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農村,有什麼東西10年沒有漲價?

贇子曰


在農村,有什麼東西十年沒有漲價?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也很刺痛農民的心,現在很多東西的價格十年都翻了一兩倍了,但唯獨農產品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也造成了很多農村土地拋荒,種植不賺錢,還辛苦勞累,為什麼要去種?

1、水稻、玉米、小麥等主糧就像得了瘟疫一樣價格一直萎靡不振。

在九十年代以前,大部分農民還是種地為生,但到了2000年以後,越來越少人農民種地,因為農產品的價格傷透了農民的心。在如今,一瓶礦泉水的價格都比兩斤玉米的價格高,一般的礦泉水都要一塊五左右了,甚至有喝了會成仙的礦泉水都賣到五六塊一瓶(500ml),甚至更高。而一斤玉米才賣七八毛錢,十年前(2008年)的價格還也有這麼多。水稻和小麥的價格也差不多。


2、花生大豆等農作物,十年了,價格還在原地踏步

記得小時候(90年代),我家種了十畝花生,雖然產量不高,畝產400斤左右,10畝花生也有4000多斤,那時的花生價格是兩塊五一斤左右,那是每年賣花生都有七八千塊錢。而現在的花生價格也是在兩三塊錢左右,現在農資成本,人力成本都大幅上升了,現在兩三塊錢的花生還有錢賺嗎?現在當地農村都很少人種花生去賣,一般只種一些自己吃。這麼低的價格種植花生,現在又沒有農家肥了用化肥能保本就不錯了。


還有很多農產品,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雷打不動的價格。十年前的一塊錢和現在的一塊錢有可比性嗎?現在還是十年前的價格,農民願意種嗎?幾乎除了農產品其他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現在農產品價格不低啊而且很貴啊,那是消費者買的貴,但農民種出來的東西賣的卻非常便宜,農產品產地價格幾毛錢甚至幾分錢的現象非常普遍,而消費者買的價格卻是幾塊錢。農產品中除了農民種植的水果的價格比以前更高了,其他價格幾乎和十年前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更低。


昕瑞生態


這個問題真的得讓我好好想想啊!畢竟10年的時間!我覺得有這幾樣是10年沒有漲價的:

鄰里之間的感情以及互幫互做的行為!

就拿我來說吧這幾年一直在家承包土地搞種植,需要乾的活肯定很多。就說說在家裡搭棚子的時候,隔壁的幾個爺們(我們這裡俗稱因為我的輩分長,能跟我同輩的一般都是60多歲的老人)都在家幹活的時候去他們家裡叫一聲就來了!有的是專業的瓦工,我們這裡叫掂刀的,(壘牆的時候要那一個瓦刀)。壘院牆的垛子是需要專業的人才能夠完成的。幾個老少爺們忙了兩天才算把我的棚子搭好!幹活的時候就在家吃個家常便飯,只是多炒了幾個菜而已,晚上的時候喝點酒!😊😊😊挺和諧的鄰居關係!由於我上過學現在交電費,交電話☎️費以及其他的能通過智能手機辦的事,他們都來找我幫忙!所以我覺得我們這鄉里鄉親的關係別說10年就是100年也不會變!印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俗語!

再來看一個沉重的話題,10年的糧食價格不升反而降低了!


玉米小麥的價格這幾年一直處於比較穩定的下行區間!也許真是民以食為天對於糧食價格的影響吧!穩定的糧食價格才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所以我們老百姓的農產品價格只能夠說支持國家的政策和號召了!希望國家能夠把三農重視起來,讓我們農民也能夠真正的富裕起來,從而過上小康幸福的生活!

10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真的希望在過10年的時間我們農民都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豫東小農


在農村,有什麼東西十年沒有漲價?

