,至今茁壯生長著,已屬難得。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據1998年8月出版的《甘肅森林》顯示,甘肅全省境內的左公柳只剩202棵,而且還在不斷減少。

所以,對左公柳的保護、補栽,成為了西北人民的一個情結,也成為了延續左公精神的一種實踐。

你看,現在我們走在嘉峪關市,看到道路兩側綠如帷幄,曾經“彌望黃沙白骨,不似人間光景”的西北大地綠蓋如茵。

此時,誰又能忘記那位為了保護樹木怒殺犟驢的左宗棠呢。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為什麼古人過嘉峪關不敢牽毛驢?還不是怕殺頭

攝影:應志剛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我是愛旅行、愛生活的應志剛,歡迎關注,也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珠璣妙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