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樹梨花壓海棠有什麼故事?

鄉村新天地


前言

據說北宋有三個張先,歐陽修給寫墓誌銘的是北方的張先,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張先(990—1078)是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張先是天聖八年(公元1030)的進士,及第時已經40歲了。

張先是北宋詞壇的一個代表作家,在詞從小令向慢詞的過渡中是一個重要人物。因為善於用“影”字,因此被人稱為“張三影”。不過他被後人所知,卻不是因為詞填得好,而是一個八卦故事。

一、張先八十娶小妾是真是假?

對於普通人來說,張先最出名的還是他八十歲娶小妾的故事, 據說張先很開心地寫了一首詩: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治平元年(1064)張先74歲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 張先八十歲的時候,蘇軾(1037—1101 )應該是33歲,正是王安石變法的第二年, 當時蘇軾在京正忙著上書神宗全面批評王安石新法。

不知道蘇軾怎麼知道遠在江南的張先娶了一個小妾,而且還寫了一首詩拿老頭子開起了玩笑: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才被派往杭州任通判,那時候的張先已經八十四歲了。 這首蘇軾的詩不見於蘇軾文集,很可能是杜撰的但是蘇軾給張先寫得這首詩很像是後人杜撰的。

二、張先八十五歲娶妾

蘇軾在熙寧四年去了杭州, 第一次認識了張先:

我官於杭,始獲擁彗。歡欣忘年,脫略苛細。《祭張子野文》

根據蘇軾的另一首詩來看張先娶妾時已經八十五歲了,正是蘇軾去杭州的第二年。到底張先娶了兩次妾呢,還是隻有一次就不清楚了。也許後人杜撰的“一樹梨花壓海棠”故事搞錯了時間,把張先娶妾的故事張冠李戴了?

蘇軾《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杜甫的《南鄰》有一句“錦裡先生烏角巾”,杜甫的鄰居自然不是凡人。

柱下相君,是指西漢張蒼,妻妾以百數,臨老無齒靠乳汁餵養。傳說張蒼最後活到一百零幾歲時才去世。

江南刺史,是指劉禹錫,劉禹錫嘲諷寫《憫農》的李紳”花天酒地,寫了一首《贈李司空妓》諷刺他: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結尾一聯中,安昌客是指安昌侯、東漢安帝時太傅張禹 ;彭宣是張禹的學生, 蘇軾用這兩個人作比, 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

蘇軾掉書袋誇讚張先是:杜甫的鄰居、妻妾以百數的張蒼、悲天憫人的劉禹錫、學識淵博的張禹。然後自比為晚輩彭宣。

結束語

據說葉夢得詩話說,張先收到蘇軾《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以後,以原韻唱和了一首,可惜只流下來兩句:愁似鰥魚知夜永,嬾同蝴蝶為春忙“:

張先郎中字子野,能為詩及樂府,至老不衰。居錢塘,蘇子瞻作倅時,先年已八十餘,視聽尚精強,家猶畜聲妓,子瞻嘗贈以詩云:「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蓋全用張氏故事戲之。先和雲:「愁似鰥魚知夜永,嬾同蝴蝶為春忙。」極為子瞻所賞。然俚俗多喜傳詠先樂府,遂掩其詩聲,識者皆以為恨雲。

熙寧五年(1072)冬,蘇軾認識張先的第二年《和致仕張郎中春晝》中寫到:

舊因蓴菜求長假,新為楊枝作短行 。

楊枝,是白居易的典故,唐人孟《本事詩》記載:“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蠻,樊素善歌,小嘴長得豔若櫻桃;小蠻善舞,細腰則纖纖似柳。樂天公至愛此二美眉,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熙寧五年事,張先82歲,看來當時已經取過妾了,不知道是不是八十歲時的事情。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張先,字子野,別稱“張三中”,“張三影”。生於公元990年,於1078年逝世,享年八十八歲。其詞大多反應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語言工巧。

張先八十歲的時候取一個十八歲的女子做小妾。蘇軾等張先的一眾好友得知消息,前來祝賀。眾人看到這女子如花似玉,容貌姣好,便調侃張先一定要說說八十歲還做了新郎的感受。張先也不推辭,信口便道: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詩的大意是:我今年八十了,而我的小妾今年才十八。她年輕貌美,我已經白髮蒼蒼了。如果把我的年齡倒過來,恰巧和她是同歲。中間只不過隔了六十年而已。

張先說完,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蘇軾在一旁,便也和了一首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眾人聽後不禁啞然失笑。“梨花”代表滿頭白髮的張先,“海棠”代表了風華正茂的十八歲的小妾,一個“壓”字,道出了多少不可描述的意思。

張先也真的老當益壯,八年之間小妾為他生下了兩男兩女。張先最大的兒子和最小的女兒相差了六十歲。而他的小妾在張先死後,傷心欲絕,沒過幾年便鬱鬱而終了。


嚴小山


一樹梨花壓海棠有什麼故事?

