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狂,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藏起自己的鋒芒!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狂,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藏起自己的鋒芒!

有智囊團的朋友問:“阿信,為何古人滿腹經綸,卻還是會失敗?”

聰明能贏嗎?當然,但是聰明不是成功的絕對條件。那麼什麼是絕對條件呢?三個字:

藏的深。

就如小時候母親給我不吃虧的教誨:孩子,記得永遠把老虎縮在袖口裡。

明朝有三個一哥:陽德首推王陽明,陰謀首推姚廣孝,文傑首推楊慎。

你或許不知道王陽明的“良知說”,不知道姚廣孝的“擒龍術”,但是你一定聽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

其實這首詞不是羅貫中寫的,而是穩坐明代三大才子第一把交椅的楊慎寫的《臨江仙》。

楊慎有四個身份:內閣首輔楊廷的親兒子、李東陽的門徒、明朝狀元、明朝三大才子,江南才子唐伯虎跟他比起來,也要相形遜色。

對,他爹就是那個一直打壓王陽明的楊廷和。

但是,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楊慎寫過《鬼谷子評註》。

難道你不奇怪嗎?這位地位與才華並存的大才子,怎麼會發出“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樣的感嘆呢?

公元1511年,葡萄牙人東進獲得了東南亞的制海權,大明對此一無所知。還是普通公務員的王陽明過著按部就班的日子,照例去吏部上班。

這一年註定是屬於楊慎的,他考了個殿試第一,隨後就入了翰林。更讓人憤怒的是,他才23歲。雖然比他爹十九歲考上進士,晚了三年,但是他考上的是:狀元。

比起文徵明、祝枝山這些50多歲還在夢想考中進士的人來說,人跟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我們必須承認天才是可以遺傳的。比如吧,我最近在讀《儒林外史》,我突然好佩服吳敬梓的腦洞。後來我再一查,我明白了,他寫的其實都是真人真事。

人家本來就是官宦子弟,只是敘述了自己的圈子而已。跟曹雪芹寫《紅樓夢》是一樣的,你不需要佩服他的文采,因為他的人生見識本來就比普通人多太多。

有時候你理想的終點,或許也只是人家的起點而已。

理論上,在任內閣首輔的兒子成了狀元,肯定有人會跳出來說是潛規則。就好比郭麒麟得了第一,肯定有人認為是郭德綱背後操縱的。

但是楊慎這個狀元拿的卻讓人心服口服,不為別的,因為他是真的有才。

什麼叫有才?仰望星空,你腦海裡想起來的是: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而楊慎則會指著天上的一顆星星跟你說,這顆星叫:柳星。

怕你不信,楊慎還會告訴你《周禮》、《史記》、《漢書》裡哪一章哪一節哪一句裡有記載。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狂,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藏起自己的鋒芒!

楊慎的前半生抓了一手好牌,大小王、四個2,四個A全特麼在他手裡。年僅23歲,楊慎同志的人生基本上圓滿了。他爹楊廷和和他老師李東陽(處事的最高境界,不過圓滑二字|鬼谷子)都是位極人臣的內閣首輔,他是大明的狀元,大明的才子,有錢有權還有才。

可是俗話說,上天給你打開一扇窗戶,就會給你關上一扇門。這位楊狀元是個著名爹控,是他爹楊廷和的粉絲。這很符合儒家的價值觀,所謂父父子子的本質不就是讓兒子成為爹控嗎?

爹控有兩個特點:1、爹說的都是對的。2、任性的擁護爹永遠都是正確的。

可是楊慎在得意之餘很顯然忘了,大明公司的老闆姓朱,而不姓楊。

看官,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很顯然你要努力的把自己藏起來。可是楊慎會鄙夷的看著你說:我爹那麼有權,我那麼有才,為什麼要藏?

