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互聯網下商群熱點形態



互聯網下商群熱點形態


互聯網作為全球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個虛擬城市,幾乎全是外來移民。所以,在互聯網上扎堆,幾乎是每個移民的第一需求。

從商業角度上來看,30多年的互聯網大浪淘沙,現在基本就聚焦在兩個商群狀態了:

一個是到處攻城略地的電商平臺,一個是方興未艾的社群運營。電商平臺好理解,在商言商,亞馬遜阿里們構建了龐大的商業群落,並以此向全社會各個角落伸出觸角,什麼線上線下,什麼雲計算,什麼物流快遞,統統納入囊中;電商平臺對買賣各方和第三方服務的恰到好處的運營,也給所有商群運營打了個底版。可以這麼說,今天再來做商群運營,不懂電商平臺的玩法,就是井底之蛙,難堪一用。

第二個就是被熱炒的社群運營了。這個主要來自社交和內容運營。畢竟手裡擁有這麼多C晃來晃去,不把他們變現,實在是沒臉見人。但社群強大的C屬性,以及強烈的依賴大IP的屬性,導致大多數人對社群運營其實就是遠觀極美,湊近了有實在玩不了。這其中的訣竅,著實令不少懷揣夢想的互聯網瓜民們困惑。

一、以亞馬遜代表的電商平臺

毫無疑問,你說亞馬遜是一家公司,阿里是一家公司,都並不準確,他們是兩個”商業平臺“,是兩個以商群方式經營的公司,他們是商群,這才是本質屬性。千萬級別的賣家,十億級別的賣家,怎麼讓這些商業參與者們死心塌地地在平臺上活動?亞馬遜和阿里這樣的平臺,早就做出了成熟而穩定的示範動作。不研究亞馬遜,就別說自己懂商群,亞馬遜的經營,就是目前最為成功的商群模式,也同時是一個更加成功的商業模式,很肯定地講,這是所有商群模仿複製的最原始版本和最高級版本。互聯網對整個商業世界的改造或者革命,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來自這裡。

互聯網下商群熱點形態

這種”平臺式“的商群,一邊搭臺,一邊手託多方,同時還能騰出手來,利用手託的,去引誘更多的第三方第四方進來吶喊服務,這是絕妙的經營手法,不花一分錢,還得收著你的錢,讓你為平臺做貢獻,同時讓你自己也賺得盤滿缽滿,高,實在是高!

樹幹倡導的”像亞馬遜一樣經營 像大賣家一樣行動“,就來自對平臺式組織的研究;震驚業界的12張導航圖,也來自對亞馬遜和大賣家的毛細血管級的大拆解。

行會和會館,這些傳統爺爺級的商群,要重新煥發青春,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始借用平臺的運營手法,並在不斷借用的同時,在某些局部上超越平臺,這是可行的,也是已經經過驗證的。

當然,電商平臺並不是老鄉會,也不是行業協會,平臺流量來來去去,強大的開放性讓他的規模不斷擴大,並因此形成了飛輪效應,越轉越快;但同時,他在細節上仍然有不能觸及的盲區,比如大部分地面的商群形態,是相對封閉的,追求持續運營的,平臺式的粗線條運營,並不能對這些代表著B的C們產生更強的黏性和依賴,這就需要用到另一個關鍵群技術了。

那是什麼呢?

二、炒翻天的社群運營

社群是個熱點。

當然越熱的東西,請越保持警惕,這就像感冒,滿大街人都掛著兩抹清鼻涕時,記得,那玩意兒叫“病”,雖然很流行,但要保持一點距離。

社群就是這麼個東西。社群來源於社交,這就是社群為什麼會被爆炒的核心原因,不一定因為好用,而是因為他的本質社交屬性,哪怕僅僅有萬分之一成功的希望,也能一舉炒成萬千人值得一試的創業天堂。

社群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從“社”到“商”這一字之隔。世界上最驚險的一跳,是從產品到商品,對社群,這一跳的難度,更加要驚險得多。因為社群裡面的人,已經早就被慣壞了。這群人,明明吃著碗裡的,喝著鍋裡的,卻始終不跟你完成“商業”上的交換,一分錢也不給,為什麼呢?

不是因為他“不需要”,他需要著呢;而是因為他本來就待在一個“社交”環境裡面,社交這種東西,天生就不是用錢來解決的,是用“時間”、“問候”、“禮物”和“假笑”來解決的,比如點贊或者分享等等。


互聯網下商群熱點形態

因此,社群運營的最大難度,不在於社群本身存在或者活躍,而在於社群向“商群”的驚險一跳,其最大難度在於,社群的“社交”,向商群的“交易”,有個天生的障礙,是屬性的天生衝突。

除非,除非這個“交易”本身就是在做社交。

這個詳細的描述,留待後面樹幹慢慢來解說。你現在只需要搞清楚,社群熱鬧與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她跟“商”的距離其實非常遙遠,不要被他的熱度搞昏了頭。

那就是說,社群運營的出路,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借用電商平臺的商群運營套路,一個是將“商”的概念植入進“社交”中,暗地裡偷龍轉鳳。

後文詳述。

寫到此,做一個小總結:

傳統商群:行會+會館;互聯網商群:平臺+社群。


互聯網下商群熱點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