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麥田的野燕麥怎麼除?

光軍354


小編是農村長大的,收麥子的場景歷歷在目,記得小時候我們家收麥子的時候都是幾十個人一起去,割麥的,捆麥的,開拖拉機的裝車的,主家會帶著帶著啤酒和暖壺,家庭條件好的話還會帶著幾個大西瓜,帶的這些個吃的喝的由於收麥子的時候天氣特別炎熱,我們就會把啤酒和西瓜用一根繩子放到水井裡,幹完活撈出來真是冰涼冰涼的,還有就是堆得像山一樣的秸稈,那是我們最美好的樂園。

不知道大家還記的麥田裡的“野燕麥”嗎,在我們老家我們都叫它“大燕麥”,隨種傳播是造成野燕麥大面積發生的主要原因。以前大家種麥子都是去年留種,導致了種子篩選不合格,燕麥無法去除而叢生在麥子中。近年來隨著大面積的統一供種,大量經嚴格檢驗混有野燕麥草籽的種子被作為品種,沒有造成較大面積的擴散蔓延。野燕麥種子具有“再休眠”的特性,第一年發芽率一般不超過50%,其餘在以後3~4年中陸續出土,在土壤中保持8年還可以發芽出苗,從而無法一次性根除。那有哪些辦法可以減少燕 麥或者直接去除呢?

1、藥物處理 草酸乙酰酯是一種常見的莖葉處理除草劑,用於控制麥田中的小麥雜草,可控制野燕麥,少女,硬草,苜蓿和草等雜草。一般在小麥秋苗期,多數雜草已初期,根據不同的雜草選用不同的除草劑進行防除。選用的藥劑有很多,比如:炔草酯、精噁唑禾草靈等。

2、選種 也就是說不要常年自留種,自留種子偶爾使用一年還可以,常年使用就會出現很多燕麥。再一個就是善於觀察發現,如果發現地頭或者地裡有燕麥的幼苗及時剔除即可,這樣做也是為了節省成本,省的打藥了,畢竟打藥對小麥也不好。

3、人工拔除,集中燒燬。結合麥田管理,徹底拔除燕麥。燕麥幼苗和成株期在田間比較容易識別【幼苗期基部呈紫紅色,新葉抽出時卷為筒狀,展開葉長條形,狹窄且薄;分櫱後的葉片寬度不到小麥的1/2,厚度約為小麥的1/2;抽穗後植株略高於小麥,穗形明顯不同(穗為圓柱狀)】。要及時拔除,大小一齊拔,不留後患。要注意將拔掉的燕麥帶出田外,集中燒燬;同時要清除田邊地頭的雜草,以減少傳播和擴散。


山程水驛中


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我們會經常看到麥田地裡出現一種特殊的麥子,幼苗期和麥苗長的非常相似,不到結籽期一般不容易被發現,我們農民都叫它“野麥子”。野麥子的學名叫野燕麥,是生長在麥田裡地裡一種危害小麥的惡性雜草。野燕麥雖然也可食用,對人體沒有危害,但由於它根系發達,分櫱力強,生長在麥田中會與小麥爭水、爭肥、爭光照、爭空間,對小麥生長髮育及產量影響是非常大的。野燕麥成熟後它的莢比較小,如果不及時的去除和麥子一起收穫會使麥子裡的雜質看起來較多,影響小麥的品質和畝產量,


那麼,生長在麥田地裡的野燕麥該怎樣去除呢?

要想去除麥田地裡的野燕麥,首先我們要從源頭上防治,要知道野麥子是通過那些途徑傳播而來的,下面農嫂子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野麥子的傳播途徑和防治方法:

1、新品種更新換代與大面積的統繁統供是野燕麥種子的混入和傳播;2,小麥收割機的長途跨區作業也是野燕麥傳播的重要媒介;3、粗放的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野燕麥的發生;這一點是我們農人最需要注意的,像我們北方很多地區為小麥—玉米兩茬制,小麥收穫後,免耕貼茬種植玉米,這樣一來野燕麥種子大部分分撒落於地表。由於野燕麥種子具有“再休眠”的特性,它的種子在第一年發芽率一般會不足於50%,剩下的那些會在以後的3~4年中相繼出土,所以,對於野燕麥這類惡性雜草我們是無法做到一次性根除的,這也就導致了野要麥種的傳播。另外在防除時,只注重防除大田雜草,不防田邊、路邊、地頭雜草。野燕麥成熟後通過風雨、淺灌等流入農田。還有許多農戶在後期人工拔除時,野燕麥已基本成熟,把野燕麥隨意堆積在田邊、地頭,栽讓種子繼續流入大田。這些都是由於管理粗放造成的野麥種的繼續傳播的途徑。




