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2018-05-31:養豬生產體系生物安全構建……

在豬場,生產性能和效益的限制因素有很多,但影響經濟效益的主要是幾種病毒性疾病:藍耳、豬瘟、偽狂犬、口蹄疫、流行性腹瀉!在美國,養豬業每年因為藍耳病的原因,養殖生產效益損失估計高達6.64億美元。”中國的養豬業規模是美國的5-6倍損失會更大!這些病毒性疾病就是問題所在!

生物安全的是什麼?生物安全是一種理念或態度,一項以保持並改善畜群健康水平為重點、防止引入新病源的舉措。而生物安全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顯而易見,防止病原體的引入或傳播!要想實現生物安全,豬場工作需得有重點,就必須預防—評估健康風險,設立並將其最小化!

2018-05-31:養豬生產體系生物安全構建……

主要的風險因素

農場場址選擇:選擇大於努力

農場佈局設計:好的設計便於管理

後備種豬引進:隔離和馴化是重點

車輛運輸管理:重點監控

人員執行監督:不斷評估

生物安全體系是豬場一直關注的問題,到底如何才能構建好的生物安全體系?針對這個問題大家需要明白,沒有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只要不斷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生物安全體系基本的原則是什麼?(1)豬場和豬群的健康等級:健康金字塔;配懷舍→產房→保育舍→育肥舍→出豬臺;(2)生產區、生活區和管理區應嚴格分開髒區與淨區概念(必須要有明確分界線 );(3)豬群單向流動不可逆原則:豬群和人員流動遵循同一方向。生物安全理念轉化為實際措施是非常複雜的一項工作,養豬生產體系生物安全構建非一蹴而就之事。

我們結合PIC的生物安全體系來看:

在農場廠址選擇方面,“PIC 千點評分系統”是生物安全風險管理工具!按照嚴格的評分標準選址!

農場佈局設計方面,PIC對於邊界圍欄、入口、裝卸豬設施、洗澡保溫設施、車輛管理、門衛功能區劃分、進豬-出豬臺管理、中轉料塔都有嚴格的一套標準。

在後備種豬引進方面,選擇合適的隔離舍;運輸後30天的隔離/檢疫期;密切觀察臨床症狀如果有臨床症狀,可以進行特定的採樣;種豬到達3周後,對關注的疾病進行檢測;獸醫對最終的隔離解除具有最後的決定權。將引進後備母豬緩慢暴露在受方豬群中存在的病原面前,並使其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恢復和建立免疫力;病毒的排毒期適度和足夠時間恢復;密切的臨床監控,暴露不足會導致免疫力不足,但是病原體的過度暴露可能導致發病或死亡;後備種豬入群前PRRS和PED馴化。、

在車輛管理方面,後備種豬、後勤物資、淘汰豬、肥豬、斷奶仔豬、死豬、飼料等均是不同的!在卡車清洗這一塊PIC做足了功夫,注重洗車點選擇與設計、水壓,水溫和烘乾、卡車(駕駛室)清潔、汙染的靴子和工作服處理、運輸前的檢查、生物安全審計、定期的培訓。

在人員監督方面,培訓從場長和主管開始,逐步擴大至全員;場長是生物安全第一負責人,主管配合管理,考核場長生物安全執行力;新員工必須通過生物安全培訓後才能正式 上崗,所有人員都要樹立生物安全意識;提出問題,商討整改方案,制定時間表, 安排負責人督促工作的完成,不斷的與員工學習生物安全,尤其犯錯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