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親戚家孩子被老師打了,要不要去教育局告!我說:走!告死他!

以下事件內容,根據真實口述整理:

一個親戚的孩子在縣城某小學讀三年級,一天孩子被班主任老師打了兩巴掌,他氣呼呼地找到我,問我要不要去學校或教育局告那個老師。

我:當然可以去了呀!去哪裡都行。走,現在就去,告死他!讓他吃不完兜著走!這樣可以不?

他:只是想給點教訓,沒想整那麼狠。

“教訓”完了呢?什麼結果你考慮過沒有?

不同的是教育局查實後,你的怨氣出了,心裡找回點平衡,老師被全縣區或全校通報批評,或更嚴重的處分甚至丟工作。相同的是,在這個學校也好,甚至整個區域內,你,你的孩子和老師都“紅”了!

親戚家孩子被老師打了,要不要去教育局告!我說:走!告死他!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接下來還會遇到什麼?孩子終歸還是要上學的。

第一種情況:孩子還在原班,教師沒被調離,還是你孩子的老師,這是可能性最大的結果。以後怎麼相處?我不想說老師有多偉大,畢竟都是凡人。在有前車之鑑,切身經歷之後,老師會對你的孩子是什麼態度?絕大多數老師會求自保,以後跟你孩子相安無事。至於孩子作業寫不寫,寫得好不好,上課聽不聽,只要不影響其他學生在校的正常學習生活,相信這個老師包括其他老師也是懶得去多管你家孩子“閒事”。都怕再引火燒身。在學生中呢?你家孩子還有幾個學生敢在一起打成一片的?孩子在學生中也會被孤立。最後影響的是誰?

親戚家孩子被老師打了,要不要去教育局告!我說:走!告死他!

第二種情況:孩子還在原班,教師被調離該工作崗位。對你家孩子的影響,跟第一種情況差不多。新接手的老師,不會從外校半路再調來一個老師,只能是學校內部。對這事件也是知情人,有幾個願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呢?總不能萬一哪個地方不能面面俱到,也被投訴。關鍵還是自保,至少沒有哪個老師願意為管理學生嚴格,讓自己名譽掃地甚至丟工作。拿不起來,放下總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中途換老師,影響的不是一個學生,而是全班學生。

親戚家孩子被老師打了,要不要去教育局告!我說:走!告死他!

第三種情況:會不會因為這個事情,你讓孩子轉班或轉學?轉班?還有哪個老師願意接手你的孩子?顯然可能性不大的。轉學?可以啊,你只要耗費得起!結果孩子到一個新環境中,你覺得需要多久他能適應?孩子半途轉學,是很大的忌諱。你願意讓這件事不斷的在造出對孩子不利的更多的連鎖效應嗎?

對於你自己來說,你應該在你的圈子裡也紅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想一想把事情越搞越大,你在你的圈子裡會給大家帶來怎樣的認識?你這麼不分青紅皂白的去告人家,你這不是護短嗎?包括我以後都不敢跟你多處啊,哪天不小心把你得罪了,還不立馬跟我翻臉啊?

所以說,把老師放一邊先不考慮,這麼做不管是對孩子,對自己,不利的影響都是很大的。難道只為那一口所謂的怨氣?

親戚家孩子被老師打了,要不要去教育局告!我說:走!告死他!

面對孩子教育問題,一定要冷靜。尤其是在老師管理孩子的過程中,出現的這種情況,衝動肯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會讓問題更復雜。最好的辦法,應該直接找老師,就事論事,不是去找麻煩,而是和老師好好談一下,弄清事情的原委,然後進一步溝通一下孩子教育和管理的問題。如果真是老師的錯,我相信他會意識到這個錯誤,會給你和孩子賠禮道歉,以後在教育中會改進,除非你家孩子遇到一個蠻不講理的老師,那就另當別論。但是有多少老師是蠻不講理的呢?你家孩子什麼情況,你自己還不瞭解?如果是孩子的錯,需要做的是如何和老師一起,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改正錯誤,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從老師的角度來說,老師是很願意和這樣的家長打交道的,以後對孩子會另眼相看,照顧有加,看似的壞事,也會變成好事。關於孩子教育問題,跟老師經常保持溝通,慢慢老師也會變成朋友。你是願意多結一個結,還是願意多交一個友呢?自己選擇吧。

“不多說了,我去找孩子老師聊聊去。”

親戚家孩子被老師打了,要不要去教育局告!我說:走!告死他!

編後:套用那句老話:家庭和學校教育不了你,未來社會或監獄會教育你。沒有懲戒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適當的懲戒,更利於孩子的發展。法國著名社會學家涂爾幹(Durkheim. E.)在《道德教育》一書中曾深刻地指出:“為紀律賦予權威的,並不是懲罰;而防止紀律喪失權威的,卻是懲罰,如果允許違規行為不受懲罰,那麼紀律的權威就會為違規行為所侵蝕”。有遠見的教育者會意識到,只要存在利益紛爭,社會就不可能沒有規則和懲罰。為了讓學生在未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管理,我們必須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面對失敗和懲罰,為學生在未來能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失敗、懲罰。只有這樣,學校才能為創建一個健康而進步的未來社會發揮其積極的導引功能。!而只會溺愛護短的家長,是在造孩子的孽,也是造自己的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