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絳縣史稱故絳

地處太行之末、中條之首

絳縣是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絳縣是先秦歷史典籍中首次出現“縣”這一名稱,因此擁有“天下第一縣”之稱。

絳縣是龍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文物資源豐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絳縣是堯文化、龍舞文化、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曾在此建都,留下了車廂城、晉文公墓、晉獻公墓、晉靈公墓等諸多遺蹟。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陰寺和釋迦牟尼獨木雕像等人文景觀,有沸泉龍巖洞、東華山省級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絳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5處。2004年西周墓群的發掘揭開古倗國地理謎團,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一等獎。轄區另有周家莊、韓莊等72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以及254處明清古民居,其中柴家坡古民居群被評為2010年“山西省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周家莊遺址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周家莊遺址位於橫水鎮周家莊村北,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總面積500餘萬平方米,包含仰韶中晚期、廟底溝二期、二里頭期和二里崗期等多個時期的遺存,以龍山期聚落面積最大。發現的遺存、遺蹟有灰坑、墓葬和壕溝等。遺物主要是陶器。1965年被山西省政府公佈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雲宮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景雲宮位於橫水鎮灌底堡村景雲初中院內,坐北向南,佔地面積223平方米。據《聞喜縣誌》記載,創建於唐貞觀八年(634年),明嘉靖年間進行過大修,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進行修葺。1984年由山西省古建研究所進行搶救性維修,2009年由國家文物局撥款進行重點修繕。原建築規模宏大,有一門六殿,佈局緊密,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戲臺、獻殿、三清殿、玉皇殿等。民國二十二年(1933)宮內建築毀於火,現僅存元代建築玉皇殿。殿內現存唐貞觀八年元始天尊像碑一通。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董封戲臺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董封戲臺又稱泰山廟戲臺,位於安峪鎮董封村中部,坐南向北,東西長32米,南北寬38米,佔地面積1216平方米,屬原黃飛虎廟(又叫泰山廟)中的一單體建築,元代建築風格,重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修葺。2001年山西省古建所曾落架大修。2010年山西省文物局撥專款再次維修。磚構臺基,高0.9米,臺身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橫北倗國墓地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橫北倗國墓地位於橫水鎮橫北村北約1000米處。墓地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75米,面積約35000平方米。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進行了大面積發掘,共發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發掘區域內共發現西周時期的車馬坑或馬坑35座。2004年被運城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春觀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長春觀位於陳村鎮東荊下村,始建於元延祐七年(1320年),佔地面積大約1739.5平方米,建築面積347平方米。坐北向南,現存獻殿、混元寶殿、配殿、東廊房。獻殿為清代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抬梁式構架。混元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長春觀曾被改建成村辦學校。2009年,山西省文物局撥專款進行了全面維修。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喬寺碑樓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喬寺碑樓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為功德碑樓,是周氏家族為資政大夫周萬鍾所建的功德碑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北朝南,單體建築,平面長方形,碑樓石砌臺基長17米,寬2.60米,高1.50米,樓身約高15米。樓身六間,單簷歇山頂。正面五碑室七通碑,序由乙未科探花喬晉芳撰,每室之間有通柱石雕對聯,上嵌石匾額,樓體上部四面均為仿木斗栱磚雕,三踩單翹,龍形耍頭,有椽飛,並雕有人物、花卉。保存完整。

南樊石牌坊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南樊石牌坊位於南樊鎮西堡村,建於清嘉慶九年(1804年),是時任山東鹽運濱樂分司司運的賈宗洛奉旨旌表為其祖母誥封中憲大夫賈凝端、繼妻李恭人所建的節孝牌坊。牌坊為石質仿木構結構,南北向,雙面六柱五門三重簷,高12米,闊8.50米。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絳縣文廟位於絳縣縣城,據清乾隆版《絳縣誌》和有關碑文記載,絳縣文廟始建於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元、明、清歷代分別進行了重修和擴建。原廟自南向北連續五進,分別建有欞星門、大成門、鄉賢祠、名宦祠、過廳、戲臺、獻殿、大成殿、明倫堂、麟經樓、敬一亭、崇聖祠、射圃亭、文昌閣等。現僅存"大成殿"和"明倫堂"。廟宇南北長95米,東西寬44米,佔地面積4180平方米。大成殿為元代建築風格,明倫堂為清代遺構。

南柳泰山廟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南柳泰山廟位於絳縣南樊鎮南柳村西南約1000米處,坐北朝南,分佈面積為7342.8平方米。具體始建年代不詳,明代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多次修繕,原中軸線分佈有戲臺、獻殿、正殿,東有鐘樓、鼓樓、廊房 、閻王殿、道士房(耳房)、后土殿(配殿)、牛王龍王馬王殿(配殿)、西有廊房、娘娘殿,虎頭門(耳房)、聖母殿(配殿)、火神殿(配殿)。現僅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龍馬王廟、閻王殿、虎頭門、聖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正殿脊剎1996年曾失盜,現被追回。由於年久失修,火神殿、道士房等建築部分房頂坍塌,但總體來講,南柳泰山廟仍是一個保存比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築群。

