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走自己的路,別人有沒有路我管不著--做一個精緻的職場利己主義者

職場就是一個江湖,大家追求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刀刃上,性價比低的事可不要去做,得不償失,有些工作甚至不小心還會招來禍事,那麼可能有人就會問了,在職場中與人為善,互幫互助難道不好嗎?非要這麼自私?


我十幾年的職場經驗告訴我,只有當一個人首先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才有可能去考慮別人的利益,意思是,想要幫助別人,就得先做好自己,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連自身價值都體現不出來,別人需要你的幫助嗎?職場中,可以不損人,但絕對要利己,對自己都不好的人,能對別人好?連自己利益都不能有效爭取和維護的人,能為公司做出很大的貢獻?通常情況下,公司也不會給這類人升職的。所以,在職場中,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才是值得我們去追求的!


走自己的路,別人有沒有路我管不著--做一個精緻的職場利己主義者


第一,拒做老好人

工作中不懂得拒絕別人的人,我們叫做什麼?沒錯,就是老好人,一心只踏踏實實的做自己的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而且他們這類人通常做的都是一些價值比較低的,重複性較高和替代性較強的工作,當然,對於這類人,大家都喜歡,為什麼?因為他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要求,無論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導致的結果往往就是,自己的工作進度被耽誤,如果幫別人做,做成了還好,做不成還得背鍋,你說慘不慘?


所以,利己主義者的第一條就是拒絕做老好人,你的寶貴時間必須要用在高價值工作上,比如老闆關心的項目進度,週末就得提交的項目報告等,這才是你體現自己價值和升職加薪的正道!至於某些人的工作幫忙請求可以適當推後或直接拒絕。人善被人欺,職場中某些小人,只要你答應了第一次,後面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麻煩,這個時候,不要不好意思,他都好意思提,你為什麼不好意思拒絕呢?這本來就不是本職工作,做了是情分,不做是本分,完全不用給面子,義正言辭的拒直接絕他,強硬一點,以後自然就不會來騷擾你了。


老好人這個標籤自帶失敗者屬性,我們要做一個聰明的人,做任何事都要從自己利益出發,老闆和管理者可以指揮你做任何事,即使無關本職工作,因為這是工作模式,做好了還能加分!但同級別的人,叫你幫忙做事,你就得思考和分析一下,這事做成了有什麼好處,做不成有什麼風險,即使明顯利大於弊,也不要直接答應他,拖一下再做,讓他看到,你做這件事是花費了你寶貴時間的,是好不容易才完成的,這樣,你在收穫好處的同時,也能得到他的尊敬,把利益最大化!


走自己的路,別人有沒有路我管不著--做一個精緻的職場利己主義者


第二,積極爭奪有限的資源

一個公司資源本身就是有限的,蛋糕就這麼小,分得多少完全看自己的本事。職場中其實就是一種競爭的關係,工資是一種資源,職位也是資源,權力更是一種稀缺資源,你不要以為這些資源都是在等著你,等你在工作上做出出色成績的時候,就會自動屬於你了,這些都是需要去積極爭取的,就和90年代的高考一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過去了你就能得到大學的教育資源,過不去就是失敗。


職場也一樣,越往上崗位越少,晉升都是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爭一個位置;漲工資也是一樣,按照既定的百分比來切蛋糕,你多他就少。死道友不貧道,為了自身的發展,就得去爭去搶,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我見過一個前同事,是上一家公司的質量部工程師,這傢伙就是一個典型!他在公司3年了,身邊質量部同事換了一茬又一茬,就他還在"堅守",大家都討厭他,等他走還不如自己先走,因為他非常會討好質量部經理,部門裡面的出差培訓啊什麼的,都是給指標給了他,連相關的質量標準文件也是他得到第一手的學習資料,他還故意搞信息屏蔽,經理的信息只能通過他來傳達,我始終覺得這是個真正的人才,真正做到了"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我離開的時候,他也終於被提拔為質量部主管了,看到沒,這才是職場中真正的結局,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惡人"有好報!


