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端午節,為父母送上一份暖心的禮物

端午節,為父母送上一份暖心的禮物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作為中華傳統民俗節日,端午佳節,既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又是一個對父母長輩表示心意的機會。說到回家,你會給父母準備一份什麼樣的禮物呢?一盒綠豆糕,一包粽子,一張體檢卡……小小的禮物,既用心,又暖心。

端午節,為父母送上一份暖心的禮物

傳統節禮少不了

一提起端午節,就會想起粽子、鹹鴨蛋、綠豆糕……這些傳統的端午節禮品早已在各大超市和賣場上架銷售。

“今年端午,公司發了一點購物券,想去超市買點粽子、綠豆糕回去看父母。”家住中心城區的程女士告訴記者,往年都沒有在端午節買東西回家過節的習慣,因為父母早已經將過節的所有事物都準備齊了,就等待她回家。而現在自己已經成立了一個小家,逢年過節,就必須得帶點禮品。

記者從天潤髮超市瞭解到,早在一個月之前,這些端午禮品就已經上架營造節日氣氛。其中端午的禮品還是以各類綠豆糕、粽子為主。根據去年的統計數據,2017年該超市全市16家店,端午鹹鴨蛋、粽子、綠豆糕的銷售額分別為25.33萬、49.35萬、36.81萬。而從理念的銷售比例上看,傳統禮品的銷售額呈現小幅度下降趨勢,預計今年端午月的同類產品的銷售額將有1-3萬元左右的減幅。

“這幾天的粽子、綠豆糕每天都會賣斷貨,也就這幾天,過了端午,這些商品基本沒有市場了。”天潤髮超市負責人王朋說,除了這些傳統商品,端午節的節日經濟還會帶動相關蔬菜、水果、菸酒類商品營業額的上升。

家住歙縣王村在杭州務工的項女士就提前委託弟弟給父親買了一箱他愛喝的酒。

“我爸爸平時就愛喝點酒,自己又不捨得買好酒,給他錢也是買便宜的,因為我要端午當天才能回來,所以就提前讓我弟弟在家幫我買好。”項女士說,父親愛喝酒,母親則愛吃水果,到時候她還會買一些水果回家。但是他們都不愛吃綠豆糕,所以已經很多年沒有買過綠豆糕了。除了這些,她也按照慣例,給父母一些錢讓他們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端午節,為父母送上一份暖心的禮物

創新禮物更貼心

“今年父親節和端午節連在一起了,我準備了一個紅包,另外給爸爸買了衣服。”家住黟縣的胡歆高興地和記者分享。在胡歆的心裡,父愛如山,父親永遠是那座自己能夠依靠的大山,很有安全感。“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我結婚的儀式上,我爸把我送到老公身邊,回身跟我揮手,我哭得稀里嘩啦。後來聽朋友說我爸也哭了,之後我們看當天的照片,我看我爸的眼神裡真的是萬般不捨,萬般疼愛。”胡歆說,平時和爸爸的感情非常好,家庭的儀式感也十足。每遇重要的節點、紀念日,大家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開展活動,有時候可能只是一束花,或者一頓精心準備的晚飯,但是這種儀式感讓整個家庭都包裹在濃濃的溫情裡。“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禮物當然是不可少的,希望他們能夠喜歡我的這片心意吧。”

而對於剛剛舉辦了婚禮的張喆來說,端午節除了傳統的禮物,送給父親的另一個大禮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好女婿了。“現在每天晚上,兩個大老爺們一起吃飯喝酒,談天說地的,可嗨了!”90後的小姑娘一臉幸福地說到。

張喆,松子電影工作室負責人,也是我市本土原創網紅欄目《松子叨嗶叨》的創辦人。今年6月,她與相戀三年的男朋友修成正果,步入婚姻。張喆告訴記者,因為男朋友比她大8歲,戀愛之初,張喆的父母是不同意的。但看到小夥子為了張喆,把煙給戒了,處處表現出的真誠與愛意最終打動了她的父母。“我覺得我跟爸媽的關係就像好朋友,從小放養長大,以鼓勵為主,所以凡事都是我自己做主。接親那天,我要出門的時候我還想著我爸會哭成啥樣,沒想到他一個勁樂呵樂呵的安排樓下守門的放鞭炮,一點都沒有不捨的意思。我想這種感覺反而才是最好的吧。”張喆說。

