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隨著國家對基礎建設的重視,我國出行的方式也是越來越多樣化了,特別是高鐵的建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在百多年前,中國的交通運輸非常的落後,鐵路的發展卻改變了中國交通的發展。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中國的鐵路業在清朝末年的時候逐漸發展起來,第一條鐵路就是在光緒年間修建的唐胥鐵路,於1881年正式通車。此後陸陸續續的修建了幾十條鐵路,但只是在少部分地區修建。雖然現在高鐵、動車開始逐漸取代了鐵路運輸,但清朝留下的鐵路還有一條在通車,那就是寶成鐵路,相比於他的運輸價值,文物價值顯得更為突出。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寶成鐵路的鐵軌只所以被認定為二級文物是偶然的。寶成鐵路穿過嘉陵江,平時不少人喜歡在嘉陵江大橋散步,其中的一位市民偶然之間發現了鐵軌上有“漢陽鐵廠”之類的字樣。專家進行考察之後,證實了寶成鐵路在嘉陵江大橋上一部分的鐵軌確實是漢陽鐵廠製造的鐵軌。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對這一結論不少人對時間問題上存在疑問:寶成鐵路建成於1956年,而漢陽鐵廠早在幾十年前就破產了。其實這也不難解釋,在漢陽鐵廠成立的30年間,中國鐵路的鐵軌基本是漢陽鐵廠出品,而且當時全國各地的鋼鐵皆產出於此處。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物質匱乏可以想見,所以想要開始進行基礎建設,不得不去使用過去生產鋼材的設備。而且漢陽鐵廠是官辦工廠,每根鐵軌都是會印上官方字樣的。就像我國古代宮廷製造的瓷器、玉器一樣,如果是民間工廠生產的鋼材是不可能會有這樣的字樣,所以基本能夠確定是漢陽鐵廠機器設備出廠的。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不得不說的是,即使是一百多年前生產的鐵軌,仔細的看也是沒有什麼生鏽的痕跡,質量甚至比現在生產的鐵軌還好,可見當時漢陽鐵廠製造鋼鐵的技藝是多麼的先進,這也是它文物價值所在。此前在中國鐵道博物館也收藏了一根1902年漢陽鋼鐵廠生產的鐵軌,這根鐵軌被列為二級文物,而在嘉陵江大橋上發現的鐵軌應該與這一根屬於同批產品,具有相同的文物價值。

即使寶成鐵路已經逐漸慢慢淡出了鐵路運輸行業,但是歷經風雨之後,這段鐵軌的意義對考古學家來說是非同一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