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市交通委:外埠車限行措施不會影響正常來京車輛丨政解

明年11月1日起,外地牌照車進北京六環和通州須辦理“進京證”,每車每年最多可辦12次,每次使用期限最長7天。非京牌車違規上路和停放都有罰則。

剛剛,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發佈《關於對部分載客汽車採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並就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政策解讀。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每輛車每年可以在辦證範圍內通行的時間為84天,佔全年時間的23%,不會影響正常來京外地車輛。

1、為什麼要限制辦理進京通行證的次數?

市交通相關負責人表示,進京通行證是外埠號牌車輛臨時來京在本市部分區域內行駛的憑證。目前日均辦證數量已突破13萬張,平均每週辦理91萬張。根據對近12個月的數據分析,約70.9萬輛外埠號牌車輛連續辦理進京通行證長期在京使用。

據監測和調查,近年來部分本市常住人口為規避小客車調控政策轉而在外省市登記上牌,月均超過3000輛,嚴重影響了本市機動車總量調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城市快速路上行駛的車輛中外埠客車佔比高達10%;五環路內居住區停放車輛中外埠客車佔比為5%至13%,五環路外已達到15%至29%。外地車本地化的情況已十分突出,越來越多的外埠號牌客車長期佔用本市道路資源和停車資源,不僅加劇了交通擁堵、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運行壓力,也使得本已十分緊張的停車資源更加緊缺,同時還增加了機動車尾氣汙染。

因此,綜合考慮外埠號牌車輛臨時來京辦事、旅遊等剛性需求和城市綜合承載力的客觀約束,決定採用限制辦理進京通行證次數的方式,加強進京通行證管理。

2、為何將通州納入外地牌照車輛限行範圍?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2016年—2035年) 》明確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為北京新兩翼中的一翼。要以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市交通相關負責人表示,把通州區納入需辦理進京通行證的範圍、與中心城區採用同等管理標準,是加強區域交通環境綜合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實推動通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3、限制辦理進京通行證的法律依據是否充分?

市交通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採取疏導、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

此外,依據《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本市根據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和本市大氣環境治理目標,對機動車實施數量調控”;第七十一條規定:“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在一定區域內採取限制機動車行駛的交通管理措施。”

4、限行措施是否會對外埠號牌車輛正常來京帶來不便?

市交通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出臺的管理措施對於正常臨時來京辦事的人員沒有影響。《通告》規定,每輛外埠號牌車輛每年可以辦理12次進京通行證,根據實際需要,既可以連續申辦,也可以每月或不定期申辦。進京通行證每次最長有效期為7天,每輛車每年可以在辦證範圍內通行的時間為84天,佔全年時間的23%,可以滿足臨時來京辦事、旅遊等需求。

5、政策出臺後,如何加強執法?

有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政策落地實施,公安交管部門將在強化路面現場執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全市非現場執法監控設備,大力推進信息數據技術與交通執法實戰全面融合,通過車輛通行證辦理數據與前端執法設備採集信息關聯比對,實現全數字化交通執法閉環管理,有效提高執法效能和管控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通過“北京交警APP”網上辦證後,車主仍需自行下載打印進京通行證並放置於車內前擋風玻璃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