紫雲寺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紫雲寺位於山西省絳縣境內“十大景”之一“沸水濂波”的紫雲嶺上,系人文與自然有機結合的古老佛寺。東南與中條山相望,西北與紫金山相承。南依絳縣、垣曲,北靠曲沃、侯馬,東臨翼城、沁水,西跨聞喜、夏縣, 佔地200餘畝。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環境至美,氣候宜人,佛事興盛,綿延不斷,是晉南一帶著名的佛教聖地。

紫雲寺歷史悠久。據記載,始建於北魏,每逢佛節,常有“紫氣繚繞”、“紫雲映日”之瑞,故寺以“紫雲寺”名之。唐宋時期,隨著建築規模的擴大,寺前沸水淙淙,寺頂佛塔巍巍,寺內香火嫋嫋,松柏繞寺,花林扶疏,移步換景,古樸典雅, 引無數善男信女虔誠朝拜,其勢蔚為壯觀,素有“紫峰凝秀”之稱。此匾額至今尚存。明代詩人張浩曾以《紫雲遊》為題賦詩讚曰:“青山迢遞萬盤來,金殿平臨日月開,倚劍漫跨龍虎觀,吹簫別起鳳凰臺,松風謖謖靈旗動,桂月蕭蕭鶴馭回,此地遊仙真有夢,何須泛海向蓬萊”。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時代滄桑,歲月更替。明末,紫雲寺在戰亂的炮火中曾毀於一旦。清道光十一年雖然復修,但仍難以抵擋此起彼伏的各種災害的破壞,至新中國建立時,已是殘垣斷壁,破敗不堪。改革開放後,絳縣白家澗村民間藝人白賢德先生,從這裡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自然生態中,捕捉到開發旅遊業、弘揚宗教文化的商機,於新世紀初開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不畏艱難險阻,籌資數百萬元,率家人對紫雲寺進行了保持本色、突出特點、體現個性、展示文化的開發性建設,歷時數年,修復了這座本於自然、融於自然、又高於自然,人文美與自然美有機結合,旅遊景觀與歷史文化相得益彰的古樸佛寺。該寺有兩進“山門”、“彌勒佛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地藏王殿”、“藏經樓”、“禪林院”、“玄文詩館”等,同中有異,虛實相生,錯落而不零亂,莊嚴而又精緻,佈局甚是巧妙。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紫雲寺在歷史的變幻中釋放出令人無法抗拒的力量,到此朝拜、觀光的信眾、遊客日漸增多。該寺現已成為山西省、運城市重要佛教聖地和重點旅遊景點之一。

太陰寺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太陰寺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現存大雄寶殿為金代建築,寺內存有我國最大的木雕臥佛。根據寺內《雕藏經主重修太陰寺碑》石碑記載,太陰寺是《趙城金藏》的主要雕印地之一。太陰寺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壁畫、雕刻藝術以及佛教歷史的珍貴遺產,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號稱天下第一的獨木臥佛就在這座古寺中,臥佛為金代原物,通體僅由一根獨木製成,沒有任何銜接的地方,所以珍貴無比。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太陰寺內存有我國最大的獨木雕臥佛:一尊軀長4米、獨木金身釋迦牟尼涅盤臥像。造型端莊,誇張得當,神態安詳。木雕神龕內還完好保存有明代洪武年間繪製的一組弔唁壁畫,十分生動、形象。歷代刊刻大藏經中流傳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經《趙城金藏》,是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被譽為有史以來第一大發心的藏經。大藏經從開雕到續雕、補雕、印製,歷經金、元兩個朝代。太陰寺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雕印場所。龕內有明洪武五年繪製的一組弔唁壁畫。同時繪製了南北大殿內的巨幅壁畫。可惜的是殿內極為珍貴的金代壁畫與三士佛像的頭部,在民國十二年被地方鄉紳勾結古董商賣給了荷蘭帝國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東華山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相傳,東華山是沉香“劈山救母”時,巨斧砍下,山峰開裂,一半留在陝西華陰縣,即西嶽華山,另一半飛越500華里,落到絳縣境內,則成為今日之東華山。

絳縣東華山上的渾元塔始建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餘年;站在混元塔下,可以看到的還有玉皇大帝廟、財神廟、關帝廟、觀音廟、藥王廟、龍王廟和送子娘娘廟。據當地群眾表示,這裡的送子娘娘廟最為靈驗,方圓百里的人們都來祈福還願。

絳北大峽谷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絳北大峽谷旅遊風景區,位於運城市絳縣麼裡鎮境內,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並有多處原始森林,形成了山、水、情、天人合一景觀特色,自然與人文水乳交融,相輔相成。水上挑戰分為7個關卡:關瘋狂跑步機、平步青雲、凌波微步、歐米伽大轉盤、穿越時空、無敵連環轉、飛向成功。整體設計新穎獨特、色彩豔麗適合各年齡段人群參加。

山旅運城,第九站,絳縣——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