  文人墨客不風流?似乎不存在的,至少在宋朝張先(張三影)這裡,風流是必備項。此題中的“一樹梨花壓海棠”就和他有關。

  張先的人生,從來都和風流韻事脫不開干係,年輕爬尼姑庵的牆,和個小尼姑扯不清,就是直到八十了,還人老心不老,納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他還興致勃勃地寫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在他看來,自己寶刀不老,納房貌美小妾,那是本事。

  本來嘛,納就納唄,社會倫理也管不著,願打願挨的,人人都三妻四妾的,別人也不好多說什麼。可是蘇東坡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他得知張先寫了一首詩,也給附上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十八八十都是指年齡,前面三句應該也沒什麼難的。梨花指白髮的老丈夫張先,海棠是指紅顏少婦,這句啥意思,明眼人都應該懂的吧。

  ——蘇東坡的詩詞,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有,這個笑老朋友的詩,嗯哼,很明顯,俗得很接地氣啊。

  ——張先八十五歲那年,又納了一房小妾,他一直活到了八十九,真可謂是活到老,納到老。相比楊老人,才填房一個就被人噴,張先自是生活在了好時代了。

  張先的事情,人們議論過了也就算了,但這句詩,因為蘇東坡的關係,名揚後世,成了老夫少妻、老牛吃嫩草的一個代名詞了。(文/宛如清揚  圖/網絡)


宛如清揚


這是一首描寫梨花和海棠的七絕,梨花多指年紀大的男人,海棠多指的是妙齡少女,也是一首嘲笑和嫉妒好友張先風流倜儻的詩詞,更是一首恭喜詩,先看看蘇東坡是怎麼寫的: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再看看張先是如何回答的: 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 只隔中間一花甲。 再看看我是怎麼寫的: 歲數之間不等閒, 同窗情中生佳言。 惹得後人亂猜想, 八十十八本倒顛。


古人三妻四妾本來很正常,並不違背倫理道德,但是蘇東坡為什麼非要寫這樣的詩,而且一個“壓”字寫出了很多的難以說出來的話語,更是對士大夫醉生夢死男女之情的描述和反應,也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張生本來就是進士,歷史記載,確實活的年紀比較大,在古代,有這樣的長壽本來就很難得,應該安享晚年,但是且如此放肆晚年,而且傳言他80歲娶了小妾了,還給他生了兩個孩子,這足以說明張生這位是士大夫官僚的糜爛生活,這事正史也沒有記載,誰也說不清楚?估計是有這麼一回事,但不是80歲,80只是一種誇張的寫法,也有可能是事實,因為這位才不大而情有餘的風流人物的確活了89歲。


黑白文章澤淵詩


說的粗魯一點就是“老牛吃嫩草”的故事,這首詩的作者是東坡先生蘇軾,文中的主人公則是蘇軾的好友張先,張先也是很有才華的一位文人。

這首詩是蘇軾在張先的婚禮上所寫,全詩為: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花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原本這首詩是蘇軾對張先的調侃與戲謔之言,可能他也沒想到能如此活躍的流傳。張先是一位非常風流的文人,80歲還在迎娶18歲的小姑娘,並且是雙方自願。

張先一生性情豁達,不僅如此,傳言還與尼姑庵的尼姑關係曖昧。生活能如此自由,與他本身的條件也有很大關係。他不僅有才,並且官位從縣令到尚書都官郎中,也算小小的財務自由。

如果不是這首詩,或許我們很多人並不認識張先。比起寫兩性曖昧詩詞,其實不是東坡先生的強項,而張先才是這方面的專家。一生詩詞,以書寫兩性情感為主。

京城名妓李師師,可能很多人都很熟悉,不僅漂亮而且有才,也是皇上很喜歡的一位女子,很多人都不敢對她有想法。但是張先就敢向他示愛,親自作了一首《師師令》以表達對李師師的情感。

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綵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里。



對於情愛,張先毫不委婉,詩酒一生性情豪放,所以蘇軾才敢寫這樣的詩調侃他,而張先也毫不在意!