走自己的路,別人有沒有路我管不著--做一個精緻的職場利己主義者


第三,積極在管理層和老闆面前推銷自己

酒香也怕巷子深,老闆平時很忙,要抓住一切機會在他們面前表現自己,給他們留下一個好印象,為什麼一到年底就這麼多演員爭著上春晚,還不是想混個臉熟,和在老闆面前推銷自己,道理是一樣的。這年頭,有本事就得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平時工作中既要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不然就會像三國演義中的黃忠一樣,等到60多歲了才被劉備發掘出來,人生最黃金的職業時期就這樣被埋沒了,可惜。


在老闆面前推銷自己也要講技巧,老闆時間很緊,表達要言簡意賅,儘量用數據和成績說話,對於問題要拿得出解決方案,有時候還得親身帶頭做示範,給老闆留下一個專業的印象,以後有類似的工作第一個想到你,這就是成功了!另外還得注意,抬高自己也不用貶低別人,這不是好心和善良,該爭就得爭,而是越到高層,越是對這類事情反感,好好表達自己就行了。


走自己的路,別人有沒有路我管不著--做一個精緻的職場利己主義者


第四,充分利用公司資源打造個人品牌

一個人在公司做事,是服務公司,同時也是在個人成長,要學會利用公司的資源來服務於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公司有很多行業專業資源,就看你會不會用了,首先是培訓資源,比如行業專業培訓/進階資料/崗位培訓等,這是屬於公共性質的資源,每個人都有機會去使用。然後是一些比較稀缺的資源,比如行業展覽/公司出錢提供的外出專業培訓/國外總部出差工作,甚至還有領導的面對面經驗傳授等機會,這些資源是需要去爭取的,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怎麼辦?還得去爭,機會可能就一個!


拿到了就要利用好這些資源,打造個人在公司的品牌和影響力,什麼叫個人品牌?個人品牌就是你這個人在公司的定位和價值,比如是把自己塑造成了產品研發專家,那麼一旦公司遇到有這方面的難題,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你,這就是個人品牌!做起來難嗎?難,即使有了資源也得在行業紮下根來,真刀真槍的去積累經驗或客戶人脈,特別是技術和銷售方面的工作。不過只要上了正軌,回報是豐厚的,到時候不僅在所服務的公司,在整個行業內都會小有名氣,到時候就不是你找工作了,而是工作找你。


個人品牌只靠個人能力是很難打造出來的,只有背靠公司的平臺資源,採取了適當的方式,如果有人阻擋你獲取資源怎麼辦?斷人前途如同殺人父母,除掉他或打壓他,讓他沒有辦法和你去爭!


走自己的路,別人有沒有路我管不著--做一個精緻的職場利己主義者


第五,充分利用好小團體,最大程度去借力

團結就是力量,職場中小團體很常見,很多人都避之不及,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加入合適的小團體,藉助他們的力量幫助自己發展。"小團體"很大程度上不是一個貶義詞,之所以很多人看不起,是因為覺得這是一種拉幫結派的行為,其實職場中,人和人之間都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你被邀請進入小團體,說明你有被利用的價值,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加入小團體好處多多,可以團體內資源共享,信息共享,也可以在工作上互通有無和互相幫助,實現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事!


另外一方面,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互相"麻煩"出來的,有來才有往嘛,小團體也有不同種類,在各個不同的小團體之間遊走,展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也獲取相應的資源,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走自己的路,別人有沒有路我管不著--做一個精緻的職場利己主義者


第六,儘量不要去碰灰色地帶的工作

每個公司都會有"灰色地帶"的工作,這類工作就相當於"雞肋",看上去好像很多部門的工作都有那麼一點,這就存在扯皮和推諉的可能性,畢竟大家都知道,這種工作做好了,沒獎賞,做不好,有處罰,至少在老闆心中會留下不好的印象!屬於性價比很低的工作,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還經常被"背鍋",吃力不討好,在工作中應該儘量避開這類工作,當然,不排除有想出頭想表現的人,就讓他們去衝就好了,我們只需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核心工作上就行了。


走自己的路,別人有沒有路我管不著--做一個精緻的職場利己主義者


文末小結:

職場中充滿競爭,想要發展和進步,就必須去爭,和同事爭,和下屬爭,甚至和上級去爭,職場發展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與其做一個人人都愛的"好人",不如做一個讓人敬畏的"自私的人",因為個人的成長和壯大離不開資源的搶奪,要爭要搶,才能繼續往前走,這也是世界發展的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