我的老家就在農村,我從小就在農村出生在農村長大,雖然工作後在農村住的很少,但是每年都回很多次農村老家。

農村人雖然不如城裡那麼富有,也沒有城市那麼多高樓,但農村生我養我,始終是我的故鄉,有很多東西使人都難以忘記,有人說這叫鄉愁。

在農村裡,十年沒有漲價的東西,我覺得物質上的東西不應該有,因為市場在不斷變化,物價在不斷上漲,但在精神風氣或傳統方面,至少有六種東西不會變:

一是農村人的善良大方。農村人最樸實,又善良,人與人之間很少有你欺我騙的。加上很多村的人都是同一姓同一個宗族的,互相之間很團結,村民之間見到總是點點頭問個好打招呼。

吃飯的時候,都很熱情邀請路過家門的村裡人到自家吃飯,雖然是客氣話,但也表現出了農村人的善良與大方。這一點,很多城裡人就做不到。有時候家裡有好吃的,總忘記不了互相送點給隔壁家的小孩吃。農村人這種淳樸善良的感情是無價可講的。

二是農村人的互助精神。這一點我在很多個問題的回答已經說過,農村人的優良傳統包括了互幫互助。往往是一家有難幾家幫,甚至全村人都來幫。

特別是農忙季節的時候,往往是你幫我割稻,我幫你插秧,雖然家裡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了,但通過互幫互助也明年都順利完成了季節農活。這種互幫互助,不給錢也不要錢,從不計較得失,十年來還是那樣繼續幫。

三是農村人的勤儉節約。農村人以勤儉節約為榮。記得小的時候,我們小孩吃飯有時不小心將飯粒掉到飯桌上,被大人訓了一通,要求撿起來放回碗裡繼續吃。雖然不是很衛生,但卻讓我們從小就養成了節約糧食、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農村人的節約,除了愛惜糧食,對舊衣服也是能穿就穿,從不亂丟。這種好的傳統,雖然已慢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變化,但仍影響著每一個農村人。

四是農村人的尊老愛幼。農村人最講究輩分,從高到低規規矩矩,對老人要尊敬,對小孩要倍加愛護。我的感覺中,切記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其實也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一種美德。

有一些村還在重陽節搞起了尊老活動,對村裡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吃喝一天還送紅包。有些村,對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都發放一定的福利錢。這種傳統習慣,不漲不跌在村裡一直延續到現在。

五是農村人的勤勞勇敢。說起農村人的勤勞,我最有感觸。我的老爸是農村教師,退休了在家一直務農,算是一個有點知識的農村人吧。現在已經80歲卻依然下地幹活,怎麼勸都不肯歇下來。像他這樣年紀的老人,村裡還有很多。

農村幹農活最不值錢,其實幹得再多真賺不了幾個錢,但農村人圖的就是個勤快,一年四季閒個不停。過去那麼勤快,現在也還是那麼勤快,這一種精神我也覺得沒有漲價。


桂農通


大概是電。

都說電力部門是各種不行,我感覺電費基本都沒怎麼漲。

小時候我記得是5毛一度,只是在農村經常停電,大概是優先供應城市了。

現在基本不會出現停電了,電費好像還是5毛多一度。感覺有小二十年價格沒怎麼變吧

只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用的電器多了, 每月電費從以前的每月幾塊錢到現在幾十塊錢。

要知道,當年理髮5毛,現在理髮都10塊了。

不管你怎麼說,國家在電力這一塊還是挺厚到的!


家有點菜地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答這個問題就像揭農民的傷疤一樣。這年頭什麼都漲價,只有農產品漲的緩慢或者是根本沒漲。遠的不提就拿今年河南的蘿蔔來說吧,四分錢斤還要自備四毛錢一個的袋子,一袋蘿蔔等於有十斤是替袋子賣的。十年前的價格我不知道多少,但最少也不會低於四分錢一斤吧。

記得九幾年的時候桃子就能賣一兩塊錢一斤,二十多年後,桃子還是一兩塊錢一斤。06年棉花六塊一斤,去年賣三塊,不但沒漲反而跌了。十年前大豆兩塊錢一斤,十年後還是兩塊一斤,十年前的花生每斤兩塊一斤,今年的花生最貴才二塊,稍微有點瑕疵的一塊五六。農產品不漲價的東西多的說不完。不說了,說得心裡滿滿的都是淚!


