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王健林許家印大佬經驗總結:拿工業用地,你清楚這些“潛規則”嗎


王健林許家印大佬經驗總結:拿工業用地,你清楚這些“潛規則”嗎

在工業用地近年來投資熱度持續升溫、政府大力推動先進製造業的發展和有限的工業用地供給背景之下,不少企業都面臨著拿地難、拿地週期慢等問題。


選址君梳理了園區工業用地拿地流程,旨在幫助更多企業拿到心儀地塊。


企業在哪兒拿地?



選址先選城,我們把城市分為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一線城市“北上廣深”


“北上廣深”是大陸經濟實力最強的四座城市,擁有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人才、資本和技術資源。從智聯招聘對全國白領求職狀況分析來看,求職者選擇投遞一線城市崗位的佔比87.6%,因此,對高層次人才,如外籍專家、技術達人等有要求的企業來說,北上廣深是企業必須要佈局的城市。此外,中國有129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而其中60%都選擇落戶到北上廣深。想與世界500強為鄰,北上廣深就是企業拿地的最好選擇。由此看來,在這些城市,無論入駐哪個園區,在哪裡拿地,投資都是穩賺不賠。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你究竟能用什麼打動招商人員,才能說服當地政府從牙縫裡“摳出”一塊地給你。

王健林許家印大佬經驗總結:拿工業用地,你清楚這些“潛規則”嗎


第二梯隊:天津、杭州、成都、武漢、青島、蘇州等“新一線”城市



這些城市,或是國家中心城市、或是城市群核心城市,具有極高的戰略地位和發展潛力,是大部分企業投資佈局的不二選擇。對於企業而言,只要屬於國家級或省市級園區裡的地塊,能拿到就是勝利,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這些城市營商環境天差地別,所以,需要企業立足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城市拿地。


第三梯隊:其他省會、副省會城市、二線城市、以及區域性城市



第三梯隊更加適合本地企業或投資金額有限的企業。他們屬於在本省內競爭力較強的城市,他們所轄的園區都是本市傾力扶持打造的,在這些園區拿地,競爭壓力相對區域中心城市會小很多。但這類城市,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所以在投資拿地前,企業必須要全面評估當地的產業基礎、開發運營成本、發展潛力等,謹慎拿地。


第四梯隊:三四線城市



在這類城市投資的好處是地價低,物價低,勞動力成本低,能夠有效的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所以,如果是對成本控制較嚴的企業,可以在綜合評價後選擇這類城市投資。

王健林許家印大佬經驗總結:拿工業用地,你清楚這些“潛規則”嗎


企業如何拿地?



與一般的經營性用地招拍掛不同,企業想要在園區拿工業用地,核心是要園區政府點頭同意。所以,學會如何與園區領導打交道,對於企業縮短談判週期,提升合作概率至關重要。和政府打交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他們感興趣的東西,用最精煉的語言表述出來。


根據十年助力企業選址經驗,政府感興趣的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你是誰?


拿地主體是誰,是政府首要關心的問題,直接決定了你有沒有資格拿地。一般而言,政府會從企業的主體規模、是否有操作經驗、能否帶動上下游產業集聚,以及工程建設管理能力、資金募集能力、運營管理能力等方面出發,對企業進行綜合評估。


你能帶來什麼?


既然我們是從政府手裡拿地,所以我們就要先想政府之所想,站在政府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首先,瞭解地方政府的領導需要什麼?上面領導想做什麼?近期的政府文件有哪些要求?其次,項目能給當地帶來多少稅收?拉動多少產業?帶動多少就業?引進多少人才?給當地帶來多大的影響力?再次,評估項目有沒有風險?企業以前有無拿地騙補的劣跡?各項生產手續是否齊全?環保是否達標?最後,企業不能逼政府犯原則性錯誤,比如上級政府明令禁止該產業拿地,那就肯定是不能做的,與其和政府糾結這類問題,不如早點選擇其他地方投資佈局。


你要怎麼做?


既然知道了政府想要的,下一步我們就是去包裝項目,迎合政府的需求。企業需要出具一份項目規劃書,要在符合城市戰略方向、符合多方利益的基礎上,做出詳細的企業規劃和發展預測,要有理有據,梳理和拓展相關人才、資本、技術資源,這樣才會得到政府的認同。

王健林許家印大佬經驗總結:拿工業用地,你清楚這些“潛規則”嗎


前面三點滿足政府要求後,政府就會拿出誠意,用土地、政策和你協商談判。


土地



在這個階段,政府會告訴你能出讓多大面積的土地、位置在哪、價格如何、產業和住宅的具體配比等信息。但具體能談成什麼樣,一個是看政府對你有多大興趣,另外就是要通過調整合作模式來為雙方的利益找一個平衡點。


政策



政策包括當地政府或園區管委會針對某個行業的扶持政策,比如稅收減免、地價減免、投資引導基金、科技信貸、上市獎勵、貼息貸款、快速審批等;還有政府針對企業引才的獎勵,比如新增創新載體的科研經費補貼、自主培育項目的資金補貼、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引才獎勵和薪酬補貼等等,以對企業員工的購租房補貼、生活補貼等。但這些需要你找到當地相關的產業政策,對號入座。


如果你的投資項目比較重大,可以和政府一事一議,圍繞著稅收返還、資金補貼、註冊資金返還等去談,政府會給出相應的承諾。如果是特別重大的項目,還可以請專業人士去談,他們可以幫你談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條件,以及避免企業遇見政策兌現難等問題。


綜上,不同城市拿地選址各有側重,每一種方式的進入門檻也不同,企業可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優劣勢比較以及對應的風險評估採用適合的拿地城市。


選址拿地就是與政府博弈的過程,如何實現和政府雙贏、企業經濟效益和項目社會效益共漲的格局,就是影響企業拿到優質地塊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