野燕麥如何有效防治 :根據野燕麥的發生特點和規律以及多地的防治實踐,所以,在防治上要重點預防,綜合防治,實行在冬前利用化學除草和人工拔除措施。 首先杜絕種子傳播,把好種子檢疫關。麥種傳播其主要原因是自留種引起的,所以,在源頭上我們不要留用帶有野燕麥種子的麥種作為下年得種子使用。其次是其次是結合麥田管理,徹底拔除野燕麥然後帶出田間進行集中燒燬。

利用化學關鍵防治時機是在小麥播種30-45天后,通常也就是在11月上中旬,野麥子4葉期後至小麥澆封凍水之前採取藥劑防除是最佳時期,一般不提倡春天用藥。如果錯過防治最佳時機,小麥已進入拔節期,停止用藥,此時噴除草劑效果不好,用藥量大,對小麥生長不利且易造成藥害,可應採取人工拔除。打藥注意事項 選擇晴天、最低溫度平均在4度以上時打藥;藥物一定要二次稀釋;不能重噴,漏噴,用水量要足;有積水的地塊,有露水時,典型的弱苗不能用藥。

用除草劑除去麥田地裡的野麥子,不但要掌握時間,還要掌握用藥的溫度和土壤溼度。 溫度:除草劑都應在晴天氣溫較高時打,使用的溫度最好在6度以上,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前最為適宜。 溼度:多數除草劑藥效發揮均需要一定的土壤墒情,抓住麥田的澆水時機,及時為麥田打藥,土壤墒情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才是藥效發揮作用最好的時候。 除去麥田地裡的野麥子所用的除草劑,農嫂一般使用燕麥畏或甲基二黃隆。每噴霧器60升水對三瓶蓋藥劑,均勻噴灑。


農嫂話農事


此野燕麥非彼燕麥,好多人弄錯了。

這是野燕麥圖片,它是一種野生雜草,適應能力極強。種子在土裡休眠,遇到合適的時機就會發芽生長,跟莊稼爭奪養料水分。時機不合適它就繼續休眠,等待時機。時機一般就是莊稼生長緩慢,有病或者稀疏,不強壯的時候,野燕麥就會出現。如果莊稼長勢旺盛,佈局均勻的時候,野燕麥就選擇繼續休眠。野燕麥生長期短,它會在莊稼之前成熟,然後把自己的種子早早地灑滿土地,等待來年繼續生長。所以種子裡面一般不會有野燕麥,有也是極少。根除野燕麥的方法只有一條,就是在莊稼返青拔節之前,人工拔除,早了會認不出哪顆是野燕麥,如果晚了人就進不去拔除,再晚它會成熟把種子隨風飄走,等收割莊稼的時候它就只剩一顆光桿子。

這是燕麥圖片,它和野燕麥一字之差,它是人工耕種的一種莊稼。它的種子人可以吃,但一般作為豬牛羊等家畜家禽飼料,營養特別好。它跟野燕麥的區別就是,野燕麥種子籽粒小,不易脫粒,它種子表面有一層保護層,緊貼種子,不易剝離,是根本剝不掉。而燕麥種子跟麥子等農作物一樣,籽粒相對於野燕麥要大,容易脫粒食用。燕麥生長期長於野燕麥,便於人們收割。

所以從野燕麥的生長習性來說,只有人工拔除一條道路,免得它每年跟莊稼爭水爭肥。


土基子


野燕麥又稱烏麥,鈴鐺麥,燕麥草。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野燕麥的葉形比小麥窄細,葉莖處發紅。其葉子迎著光可見生著短絨毛。廣泛分佈於中國的南北各省。常為小麥田間雜草,其消耗的水分較小麥多1倍餘,同時種籽大量混雜於小麥粒內,使小麥的質量降低,又是造紙原料,也是小麥黃矮病的寄主。所以要想小麥高產必須要把麥田野燕麥除掉。目前市場上最好的除草劑是2甲.雙氟和氟唑磺隆的復配。