湖城文豐


10年的滄海桑田,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房價上漲了,地價上漲了,可在農村裡,的確有些東西在10年沒有漲價過,可謂良心啊!

第一:打火機

十年前,我給爺爺去農村小賣部買打火機時,是一元一個,十年後,當我再去農村小賣部買打火機時,居然還是一元一個。打火機在農村10年沒有漲價,據製造打火機的內部人士透露,一個打火機的成本也就是幾分錢,我的天吶,難怪打火機10年沒有漲價的。

第二:五毛辣條

這個有500億市場的五毛辣條,既然10年之間沒有漲過價。小時候,五毛錢還是比較大的,當父母給我零花錢時,我會毫不猶豫的拿著零花錢去村裡的小賣部裡買五毛辣條吃。現在,也許是對童年趣味的嚮往之情,至今也會時不時去農村的小賣部裡買五毛辣條吃。

第三:米的價格

我清晰的記得,10年前的時候,鄉鎮的集市上賣的晚稻米的價格為2.5元每斤,現在,去鄉鎮集市上買晚稻米時的價格居然也是2.5元每斤,可見,晚稻米的價格在10年間是沒有漲過價的。由此可以看出,米的價格與農民的收入無關,與它的生產成本也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贇子曰


在農村,有什麼東西十年沒有漲價?

改革開放以後,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都經濟飛速發展,別說十年了,五年就一個煥然新貌,那有什麼東西10年沒漲價呢?說實話沒漲價的東西還真是不多,都翻番的漲,還有的成幾倍幾十倍的漲,要說沒漲價的,首先是糧食。

糧食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比較穩定的價格,玉米小麥這些,因為是生活必需品,而且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過去是自己種糧食吃,然後把糧食賣了,換成錢來買其他的商品。現在只不過變成了,上班賺錢,然後,來買糧食吃。其實在價格上沒有很大變動,也就上下浮動幾毛錢。



第二個沒漲價的就是大辣條。小時候的辣條,五毛錢一袋,大刀肉一毛錢一個,如果到批發市場去買,還能講價,一塊錢能買到三袋兒,記得小時候騎著自行車跑出老遠,去批發市場,買一堆花花綠綠的辣絲、辣條回家,經常還被老媽發現後,當垃圾扔出去,警告以後不許買垃圾食品,但還是照吃不誤。如今農村小商店賣的辣條還是五毛錢一袋,一點兒都沒有漲價,只不過超市的衛龍能賣到四塊錢一袋。


第三個沒有漲價的就是廢紙盒。小時候最愛乾的活就是攢紙箱紙盒留著好賣廢品,過年的時候到街上去撿放完煙花的廢紙盒,用小車推著去廢品收購站賣了換錢,四五毛錢一斤,多的時候能賣十幾二十塊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前幾天,收拾了紙盒去賣廢品,這麼多年過去了,竟然還是六毛錢一斤,廢品收購可真是一點兒都沒漲價呀。


一品小十六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農村的經濟發展也十分的迅速,近幾年物價就翻了好幾番,過去十塊錢可是大鈔,可以買不少東西。現在十塊錢可能連吃一個早餐都不夠吧。要說有些東西的價格多年不變,你肯定不相信,而在農村恰恰有那麼一些東西,即便物價翻了幾番,它們卻10年如一日,價格幾乎沒變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哪些東西吧

一,打火機

依稀記得以前在農村過年時候為了放鞭炮買打火機的時候,那時候打火機就一元一個,現在鞭炮價格倒是漲了不少,打火機卻依舊是一元一個。細細想來也覺得不奇怪,打火機的成本就是幾毛錢,現在技術發展了,都是規模化生產,那麼其成本可能降得更低了,賣一塊錢中間利潤已經相當可觀了。