對於想法一直較多又新奇的寶媽謝君來說,遠在深圳的她端午節不一定能及時趕回來陪父母,但是她已經早早地給在屯溪的父母準備了一份不同的禮物——中老年體檢套餐。“我婆家在福建,生了女兒後,我和孩子在孃家呆的時間比較多,我爸媽平時幫我帶孩子,也很辛苦。”謝君告訴記者,父親今年60歲 ,母親58歲,對於吃穿,他們有自己的喜好,我們尊重他們。作為女兒,當然是希望父母身體健康了,所以送他們一次全面的體檢,覺得比傳統的菸酒禮物更好一些。“他們應該很懂得我的心意,因為他們表示非常願意配合體檢時間。”

除了體檢,還有人為父母送上了一份旅遊套餐。

“父母平時都跟我們生活在一起,為我們帶孩子做家務,太累了,難得放假,我們在家帶孩子,讓他們出去放鬆一下。”來自黃山區的汪雨飛說,她為父母報了一個北京的5日遊套餐,全是老年人,節奏會比較慢。母親非常開心,為了這場旅行,已經提前購置好了新衣,準備出行。

端午節,為父母送上一份暖心的禮物

“空手上門”也歡喜

端午節,除了傳統的和緊跟時尚潮流的禮品,更重要的是陪伴。節日期間,很多晚輩都會探望老人,送的禮物也大多是這些保質期很短的速食品。太多了吃不下,吃多了會吃壞,吃不完更心疼。為了避免這樣的浪費,家住屯溪區戴震路社區的姚老就給親戚朋友發去了一封空手上門的“通知”。

“新時代第一春,黃山晨刊發了《空手拜年》一文,充分體現新時代新風貌,我非常讚賞,希望我的親朋好友,能更新觀念,在端午、中秋、逢年過節,免去向長輩送紅包和禮品,要帶頭做到‘空手拜年’、‘空手上門’讓兩手空空,身體輕鬆的拜年、過節方式,弘揚相傳!”這是姚老發給親戚朋友的通知,姚老是本刊的忠實讀者,在閱讀了今年年初記者程向陽所寫的《空手拜年》一文後,覺得非常有道理,希望親戚朋友可以配合。

其實姚老“還禮”已經堅持了很多年。逢年過節,親戚朋友們送的禮品盒禮金,他都會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根據禮品的輕重,進行現金還禮,用小紅包裝好,委託一位有威望的長輩親戚,將每個晚輩送的禮一一還回去。

“一開始也有很多晚輩不理解,但是現在基本上都能理解了。”姚老說,自己有退休工資,每個月的生活開支沒有問題,喜歡吃什麼就買什麼。而親戚朋友們送的禮品,他都吃不完。就像端午節,往年都會收到上10斤綠豆糕,根本吃不完,還要再轉送他人。非常麻煩。

除了姚老,家住綠地濱江壹號的王奶奶也格外看中端午節的陪伴。

“我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媳每週末都會來看我們,他們自己買來菜,自己做飯,吃完陪我們打打麻將聊聊天。”王奶奶說,她和老伴今年都已經80多了,在北京定居的小兒子前幾年為他們二老買了這裡的高層電梯房養老,兩人的身體都非常好,平時生活基本上是家在本地的二兒子照料,比起端午的禮物,他們更看重的是孩子們的陪伴。這個端午,小兒子也會過來,她已經在電話裡叮囑了小兒子,不要帶禮物,吃的用的都有,帶著孩子,陪他們一起吃頓飯就好。

“人間晚情重相聚,歡聲笑語勝似禮”,這是姚老寫在《通知》結尾的一句話。對於父母來說,端午節的相聚、陪伴,應是最珍貴的禮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