氟唑磺隆能有效防除小麥田雀麥、野燕麥、多花黑麥草、早熟禾等大部分種類的禾木科雜草和部分種類的闊葉雜草。藥物可被雜草的根和莖葉吸收,通過抑制雜草體力的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破壞雜草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謝而發揮除草活性。該藥在小麥體內可很快代謝。對小麥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冬天是要效果最好。春季施藥不如冬前。掌握小麥在2~4葉期。雜草在3~5葉期除草效果最好。


農機e家


野麥子又稱野生麥、野生大麥,在麥田裡與小麥爭水肥、爭光、爭空間,造成小麥個體發育和群體結構不良,田間小麥整齊度大大下降,直接影響小麥產量的進1步提高,同時品質降落。近幾年在我市又有許多地塊出現了野麥子,並呈上升勢頭,因此,應引發廣大農民朋友的高度重視。下面介紹1下其來源、特性及防治方法: 1、野麥子主要來源:1、育種進程隨新品種出現的品種自然分離。2、農民自留種和農家品種的後代遺傳退化。3、農機跨區收割攜帶的異地品種的長時間自然退化。4、有機肥堆漚產生進程中存留的。 2、野麥子特點特性:1、野麥子後熟期極長,1般4⑸個月,埋入土壤可存活2⑶年,條件1旦適合便可發芽、生長、結實。2、野麥子分櫱成穗率極強,1般單株分櫱7⑻個,多的可達15⑵0個,且90%左右的分櫱都能成穗,分櫱成穗期不1致。3、野麥子植株高,莖稈細,極易倒伏,若野麥子佔到麥田的15%以上時,易致使小麥倒伏造成減產。4、野麥子成熟早,籽粒小,落粒性強,且穗子“口松”,成熟後易落粒,機械收穫更容易造成籽粒脫落。 3、野麥子防治方法:1、農業措施:1是選用精選加工的高質量的小麥種子;2是播種前深耕或輪作倒茬;3是在小麥冬前苗期和早春返青、起身期進行田間中耕,可防除部份野麥子。2、物理措施:人工拔除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分別在冬前和春季兩個時期進行。在冬前小麥長到3葉1心後,野麥子苗期葉片狹長、叢生、色澤較淡,有的葉片有絨毛, 此時壟背 、行間的麥苗多是野麥子,要重點拔除。春季小麥生長迅速,野麥子大量繁殖,從小麥起身便可辨認,特別是小麥抽穗後更容易辨別,注意要連根拔除。野麥子在開花後7天種子就有生命力,所以應在開花前拔淨,並把雜株帶出田外燃燒或喂畜生,連續2⑶年便可基本根除。


A三個人960


大家好我是鄉村跡象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野燕麥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是為害麥類等作物的雜草,又稱鈴鐺麥。中國各省均有分佈,該屬有34種,株高30-150釐米。野燕麥的生活力強,喜潮溼,多發生在耕地、溝渠邊和路旁,是小麥的伴生雜草。由於爭奪肥、水、光照,造成覆蓋廕庇,常引起小麥早期倒伏或生長不良。

野燕麥與小麥的區別:

野燕麥與小麥和節節麥相比主要是它們的葉形比小麥窄細,葉莖處發紅。另外雀麥、野燕麥的葉子迎著光可見生著短絨毛,而小麥葉上無毛。這些禾本科雜草生長快,植株高,成熟早,將與小麥爭光、爭水、爭肥,所以一定要除掉。

關於野燕麥的防治有兩種方法:

一、農業防除

1.伏耕或秋深耕。在播冬麥前深耕24~27釐米,將野燕麥籽深埋地下,第二年基本無野燕麥,大大提高小麥單產。

2.利用秋季多雨,易於雜草出苗,進行耕翻來滅草。麥收後待一場大雨之後,進行淺耕滅茬,耙耱保墒,可誘發野燕麥及其它雜草大量出苗,於9月下旬至10月初深耕來滅除。第二年春耙地保墒,待野燕麥出苗後耕翻滅除,效果也很好。