很顯然彼時的楊慎並不知道“藏”是職場第一奧義。前有文種、韓信,即便在大明朝也有劉伯溫、胡惟庸的前車之鑑。

胡惟庸當年多牛掰啊,手直接伸到朱元璋的身上,剝奪了朱元璋對天下的生殺大權。也正因如此,胡惟庸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丞相,老朱直接把他列為奸臣名錄第一位。

對此,楊慎表示非常不以為然,理由是此一時彼一時也。很顯然他低估了一個人,明世宗朱厚熜。

這很好理解,楊慎考上狀元的那一年,朱厚熜才4歲。

可是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人心更是如此。朱厚熜登基的第一年就跟他爹楊廷和掐了起來。楊廷和讓朱厚熜認親叔朱祐樘為皇考,也就是親爹。

可朱厚熜明確表示,自己是來當皇帝的,而不是來認爹的。如果認了朱祐樘為爹,就要把自己的親爹叫伯父。

對,這其實就是過繼的問題,朱厚熜明確反對自己是過繼的。這也就是明朝的“大禮議事件”。表面上這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情,但其實背後卻是皇權和相權的鬥爭。

這就好比有一天老闆說:我是老闆,我說的算。結果你站起來說:公司是員工的家,應該員工說的算。

誰有理?不同立場看起來其實都有理。但是中國人表面上是在說理,實際上是在爭權奪利。所以,以後你在公司裡,如果看見有人在講理,你應該知道:

表面在講理,其實在奪利。

咱們是個很奇怪的民族,非要在爭鬥的表面糊上一層道德的窗戶紙,明明一戳就破,但是誰也不會主動戳破,因為誰戳破誰就不講理了。

有時候看起來爭的是理,其實奪的是權力。

咋整?藏起來!

可是彼時楊慎很顯然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誰是爹的問題本來是老朱家的家務事,如王陽明就始終裝傻,只看熱鬧不表態,這像不像吃瓜群眾?這可讓楊慎很不明白,憑什麼非要聽皇帝小兒的?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企業也是一樣,誰上臺首先就要任用自己的人,立場是第一位的,能力是第二位的。

相信我,我吃過這個虧。

有一年我以空降兵的身份空降到了上海一家企業裡,對前任留下的員工,我發現他們的能力還是不錯的。於是不想開除掉,想繼續任用他們。

結果呢?我天真的了。這些員工都是前任招聘來的,工資是前任加的,自然心裡只有前任。於是我發現我安排的工作,永遠不能按時的完成,各種理由各種藉口。如果是這樣就好了,更甚者直接跑去投訴我。

你以為的好心,在別人看來或許一文不值。以至於最後不得不把所有的前任員工全部開除掉。

多年後,有個前任員工跟我說:當年真對不起你,總是故意搗亂,去打你小報告。

管理者有管理者的無奈,忠心和立場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朱厚熜用了桂萼、張璁這兩個人,原因是這兩人識時務,跟自己一個立場,就如鬼谷子說的:佞言者,諂而於忠。溜鬚拍馬,討好奉承的人,會被人認為是忠心。

這時候我們的大才子楊慎第一個站出來說:

我反對。

理由是:臣等所執者,程頤、朱熹之說也。萼等所執者,冷褒、段猶之餘也。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看出,楊慎是理學門人,喜歡自稱君子,以道德的名義打壓別人。

這招看起來很蠢,但其實很有用。比如你罵一個人沒本事沒學歷,這是不會罵人,罵不到點子上,但是如果你說他曾經借錢不還,跟女員工不清不楚,馬上就被人記住了。

那麼你猜,朱老闆會聽楊慎的嗎?你天真了,身在職場,立場很重要。不管你在哪裡混,首先你要用言行告訴你老大,你跟他是穿一條褲子的。

很多人之所以在職場、官場不得意,主要是立場選錯了。你想,你天天跟上級唱反調,兩人貌合神離,你覺得你們能和諧共處嗎?

不存在的。

所以朱老闆還是用了桂萼、張璁兩人,順帶扣了楊慎三個月的工資。其實張璁後來還頂替了楊廷和當了內閣首輔。

在這件事上,表現了楊慎幼稚的一面,但其實還有更幼稚的,見老闆要開除自己,還扣自己的工資,於是楊慎一哭二鬧三上吊,天天帶人在宮裡哭鬧,以正義的名義。史料記載:慎等撼門大哭,聲徹殿庭。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


左順門事件終於爆發了。史學家一直有個疑惑:楊廷和的兒子怎麼能想出街頭流氓般的惡招?是愛嗎?是責任嗎?