——END 點贊很容易,評論顯真情,關注《沒長書》可欣賞更多內容~

沒長書


當然,此故事有演繹的痕跡,也沾著花柳氣,版本自在,作品欣然。天縱奇才竟將地生的凡物神化了。有曰北宋當朝尚書郎中張生和蘇軾是忘年交,坊間笑談80歲聚18歲小妾為妻,張先生高調賦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當卿巔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席間蘇軾唱和:“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之後老張89歲8年間,小妾為他生下兩男兩女四子,這下張老漢膝下共十兒兩女,小女與之差一花甲,真可謂:“一樹梨花壓海棠”……


閒庭信步206252415


“一樹梨花壓海棠”有啥故事呢?首先這不是蘇軾寫的,而是首見於清朝人的記載。大概也是清朝時期的作品。

網傳北宋文學家張先在他八十歲時娶了一個小妾,並且寫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然後蘇軾聽聞此事以後,贈給張先一首詩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首先看張先的詩,不僅平仄存在很多錯誤,而且還都不押韻。“八”屬於黠韻,“發”屬於月韻,“甲”屬於洽韻。能寫出“雲破月來花弄影”這樣優美詞句的文人連押韻都搞錯了,豈不是當眾出醜。再看蘇軾調侃張先寫的詩,一是詩作沒有題目。二是從宋至今,各個版本的蘇軾詩集都沒有收錄此詩作。三是該詩第三句十分不堪,作為比張先小近五十歲的文壇後輩這樣調侃前輩,是不符合人情的。真實的歷史是張先是在八十五歲娶了一個小妾,而不是八十歲。蘇軾也確實寫給了張先一首詩,是賀詩而不是調侃詩。詩題是《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這是一首七律詩,詩文如下:

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

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

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這首七律詩,全篇暗含典故,不僅抬高了張先,又捧了自己一把。這裡簡略說一下該詩中的典故。“錦裡先生”出自杜甫詩,用杜詩來比喻自己這首詩作。“九尺”指的是張先。“詩人”也是指的張先,“鶯鶯”暗含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柱下相君”是把張先比作漢朝丞相張蒼。“安昌”指的是漢朝安昌侯張禹,“彭宣”也是漢朝人,經常與張禹講經論道,這裡張禹比喻張先,彭宣暗指蘇軾自己。總結而言,此詩中所運用之典故的主人公全部姓張,與張先同姓,這首充分體現了蘇軾對歷史典故的運用達到了極致,絕對不是“一樹梨花壓海棠”所能比擬的。 那“一樹梨花壓海棠”真的沒有人寫過麼?不是的。這句詩記載於清朝人劉廷璣所著《在園雜誌》。其中《宿遷葉姓園查聲山聯》記載:春日按部淮北,過宿遷民家,茅舍土階,花木參差,徑頗幽僻。主人葉姓,由博士弟子員而入太學者,人亦不俗。小園梨花最勝,紛紜如雪,其下西府海棠一株,紅豔絕倫,因憶老人納妾一絕:“二八佳人七九郎,蕭蕭白髮伴紅妝。扶鳩笑入鴛幃裡,一樹梨花壓海棠。”不禁為之失笑。草堂中懸林良畫,傍列一聯“倚檻雲來往,開簾花送迎。”系查聲山學士升所書,一見姓名如逢故友。聲山於武林訂交二十餘年,今已下世,又不禁為之傷感矣。


真不知什麼時候,什麼原因什麼人將“一樹梨花壓海棠”這七個字的著作權張冠李戴到蘇軾的頭上了。


海浮山頑石


這句詞語出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詩作《一樹梨花壓海棠》,原文是: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東坡的同僚張先,在八十多歲的時候,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典型是老牛吃嫩草。蘇東坡為此寫了這首詩,明顯有譏諷的意味。梨花白色,指向白髮年老,海棠紅色,指向青春年少。比喻貼切,雖有譏諷之意,倒也分寸得當。畢竟是一場忘年之戀,冷暖自知,外人多說無益。再說又怎麼知道人家沒有真感情呢?沒有必要像政治立場不同那樣去評判吧。


桃李芳華1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蘇軾送給張先的新婚賀詞。

在張先80歲的時候,納了一個18歲的小妾。蘇軾等一群好友知道後,前去祝賀張先,看到張先的小妾貌美如花。

蘇軾便調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暗指張先老牛吃嫩草。


十月安生


關注 微信公眾號 :復古龍城手遊 !!!


熱血傳奇就如舊夢,醒來卻帶著痕跡。在夢裡你哭笑難以自禁,夢醒之時雖然明白一切毋須追憶,可心依舊帶著夢裡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