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斗門:“中國禾蟲之鄉”,這是我的新名字,請多指教!

《本草綱目拾遺》中寫道:“禾蟲,閩、廣、浙沿海濱多有之,形如蚯蚓,閩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餉客為饈,雲食之補脾健胃”。禾蟲在珠江三角洲一向被視作盤中佳餚,受到眾多食客的青睞。

在清明後的舊曆初一、十五潮期,是有著“荔枝蟲”美譽的“禾蟲”的收穫期,在舊曆八月十五前後收穫稱 “秋蟲”。禾蟲炒、炸、燻、蒸、生曬、醃製、煲湯均可,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食品。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珠海斗門蓮洲鎮的人工圍灘上,禾蟲開始“冒出來”。而到了今天,這樣一種精美的產品,中年平均畝產能達到150至200斤。因此,斗門蓮洲也在禾蟲養殖業界被稱為“中國禾蟲之鄉”。

如今,這一美譽已被“正名”。

斗门:“中国禾虫之乡”,这是我的新名字,请多指教!

5月22日下午,中國禾蟲之鄉申報評審會在珠海市斗門生態農業園管委會會議室隆重召開。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23日發出“關於審議授予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蓮洲鎮 “中國禾蟲之鄉”稱號的函”,稱專家組一致認為,蓮洲鎮禾蟲產業資源優勢明顯,率先形成產業規模,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規劃目標明確,發展前景廣闊,符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特色水產品之鄉”命名的評審條件和要求,建議授予其“中國禾蟲之鄉”的稱號。

禾蟲出造時,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河涌的水面,頗為壯觀。農民守候在河涌的出口處,抓緊時機捕撈。

據統計,斗門區適宜開展禾蟲灘塗養殖區域超8000畝。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珠海斗門就已開始人工圍灘粗養禾蟲。2016年,珠海市斗門區河口漁業研究所在斗門鎮南門村開展禾蟲精養試點池塘取得成功,僅2017年秋季就收穫禾蟲2200斤,平均畝產禾蟲55斤,而南門村附近的禾蟲灘塗畝產不足10斤。河口漁業研究所在南門村的禾蟲精養試點池塘後續有望提高至年平均畝產禾蟲150-200斤。

斗门:“中国禾虫之乡”,这是我的新名字,请多指教!

專家組認為,蓮洲鎮是珠三角的黃金水道、生態環境最好地區之一,境內河網密佈,灘塗水域分佈廣泛,為禾蟲增養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增養殖的禾蟲品質優良,被譽為斗門美食,併入選珠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與此同時,依託科研院所和高校,蓮洲鎮建立了產、學、研三位一體的研發體系,率先突破禾蟲人工繁育技術,形成產業規模,已開發禾蟲增養殖面積975畝,可開發面積上萬畝。目前禾蟲產量20噸,一產產值720萬元左右,禾蟲從業人數達1600人以上。

下一步,斗門區將以“中國禾蟲之鄉”為契機,加快打造禾蟲產業全鏈條,推動禾蟲產業綠色發展,進一步提高禾蟲資源產出率、開發禾蟲精深加工產品、打造地方特色禾蟲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據悉,此次會議邀請了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常務副秘書長任獻華、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日佳等專家參加評審。珠海市斗門區委常委、斗門生態農業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進出席會議並致歡迎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