是蠢,不懂得藏。

其實給你也一樣,彼時楊廷和佔據著極大的優勢。內閣大學士們、各部的尚書以及科道的言官們,幾乎都是與楊廷和同一主張的。朱厚熜雖然是皇帝,但手裡也只有桂萼和張璁兩個隊友。

對於這件事情,朱厚熜幾乎是哀求的,他說:我的哀哀之情不能自已,罔極之思亦無方。可承朕命以表衷腸,慎無再拒,勉順施行。

“老楊啊,我的要求並不高,待我像從前一樣好,但是能不能別讓朕把親爹叫叔叔?”

楊慎和楊廷和異口同聲的回答:不行。

楊慎不僅嘴上說說,還發揚“知行合一”的風格,開始著手行動。老實說,他具備明朝官員的個性特徵,喜歡打架,喜歡打群架。為了斷了朱厚熜的念想,他決定幹掉張璁,怎麼幹呢?

群毆。

明朝第一才子瞬間成了社會閒散人員,就差紋身了。每天帶著滿朝文武在紫禁城的金水橋上堵張璁、桂萼。

有一天,張璁一大早去上班,剛到公司。突然左右前後冒出了很多人,一個個殺氣騰騰。張璁暗道不好,於是撒腿就跑。

只見楊慎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經典名言: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於是一群人拼命追著張璁,目的很明確:呼死他。說好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呢?

楊慎邊跑邊說:“君子個毛線,先呼死他再說。”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張璁的做法是對的。從戰略上,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從戰術上,一個人也打不過那麼多人。我還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武俠小說和黃飛鴻電影是假的,遇到這種事情,最正確的方法就是跑。

可是術業有專攻,楊慎雖然是大名第一才子,但他不是大明第一個長跑冠軍,因為大明長跑冠軍應該是張璁。

是的,這哥們居然神奇的甩掉了群臣,跑了。這讓大明的精英們徹底懵了,於是一群人都不帶休息的,馬上又去左順門跪著。

朱厚熜徹底怒了:“楊家這父子兩怎麼總喜歡管我?休想!打,狠狠的打。開除,開除,全特麼開除。”於是本來已經退休楊廷和被削職為民,楊慎更狠:

發配充軍,永不錄用。

朱厚熜有多恨楊慎呢?終朱厚熜一世,六次大赦,就是沒有楊慎。按明律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無人敢受理。

楊慎年近七旬時,曾返回瀘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撫派四名指揮將其押解回永昌。

“朕要讓你一輩子都要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中度過。”

1559年,楊慎在雲南孤獨去世,那一年,努爾哈赤出生。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狂,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藏起自己的鋒芒!

在漫長歲月裡,楊慎始終在思考:為什麼我爹和我那麼優秀,卻最終失敗了呢?

他在苦苦尋找著答案,史料記載:慎除詩文外,雜著至一百餘種,並行於世。什麼叫雜著呢?還記得他師父李東陽寫過《合縱連橫論》嗎?

楊慎則寫了《鬼谷子評註》,鬼谷子在明朝就被稱為雜學,確切的說,儒學之外的都被稱為雜學。

那麼楊慎是否找到了答案呢?

找到了,雖然有些晚,甚至他還寫了一部書叫《韜晦術》。書裡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拔乎眾,禍必及之,此古今不變之理也。

楊慎充分認識到了“藏”的智慧,一個人能力越強,反而要學會藏。

怎麼做呢?楊慎說:藏木於林,人皆視而不見。

楊慎終於頓悟了,他明白了,做人要懂得藏,收起自己的鋒芒。就如鬼谷子說的:謀莫難於周密。注意,他用的詞是周密,周全且隱秘,而不是聰明。很多不聰明的人,其實也能贏,只要你藏的深。

聰明的人總是喜歡一步到位,但其實不聰明的人也可以分三步走,有時候快未必比慢好。人生為棋,我願為足,行動雖緩,誰曾見我後退半步?

做人要學會隱藏自己的鋒芒,哪怕你爬得很高,也不要將自己暴露在風尖浪口,一旦受到眾人的矚目,你就會無法躲藏。

道理都懂,可是人往往是一種後知後覺的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