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歷史上黎民和百姓的含義,看完後你還敢說自己是黎民百姓嗎

大家都知道,黎民百姓是對我們平民的統稱,黎民和百姓代表著同樣的意思。但最早的時候,黎民和百姓不是放在一起使用的,而且代表的群體也是天差地別。

歷史上黎民和百姓的含義,看完後你還敢說自己是黎民百姓嗎

炎黃時期,黃河流域聚集著幾個大的部落,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還有其他上百個小部落。因為蚩尤部落的九大首領均姓黎,所以當時蚩尤部落又稱九黎部族。蚩尤部落天生蠻勇,而且在兵器製造技術上比較領先,是最強大的部族,傳說“皇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

歷史上黎民和百姓的含義,看完後你還敢說自己是黎民百姓嗎

當時,為爭奪生存資源,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發生衝突,規模最大的就是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之間的戰爭。炎帝部落在與蚩尤部落的戰爭中大敗而逃,蚩尤帶領部族追殺到逐鹿一帶。面臨部族滅亡危機的炎帝與軒轅皇帝聯合其他中小部落形成部族大聯盟,共同抵禦蚩尤。最後炎黃部落大聯盟與蚩尤在逐鹿一帶決戰,蚩尤部落大敗,蚩尤被殺,整個部族淪為奴隸。

歷史上黎民和百姓的含義,看完後你還敢說自己是黎民百姓嗎

因為炎黃部落大聯盟由上百個大小部族構成,所以統稱為“百姓”,而戰爭中被俘虜的九黎部族就被稱作黎民。因此,在炎黃時期,黎民就意味著是奴隸,而百姓則代表奴隸主。那後來“黎民百姓”為什麼又成了平民的統稱呢?

歷史上黎民和百姓的含義,看完後你還敢說自己是黎民百姓嗎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奴隸的地位有所提高,到西周時期,“百姓”成為貴族的統稱,而“黎民”中有很多已經成為了自由民,“黎民”這一稱謂遂包含了自由民、奴隸和農奴。“黎民”與“百姓”的對立就是平民與貴族兩大階級的對立。到了春秋時期,隨著土地私有制出現,貴族世襲制遭到破壞,“百姓”作為貴族的地位慢慢降低,失去世襲土地的“百姓”逐漸也變成了普通平民。因此,後來“黎民”與“百姓”就成了普通平民的統一稱謂。

你還覺得自己是黎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