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落地成盒?幣圈先烈啟示錄!

落地成盒?幣圈先烈啟示錄!

區塊鏈作為一個剛剛有雛形的產業,由於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可溯源的特性,在諸多行業上有革命性的應用。這也就催生出層出不窮的概念,其中“公鏈”作為區塊鏈項目的基礎設施,一度是被市場熱捧的超級概念。其中的代表是以太坊,基於以太坊ERC2.0協議開發的項目目前已經多達上千種。可以講是幣圈第一大生態。而在以太坊成功的概念之上,就冒出了很多喊出“中國的以太坊”,“區塊鏈3.0”等口號的項目,那麼曾經吹下大牛逼的項目們,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一:幣圈的仲永之

那些曾經幣圈的老人們如數家珍,視做信仰的項目如今安在哉?有沒有長成我們期望的模樣?相信大家心裡是有點逼數的。

我們來看看那年紅透半邊天的量子鏈(QTUM),小蟻鏈(NEO)們現在都怎麼樣?

落地成盒?幣圈先烈啟示錄!

落地成盒?幣圈先烈啟示錄!

落地成盒?幣圈先烈啟示錄!

落地成盒?幣圈先烈啟示錄!

從代幣價格,搜索熱度,論壇活躍度方面考慮我們都可以很明顯看到,明星項目們落地之後視乎並沒有帶給我們想象中的爆發。反而是漸漸離開公眾的視線。

這裡面一是很多公鏈項目所謂落地後並沒有形成自己的生態,沒有具體的基於該公鏈的項目能夠在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同時團隊在生態建設上似乎也並不上心,單純為了開發公鏈而開發公鏈,像量子鏈的主網從17年的十月份上相在網到後,主要方向就是在賣他們家的礦機,小蟻團隊正在為他們的第二項目本體ONT大肆宣傳,至於公鏈,因為已經落地沒有了想象的空間所以變成一盤冷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曾經的明星項目就這樣慢慢淡出公眾的視野,最後會變成怎麼樣已經沒有人去關心了,除了套牢的韭菜們偶爾還會焦慮地看看行情,沒有人回去在乎當初項目方承諾的東西為什麼一點都麼有兌現呢?其實很多參與者甚至都不一定了解這些項目到底是幹嘛的,這要漲就追,能賺錢就行。

除了極個別的項目比如:以太坊外,一旦落地就被市場跟甚至是項目方自己放棄,似乎變成一種宿命,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講及時落地成盒。

二:畸形的市場下的犧牲品。

落地成盒的背後其實是遵循著一套市場邏輯運行的結果,技術本身並沒有過錯,錯的是這個畸形的市場環境。

落地成盒?幣圈先烈啟示錄!

市場對於項目的預期並不是根據項目落地後能產生多的實際價值能給投資人帶來什麼樣的回報,我們以量子鏈為例,量子鏈的眾籌價格是每個幣2.02元人民幣,一共籌得11000個BTC跟75000個以太坊,按照今天的市場價格計算量子鏈在私募階段一共籌集的資金就有7.3億元人民幣之巨。如果按照正常的市場邏輯算的話,投資人的收益是要等到項目落地後開始正常運營,之後再從項目的收益中間獲得收益,按照今天量子鏈的項目運用情況來看,要想靠公鏈從市場收回7.3億元人民幣怕不是要等到天荒地老?

但是作為量子鏈的早期投資者早就賺得盆滿缽滿。作為投資人手裡的股權憑證,量子鏈的token,從2.02人民幣一枚的初始價格到歷史最高點是87美金也就是570元人民幣附近,這裡面溢價多少倍各位可以自己計算。

那麼項目本省並不賺錢,那幾倍倍的溢價從哪裡來呢?既然眾籌加炒概念就能讓項目在空氣階段就溢價幾百倍,那還有誰去用心做項目呢?換個新概念繼續玩不就夠了嗎?這就是今天幣圈在過去的真實寫照。

所以小蟻還又開始搞ONT本體,畢竟動不動就是幾百倍的市場回報率,認認真真的幹什麼事能有這樣的市場回報?

畸形的市場催生出的畸形項目,過度的炒作早就榨乾了一個項目所有的潛力,這就導致項目一旦落地,就變得無人問津。畢竟失去鼓吹跟想象空間的項目,拿什麼去支撐他幾十上百億的市值呢?

三:幾點教訓

落地成盒?幣圈先烈啟示錄!

幣圈的套路跟背後的邏輯相信打擊比我更加清除,現階段仍然還是處於炒概念的階段,那麼作為廣大的韭菜朋友們能漲點什麼教訓呢?我覺得有以上幾點。

一是:已經接近成熟的項目不要輕易去碰容易像上述一樣踩雷

二是:現階段能夠真正應用到實體經濟上的比較應用其實很少,公鏈項目多是炒概念,不要輕易碰

三是:牛市比的是梭哈的勇氣,熊市比的市耐性,誰先交籌碼誰就出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