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電影界有個最高獎項,大家都知道它叫“奧斯卡”,獲得過歷屆奧斯卡獎項或者是提名的電影大片無不是質量上乘的大製作,也曾代表了當時電影界的最高水準,即使是過去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這些電影都會被人們稱之為經典,而且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回味,這也正應驗了:藝術是沒有國界的,當然也沒有時空之隔。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如果說,遊戲也算是一種藝術的話,在遊戲界是否又有和電影界“奧斯卡”同樣重量的獎項呢?

答案是肯定的,代表了遊戲界最高榮譽的獎是“TGA”,對於中國玩家來說,TGA的名字或許有些略顯陌生,然而該獎項從2003年首次舉辦至今已經度過了14個春秋,這個獎項的前身為VGAS,每年的年度遊戲大獎一直以來都是對當年遊戲的最高評價。

那麼從2003年一直到今天,15年來,又有哪些遊戲大作獲得過TGA年度遊戲大獎或者是提名呢?它們在你的心裡是否能稱得上經典?你又是否曾因為貧窮而與某些經典遊戲失之交臂?

2003年:年度遊戲《瘋狂橄欖球2004》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提名遊戲:

《自由戰士》

《俠盜獵車手:罪惡都市》

《塞爾達傳說:風之杖》

《SOCOM II: U.S. Navy Seals》

《極限劃雪》

《星球大戰:銀河英雄》

《分裂細胞》

《託尼滑板:地下競賽》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瘋狂橄欖球2004》是至今為止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獲得年度遊戲大獎的體育類遊戲,體育遊戲一直是EA的強項,而該作在當年開創性的玩法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也正式因為如此,才在面對R星的《俠盜獵車手:罪惡都市》與任天堂《塞爾達傳說:風之杖》這樣的實力對手時拿下年度遊戲遊戲大獎的稱號。

2004年:年度遊戲《俠盜獵車手聖安地列斯》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提名遊戲:

《火爆狂飆3》

《半條命2》

《合金裝備3》

《光環2》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在遊戲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R星出品,必是精品”,這不僅僅是對一家遊戲公司實力的肯定,相比於遊戲公司的研發實力,在玩家們看來,這家遊戲公司對待遊戲的態度更為重要,而R星就是這麼一家遊戲公司,他們更喜歡把自己的每一款遊戲都看成是自己的兒子一樣,把最好的給遊戲,把最好的給玩家,寧可不出,也不爛出,這也是R星為什麼直到現在依然保持著良好口碑的原因。

《俠盜獵車手》是R星的代表作,而獲得年度遊戲大獎《俠盜獵車手聖安地列斯》更是系列中極為優秀的作品,即使是同樣製作出色的小島秀夫的《合金裝備3》,V社的《半條命2》在它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風。

2005年:年度遊戲《生化危機4》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提名遊戲:

《使命召喚2》

《超能特警組》

《戰神》

《魔獸世界》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很多人或許都發現了,曾今統治了全球MMORPG市場的《魔獸世界》也在這一年的年度遊戲提名名單之中,但為什麼獲得年度遊戲大獎的卻是《生化危機4》呢?其實這個獎頒給《戰神》《魔獸世界》和《生化危機4》三款遊戲中的任何一款都無可厚非,因為在當年這三款遊戲都可謂是開天闢地的舉世遊戲大作,而最終《生化危機4》獲得了年度遊戲大獎,或許是因為這款作為續作出現的遊戲在前三作已經很出色的前提下,依然做出巨大的突破,如果將這個獎看成是一個“鼓勵獎”也不為過,鼓勵續作不要墨守成規,鼓勵創新突破。

2006年:年度遊戲《上古卷抽4:湮滅》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提名遊戲:

《戰爭機器》

《吉他英雄2》

《大神》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上古卷軸》系列在遊戲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爆炸的口碑,玩家們更喜歡親切的叫它一聲“老滾”,它被稱為歐美三大RPG遊戲之一,老滾玩家遍佈全球,而且數量龐大,時至今日,6年前的老滾5依然是活躍度極高的一款RPG遊戲,在各大遊戲媒體網站首頁,無論何時,總有老滾的一席之地。有《商賈卷軸4:湮滅》出現,那麼年度遊戲的大獎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儘管《戰爭機器》和《大神》是那麼的出色。

2007年:年度遊戲《生化奇兵》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提名遊戲:

《光環3》

《質量效應》

《橙盒》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質量效應》素來以精彩的故事和精巧的設計而聞名(那時候還沒有《質量效應:仙女座》,所以不在討論之列),《光環3》作為系列三部曲的終章,精巧的故事設計和開放式的結局設計,同樣牽動著玩家們的心。

《生化奇兵》同時是講了一個精彩的故事,而它最終脫穎而出靠的並不是故事本身的精彩,而是講故事的方法上的全面創新——它將一個完整的故事拆解成了許多的線索融合於遊戲之中,玩家們需要通過不斷探索將一點點的信息拼湊在一起才能展現一個完美的故事,這才是遊戲的樂趣,而不是像電影一樣將所有的劇情都平鋪直敘的灌輸給你。同樣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從一個說書人口裡說出來,和從一個普通的人口裡說出來,在聽者看來就成了兩個故事,失去了懸念和探索的遊戲,就是去遊戲的靈魂,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沙盒、開放世界、探索、互動等成為了遊戲大作的核心元素的原因。

2008年:年度遊戲《俠盜獵車手4》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提名遊戲:

《輻射3》

《戰爭機器2》

《小小大星球》

《合金裝備4:愛國者之槍》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2008年,我們熟悉的口碑大作《輻射3》、《GTA4》、《戰爭機器2》、《合金裝備4》都在這一年發售,這也就註定了這是競爭非常激烈的一年,最終獲年度遊戲大獎被《GTA4》收入囊中。如果說《戰爭機器2》、《合金裝備4》與《GTA4》相比或許還略有差距的話,那麼《輻射3》一定有足夠與《GTA4》對抗的實力和資格,對於這個結果,很多玩家表示不服,但年度遊戲大獎只有一個,頒給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更喜歡哪個,這個獎在心裡比在眼裡更有意義。

2009年:年度遊戲《神秘海域2》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提名遊戲:

《刺客信條2》

《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

《求生之路2》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2009遊戲商業化和工業化的苗頭已經顯露,所有提名的遊戲中,有4款都是系列續作,大型遊戲公司都開始走上工業化的流水線遊戲製作模式,很多公司都走“固本拓新”的發展路線,與其冒風險開發新的遊戲ID,不如在已經有口碑的遊戲ID之上開發續作,至少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已經有了名氣,這些大公司不會急著需要一款曠古絕今的驚世大作來一鳴驚人,他們更看重的是相對穩定的利益,雖說續作也可以創新,但是總歸不能徹底跳出前作的桎梏。

15年來的遊戲界“奧斯卡”精品大作,你錯過了哪些?(上)

這一年的所有提名遊戲,帶給玩家們驚喜並不多,不會數3的G胖帶來了升級版的《求生之路2》,育碧的《刺客信條2》較前作做出了不少優化,驚喜尚有,動視的《使命召喚》也是平平無奇,如果非要在這些遊戲中評一個最佳的話,或許《神秘海域2》的電影話敘事風格帶給玩家們帶來的更多的震撼是其勝出的原因。

2010年之後,電子遊戲進入了非常迅猛的發展時期,那麼2010年至今,哪些大作曾獲得TGA年度遊戲或者提名呢?下一篇內容為玩家們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