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感覺自己很矛盾,有點極端怎麼辦?

旅行詩人安安的大舅


我自己就是這樣子,我以為自己心態很好,但是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多無助多想哭,但是又能如何,面對現實吧


我是回憶


嘿,你和我以前是一樣的。

我的脾氣出了名了,當然了是對我媽。我媳婦說我,我姐夫說我,我丈母孃說我,我老丈人說我。

其實我很疼她,她就是老思想,有好東西給孩子吃,準備了她的她也留著。我爸就想得開,讓吃就吃,也不是說不疼孩子。我兒子讓他倆管的時候,溺愛的不行。

我媽一不聽我的,我就想生氣,因為這生了好多氣,她也委屈,嫌我吼她。

說我的人多了,我也就自己反思了,確實也是疼父母,但是方式不對。

後來我就改變方法了,吃東西問她吃不吃,不吃我們就吃,然後回剩下好多。再問吃不吃,要是還不吃,我有一句屢試不爽的話。

那我得扔了,放時間長了就不能吃了。

這句話百發百中,她可不會浪費,吃的比誰都多。

從哪兒以後,我再也沒吼過她,吃啥也少不了她。

所以要找對方法,疼孩子是她的天性,勤勞節儉也是。換個思路,其樂融融多好!


星塵的夜空


我覺得自己是個有主見的人。奈何性格軟弱,有時候陳述自己的意見都唯唯諾諾不敢理直氣壯。搞的本來我有理卻變的沒有理起來,而且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更是雪上加霜。不知道為什麼,工作我覺得有件事我處理得還可以,可是領導和同事都有意無意得說我看不出人情世故,而且有意無意得表現出不尊重我。我的確缺乏自信,但是有時候卻很有自信,比如我有壓倒性優勢的時候或者別人捧我的時候。其實我也挺喜歡搞氣氛的,順風的時候我可以滔天大論逗大家開心,但是一旦有人反駁我諷刺我的時候我就消停下來了,不知道怎麼處理,氣氛就尷尬起來。而且越急就越不知道如何應對,搞的灰頭土臉。跟同事喝酒,別人來敬我,要我一口喝,我知道這東西喝下去胃很不舒服,就拒絕,同事就會覺得我很膽小,專門欺負我。我知道自己內心敏感,而且是個完美主義者,有些事物不需要計較那麼多,但是如果不去計較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個軟柿子,繼續捏下去。



伴讀小生


愛之深責之切。你能這麼說,而且此事還給了你困擾,說明你很有孝心,出現矛盾你衝媽媽吼,是因為你還年輕,你們平時在一起呆的時間不多,你還不是很瞭解她的脾氣和生活習慣。


其實你的問題,我也會碰到。我婆婆是這樣,我爸爸媽媽也是這樣。不捨得浪費一粒糧食。我記得小時候爸爸教我們吃饅頭的時候,要用手接著,不能掉渣渣,即使掉下來,也在手上,再吃掉就好,絕不浪費。後來好點,隨著生活越來越寬裕,即使有剩菜剩飯熱一頓,下次還沒有吃完就絕對不吃,可以給豬狗吃。家裡有新鮮的,好吃的東西都一塊兒分享,絕不“便宜”了哪一個人。你家裡的情況聽起來也不是你一個人的錯。你母親的確做的不對。這讓你很難做。還有一個問題,人年齡大了,吃好吃的,營養高的反而消化不了,如果脾胃虛弱就是不能喝果汁,飲品沖劑就更接受不了。牛奶有人就是不習慣喝。我婆婆就從來不喝,因為她不愛吃甜。

如果真的是捨不得吃,那麼找到原因,試著開導他們,畢竟已經是過了半百之人,對自己太苛刻,沒有好好享受生活,會一輩子留下遺憾。心態太過拘謹對健康也不利,到時候省吃儉用積攢的錢用來買要藥住院就得不償失了。幫她算算賬。粗茶淡飯就可以,但是營養要均衡。現在人營養過剩引起的糖尿病高血壓很普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女深遠計!子女之愛母,則為之舒心健康計!年輕人遇事容易急躁,是你還沒有想明白父母為什麼這麼做,你可以跟母親說,一個人一天只能吃一個雞蛋,多了就營養過剩了,反而對你不好,既然做好了就大家一塊吃,一人一個,營養均衡。你給他買了好衣服,她不穿,你說也退不了,與其浪費錢,還不如穿在身上。目前看來父母還是覺得你不夠成熟,所以才會固執己見。這也是父母跟孩子相處的必然階段。不必著急!平常對待。


