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元朝是不是正統?明朝初年祭祀忽必烈,嘉靖年間卻撤銷

自宋朝建立以後,中原勢弱,北方遊牧及漁獵民族卻十分強盛,最終,宋朝滅亡於蒙元之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境淪陷於異民族。到了明朝"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後,立刻就面臨是否認可元朝正統的問題,而明朝官方對此的態度是十分糾結的,這從明朝對祭祀元世祖忽必烈的態度反覆上就可以看出。

明朝初年,文人士大夫普遍認可元朝是正統王朝。明太祖雖然強調自身"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功績,但同時對自身的紅巾軍出身十分忌諱,將反元紅軍定為"盜賊",而承認元朝是正統。

元朝是不是正統?明朝初年祭祀忽必烈,嘉靖年間卻撤銷

洪武六年,明朝在南京建立歷代帝王廟,其中共祭祀帝王十六名。這些帝王的選取標準十分嚴格,其中十一人是三皇五帝等上古帝王,秦朝以後的帝王僅有五人,即漢高祖,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元世祖。從這一選擇看,明初不僅承認元朝正統,而且給予很高地位。

明朝在為建廟所撰《敕建歷代帝王廟碑》一文中,解釋了選取入祀帝王的標準,稱讚漢、唐、宋、元四朝為得國正的大一統王朝,其"功德"在西晉、秦朝及隋朝之上。可見此時明朝官方對元朝的看法。

元朝是不是正統?明朝初年祭祀忽必烈,嘉靖年間卻撤銷

忽必烈

但是此後明人的觀點漸漸發生變化。有記載的第一個對元朝正統提出質疑的文人是著名的方孝孺,他在《釋統》一文中否定了那種認為"地盤大自然就是正統"的功利史觀,提出"取之不以正,使全有天下,亦不可為正","夷狄而僭中國……治如苻堅,亦不可繼統矣"。

按照這種觀點,得國不正,地盤再大也不是正統;夷狄出身,不管治理的多好,哪怕像是前秦苻堅一樣仁厚,也不能成為正統。

元朝是不是正統?明朝初年祭祀忽必烈,嘉靖年間卻撤銷

到了嘉靖年間,徹底否定元朝正統已經成為明朝士大夫的主流觀念,並因此影響到對忽必烈的祭祀。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並未新建歷代帝王廟。直到嘉靖九年,才提出要在北京建立歷代帝王廟。此時,對於是否要繼續祭祀元世祖,立即引起了爭論。翰林修撰姚淶上疏"請罷元世祖祀",稱蒙元"為中國之大仇恥","太祖高皇帝,聲罪而掃之,廓中國之妖氛,雪中國之仇恥","而今若在胡元故都崇祀元世祖,尤為不可"。

嘉靖皇帝見此,便下詔禮部複議。結果禮部認為仍宜遵循舊制,於是元世祖得以進入嘉靖十一年新建的歷代帝王廟。但是到嘉靖二十四年,禮科右給事中陳裴兩度上疏,強烈要求廢除對元世祖的祭祀,他在上疏中的觀點很能體現當時明朝士人的普遍看法:

胡元為中國之所當驅,是中國決非胡元之所當居矣;中國非胡元之所當居,是胡元 決非中國之所當祀矣。 故必除胡君之祀,而後驅胡之功彰。臣固知祀忽必烈於帝王廟者,非皇祖之本心也,是則當黜也。

元朝是不是正統?明朝初年祭祀忽必烈,嘉靖年間卻撤銷

明世宗嘉靖皇帝

此次上疏得到禮部認可,未引起任何爭議,嘉靖皇帝表示"元本胡夷",下詔廢除南北兩京對忽必烈的一切祭祀,毀去其神主,從祀的木華黎等五人也同樣廢除。至此,明朝完成了對蒙元正統論從肯定到否定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