3.適時早播,帶肥下種,培育壯苗,抑制野燕麥生長。春麥早播,帶肥下種,可比燕麥早出苗3~5天,對燕麥有一定抑制作用。適時播種,帶肥下種,壯苗越冬,春季返青比野燕麥出苗早7~10天,能有效抑制或減輕野燕麥危害。

4.與中耕作物輪作。密植作物小麥、大麥、豌豆等作物與玉米、向日葵等中耕作物輪作,可通過中耕來滅除當年生野燕麥。在嚴重地塊可進行種植綠肥或苜蓿,通過刈割防除野燕麥,效果很好。

5.施用腐熟的廄肥。

6.有能用野燕麥籽直接作飼料的,須將其碾碎後再喂牲畜。

二、化學防除

(一)土壤處理:

1.播前土壤處理:在小麥播種前用化學除草劑燕麥畏對土壤進行處理,處理前將地整平呈待播狀,趁表土墒足每畝用40%燕麥畏乳油200毫升對水50公斤,施藥後2小時以內用圓盤粑地深度10釐米,使藥土混勻。土壤墒情較差時,用40%燕麥畏乳油250毫升,每畝對水50公斤,用55懸掛噴藥機,進行噴霧,這樣可以防治小麥出苗期間的野燕麥出苗。

2.苗后土壤處理:冬小麥地春季灌水時或春小麥地灌水時,結合施肥,按每畝40%燕麥畏乳油200毫升與8公斤尿素拌好,隨施肥,隨澆水,防治小麥田澆完、二水後野燕麥大量出苗,危害小麥生產。

(二)苗後莖葉處理

在小麥澆完二水後若發現還有野燕麥在生長,此時採用莖葉處理,即採用膘馬進行田間噴霧來滅除野燕麥。在澆完二水後2~3天,田間相對溼度達到80%~90%進行,效果。畝用藥量6.9%驃馬膠懸水劑60毫升,對水30公斤進行人工噴霧。若麥田有雙子葉雜草如灰綠藜、自生油菜等可每畝混配50毫升70%2~4DJ酯乳油,但驃馬用量要達到70毫升/畝,仍對水30公斤。





鄉村跡象小陳


大家好,我是村民久久

燕麥,一聽就是好東西,它有排毒通便,降低膽固醇和血糖等等的功效,可作為生長在大小麥田的野生燕麥,我們就要除去它,不然就會影響小麥的生長,在四川,每家的麥田不是很多,我們除去野燕麥的方法就只有人工一株一株的去拔,雖然效率不高,但是結合我們當地情況,我知道的就是這樣,謝謝大家!





村民久久


第一:野燕麥又稱烏麥,鈴鐺麥,燕麥草。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

第二:野燕麥的葉形比小麥窄細,葉莖處發紅。

第三:其葉子迎著光可見生著短絨毛。廣泛分佈於中國的南北各省。

第四:常為小麥田間雜草,其消耗的水分較小麥多1倍餘,同時種籽大量混雜於小麥粒內,使小麥的質量降低,又是造紙原料,也是小麥黃矮病的寄主。

第五:所以要想小麥高產必須要把麥田野燕麥除掉。

對於上述,市場上最好的除草劑是2甲.雙氟和氟唑磺隆的復配。

謝謝大家的支持!











天賜良恩


野燕麥是禾本科、燕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鬚根較堅韌。稈直立,高可達120釐米,葉鞘鬆弛,葉舌透明膜質,葉片扁平,微粗糙,圓錐花序開展,金字塔形,含小花,第一節穎草質,外稃質地堅硬,第一外稃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自稃體中部稍下處伸出,4-9月開花結果。

麥田裡燕麥的來源有以下幾種:

1.上茬小麥防治不徹底,遺留下的草籽。

2.麥種篩選不乾淨,攜帶草籽。

3.野生動物攜帶草籽。

4.河水灌溉攜帶來的草籽。

5.收割機攜帶的草籽。

目前常規的防治措施:

1.小麥播種後封閉除草。

2.小麥苗期冬前除草。

3.小麥春季苗期除草。

4.小麥後期抽穗人工拔除。

建議:

就目前情況來看,野生燕麥防治還是比較容易,重點注意田間節節麥,節節麥目前防治不受重視,防治比較困難,繁殖能力比較強可做重點留心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