龍姐設計裝飾


我就舉幾個栗子吧。

首先,我現在就受不了別人給我打雞血,或者為了刺激我,各種挖苦我。這類人包括老闆、教練,不相干的同事,某些親戚,每次遇到這種人,我就覺得很討厭。你說他算是惡毒吧,也許是我想太黑暗了。但是每當聽見這種話,我就很不高興,我會自動把這種人歸類到又蠢又壞的那層分類中去。但是其實這種歸類,在某些情況下,對我並沒有利。比如說這種同事,這種老闆,我在屋簷下還是要低頭的啊。我接受不了,抗拒,掙扎,又不能脫離的結果是,我可能要比他們痛苦。

其次,我就是接受不了那種冷酷的人。就比如說,一個人對下屬拉著臉跟有深仇大恨,不把下屬當人似的,一見到領導,都快長出尾巴搖起來了。我就觀察出一個結論,凡是這種對自己地位不如他,就不把對方當人看待的人,那他一見到比他強的人,他也不會把自己當人看待,純粹把自己當狗。這個我也接受不了。尤其是被狗指揮的時候,蠻痛苦的。從內心的不理解人為啥要這樣。為啥做事要做到這種程度。

第三,欺軟怕硬的那種。也不算是欺軟怕硬吧,就是他會怕那種有點心機,可能會威脅到他的人,但是對不喜歡耍心機的人,就各種欺負。我充當過這種角色吧,其實這種人非常好對付,給他一點壓力,他立馬就軟蛋了。但是這種軟蛋總是讓我感覺不舒服,就好像一個癩蛤蟆一樣,你對他強硬吧,他立馬辦事兒了,然後哪天走到你面前吧,還特能裝,生怕被你壓住了似的。我其實非常不想看到這種人,可無奈他就把你當成個立威的靶子了

總之,各種不習慣。生而為人真麻煩。


軍哥記錄


感覺你的情況和我家相反,但是又不一樣。

教你一招,一鬨二鬧三丟掉。

我弟是不愛吃東西,我媽非讓他吃,從以前的發火,到後面的哄著,再到後面,你愛吃不吃。

你想想你小時候是不是也這樣,吃東西需要哄著,老人家年紀大了就會像小孩子一樣。一鬨:其實你可以試著哄哄她。二鬧:然後裝作吃的太撐了吃不下。三丟掉:太多了她不吃就浪費。她一定會吃的,因為老一輩的觀念就是寧願死撐下去也不能浪費。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星爺的故事,他媽媽也是捨不得吃,他就故意含嘴巴,然後吐出來,他媽媽不捨得浪費,一看孩子又不愛吃,就自己吃了。

所以你可以試試我說的方法,如果這都不吃,恐怕是阿姨她真的不愛吃。





施抒故事


人和事都具有兩面,每個人都是矛盾體,特別是我們漸漸長大父母漸漸老去,我們自認為我們長大了有了太多的主觀意識,殊不知在父母眼裡我們始終是哪個長不大的孩子。

年少時父母省吃儉用供我們長的大,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有點好的總是想著給孩子留下。習慣這個東西是最可怕的,難改。你發脾氣父母也知道你是為他們好,可就是多年習慣改不了。

而我們的長大越走越遠總是覺得這個時候應該怎麼樣怎麼樣,那個事應該怎麼樣怎麼樣。這是我們主觀的覺得該怎麼樣而已。

凡事不能急,沒有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漸進。我連續三年是好哄好騙帶著父母出國旅遊,可第四年是怎麼都勸不出去了,就因為他們捨不得我多花錢,讓我把錢存起來[捂臉]而且好多次父母見我錢包裡沒什麼錢了明裡暗裡的給我拿錢[捂臉]我也從不接受到接受。不接受他們總是老問,還著急擔心。接受了他們反而安心(ღ˘⌣˘ღ)的高興。

我建議你在想要發脾氣的時候不妨儘量試試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你知道的我們的好脾氣往往都給了不相干的陌生人,對於在乎自己的親人反而控制不住。剋制住自己的情緒,慢慢跟父母去溝通,俗話說老小孩兒,老小孩兒。父母老了跟哄孩子差不多,但千萬別真拿他們當孩子,不然他們會不高興,哄不好的那種[我想靜靜]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加油哦,孝順的孩子[靈光一閃]