二,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

大家都知道,現在大量的農民都不再種田務農,都到城裡工作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物價都在漲,可糧食的價格幾年來都一直不景氣。一瓶礦泉水的錢就能買兩斤玉米了,農村玉米一般都是七八毛一斤,十年前也是這樣的價格。水稻小麥就別提了,農民們心裡都清楚,跟玉米的情況一個樣。可能農民們都進城工作了,沒有人種田糧食價格就高起來了,可是現在科技的發展也能彌補農民人數上的空缺,所以說,未來這些糧食的價格可能依然不變吧。

三,別針

在農村,有一些家家戶戶都在用的某些小東西價格一直沒變,比如說別針,別看別針小用處卻很大,一些農民朋友也會買來夾各種文件,價格十年來也一直是一毛錢一個一直沒變。跟別針一樣的還要墨水,老師孩子們都需要它,價格也一直是兩塊錢一瓶沒有變過。

四,殺豬工錢

農村殺豬一直都有這樣的習俗,數年來殺豬給工人結的工錢不是現金而豬肉。木匠,鐵匠的工錢都在年年上漲,殺豬給的工錢卻一直是五斤豬肉,不管豬肉便宜或者貴,殺豬的工人也不在乎,豬宰的好,人人都愛請他來殺豬,內心成就感滿滿,還能有五斤豬肉的報酬,已經很心滿意足了。

五,鄰里間的感情

不僅是東西,在農村,感情這種東西也不會隨著時間變而變。農村的民風淳樸,待人真誠,鄰里間相親相愛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多少年都不會變!


用戶75723943468


在農村,有什麼東西10沒有漲價?



假如你生活在農村,農村10來有什麼東西沒有漲價?細細觀察一下就一目瞭然了。

說實話,從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間,國家也好,農村也好,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記得十年前農民工工資才40元一天,月收入才1200元,到2018年農民平均工資120元一天,月收入不少於3000元。不過工資漲了,農民的生活開支油鹽醬醋也漲了,十年前一袋加碘鹽零售價才0.80元,到2018年一袋食鹽最便宜也要2.00元。



其實,在農村十年來不管是農資肥科,還是水果糧食,不是漲價就是掉價,停上原價的確實不多,不過不能說絕對沒有。像農民種的糧食水果,那是一年一個價,雖說上漲幅度不大,主要是人工成本提高,所以人們就覺得種田沒花頭了。



我以為十年來農村沒有一塵不變的,過去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農村卻是天天在變一天一個樣。地球在傳動,事物都在不斷變化,唯獨不會改變的就是農村、農民、土地,吃飯、睡覺、掙錢。



要我回答,農村十年來什麼東西沒有漲?依我看農村任何東西都有漲有跌,唯獨農民地位永遠不會漲!

農村十年來有什麼東西沒有漲?歡迎農民朋友一起都來參與點贊評論。

[更多三農精采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在農村確實有著很多的東西十來年間沒有漲價過,這已經成為了農村人的一種回憶,不管時光如何流逝,這些東西價格卻巋然不動,以下這幾種就是小編最記憶猶新的:

1.鄰居間的友情

鄰居間的友情是任何時候都沒有變過的,這也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這份情沒有價格卻重於千金,不管多少年都是不會變化的。

2.玉米價格


玉米價格在前十年就是八九毛的價格,如今雖然產量逐年增長但是價格卻一直沒有變化,甚至在最近兩年還出現了下降的情況,農村的人們逐漸的認識到種地已經是最不掙錢的工作了。

3.別針價格


別針雖然東西小但是用處卻很大,一毛錢一個的價格在十幾年間都未曾變過,另外墨水的價格也基本沒有變化,兩塊錢一瓶的價格已經維持了好幾年了。

4.殺豬匠工費

在農村殺豬匠工錢不是用金錢來結算的而是用豬肉,殺豬匠得到的一般都是五斤豬肉再加刀口肉,殺豬匠圖的就是高興和熱鬧,自己的技術得到了別人的認可,他們美在心裡。

以上內容均為小編個人觀點,大家不喜勿噴,歡迎廣大網友積極評論回覆,鄉村張二小每天會為大家帶來三農類問題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