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吐辭為經、舉足為法

古人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在學生眼裡,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範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出處】

出自(唐)韓愈《進學解》。

原文: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釋義】

孟子和荀子這兩位大儒,他們一說話就能夠成為經典,一舉手、一投足就能夠被世人效法,遠遠超越常人,德行功業足以載入聖人行列,可是他們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樣呢?

【啟悟】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擔負著教書育人、傳播文明、培養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教師承擔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其個人修為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才的質量與教育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教師重要,就在於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廣大教師要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吐辭為經、舉足為法”,自覺地、高標準地去塑造自身的修為,真正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做學生景仰的引路人,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