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最富裕的清朝為什麼也有通貨膨脹

明末由於受國際白銀市場的影響,事實上白銀是升值而不是貶值,清初更是銀荒,在康熙之前基本都是升值而不是貶值的,只到乾隆時期,海外白銀大量流入,才造就白銀貶值。

最富裕的清朝為什麼也有通貨膨脹

但清朝中期確實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原因不在於銀子本身,而是在於清初人口大大增加,由於世界食品改革的衝擊和農業生產技術的大大提高,清中期人口幾乎翻了明末兩倍,造成社會需求量大大提高。那麼明清實際白銀的購買力如何?

明朝成化23年,每石折銀1兩,一石等於188.8斤,一兩等於1000銅錢,每石折銀一兩,也就是188.8斤在明末為1000銅錢,那麼再計算一下,得出結論1斤糧食等於5.3文。

那麼清朝的購買力如何?康熙末年為每升米7文錢,乾隆中期為每升米14文錢。一升基本等於兩斤,也就是說在康熙末年每3.5文銅錢可以購買1斤米,在乾隆中後期7文銅錢可以購買1斤米。在銅錢白銀在明清本身不構成多少漲跌因素的前提下,基本能反映兩朝的購買力水平。

明代的稅務到了中期後變得很繁重,明初民田每畝徵收田賦三升三合,到了1436年後,很多地方增到了八升五合,整整上升了近三倍。弘治時,夏稅增至二十餘種,秋糧增至十餘種。景泰時,明朝就廢除了以前開發荒地免稅的優例,全部依照民例徵收田賦外,還要“每糧一時,科草二束”。

而清朝統治者在這方面顧及民生比明朝皇帝好得多,大力主張人民開墾荒地,堅持免稅政策,攤丁入畝,廢除人丁稅,宣佈從公元1771年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比明朝百姓遭受的剝削少得多。

綜上所述,在康熙年間的消費水準是低於明末的,清朝的百姓比明朝還是略富裕,或者說至少保持在差不多水平。而對比政府收入,明顯清朝政府比明朝富裕得多了,清朝庫存白銀最高記錄為8000萬兩白銀,明朝最高記錄為1600萬兩,再怎麼通貨膨脹,萬曆到乾隆時期的比價都不可能相差五倍,事實上是兩倍左右。所以說,清朝是中國最富裕乃至世界最富裕的王朝一點不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