懶蟲輪迴


我認為這就是代溝問題。

老一輩習慣了省吃儉用,勤儉持家,把好吃的好喝的留給兒孫。我家的老人也是如此。一開始我也不理解,也很不習慣,也和題主一樣對父母發火。

但我後來體會到一句話:讓人舒服的給予和關心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強人所難,迫人受之的給予和關心並非真正的關心和愛護。

人生在世,有很多道理我們可能都懂,但是潛意識裡總似乎有個惡魔一般的存在著,只有別人認同了我們的價值觀才叫正確。尤其對待自己的親人,父母更加是如此的。

當我意識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開始,我也很不理解,現在又不是過去吃不飽穿不暖,幹嘛父母還要吃剩菜剩飯?當我明白上面的道理後,我嘗試著改變,主要做了下面幾件事情:

1,和父母吃一樣的,這是求同心理。

2,週末或者有空的時候和父母一起去外面的飯店吃飯。

3,從外面買回來一些水果,要多一點,告訴他們都是別人送的,抓緊吃,要不然會壞掉。

4,最為重要的是做兒女的要能接受他們慢慢改變的過程,別指望一下子就能夠改變過來。

現在我的家人基本都能和我的習慣一致,甚至他們有時候都自己安排著採購。

其實,老人是最不容易的,仔細想想,他們年已花甲,還要背井離鄉跟隨兒女去新的地方生活,語言不通,習慣不同,沒有朋友親戚,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重新來過。這個社會變化又太快,很多他們都不懂,沒接觸過,沒見過,還要學習新知識,還怕給兒女增添負擔。所以我們做晚輩的,一定要換位思考,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佛之大者


看了你的描述,首先要肯定下,你是一個孝順的兒子。說實話你每天為老母親做的這些事相信很多與你年齡相仿的朋友都做不到。

就像你介紹的,老一輩的父母由於過慣了苦日子,即使條件好了,也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這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每次家裡做好吃的,雞鴨魚肉,什麼好母親給我夾什麼,水果牛奶啥的也是緊著我吃。那時小,不明白!母親為啥不吃?不愛吃嗎,現在想起來肯定不是的。她是要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的兒子!

現在條件好了,咱們都長大了,反過來我們要把最好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報給父母!你每天變著花樣,絞盡腦汁為母親搭配營養,儘量讓母親吃得好穿的暖,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雖然這本身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但現在很多人疲於工作,真能做到你這樣的真的很少。所以通過你的描述,我應該反思下我自己!

你提到你對母親發脾氣,我關注到本身社會壓力就大,又有疫情不能工作,心情煩躁,無名火起。二是跟老母親生活理念的分歧。你們都想把最好的給對方,咱們年輕人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麼吃什麼,你也要站在母親的角度想一想,母親為啥捨不得吃,寧可自己不吃也要留給你?個人覺得是不是隨著自己長大後跟母親溝通越來越少?有時候物質條件好了,讓母親過過我們所謂的好日子沒有錯,更多的陪母親聊聊天逗逗樂,多帶母親瞭解接觸下新時代新生活會不會更好?

一個人的思想不容易改變,但我們應該有耐心,就像小時候母親對我們一樣!孝順孝順不只是孝,還應有順,既然母親一時改不掉自己的習慣,那我們可不可以換個方式說服老人呢?比如老母親苦日子過慣了,什麼東西都不捨得浪費,咱們可以哄騙她說這麼好的東西馬上過期了,咱們全家一起吃了吧,不吃就浪費了。這是不是一種方法?可能你有自己更好的方法,我只是拋磚引玉一下!

對母親一定要剋制自己的脾氣,生氣吵架,自己過去了覺得沒什麼,但總會對在意你的人心裡留下些創傷,就像你對母親大吼後,會自責會尋求幫助一樣!

我覺得換一種方式與母親相處,多與母親溝通,帶母親接觸下當下社會的一些新鮮事物,慢慢的我相信,你會和你的母親相處的更融洽!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讓我們一起在孝順父母的過程中互勉!

加油,你是榜樣!





阿偉講故事


我今年六十三歲 ,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小老太太。雖然沒有文化,可是,想寫作的慾望特別強烈。為了練習創作,我有過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睡。不認識拼音字母的我,拿著孫女的卡片練習打字,寫著寫著字不認識了,趕緊去查字典。奇了怪了,明明沒文化,我非得班門弄斧。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