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直接關係,這可是咱們中小學課本都蓋章認定過的事實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但是,還有比紀念屈原更早的端午傳說。

臺駘

汾河是太原貫穿南北的母親河,太原人過端午節就和汾河水神臺駘有關。

作為上古時代中國傳說中的人物,是中國歷史上成功治理江河的始祖。據說臺駘治水時摸著天上的星辰來劃分地上的水路與疆域,早在大禹治水前就已奠定了山川。

當時臺駘為疏竣汾水,帶領百姓開鑿靈石口,誰知這山白天挖下去,夜間便又長起來。無奈之下,臺駘和百姓只好白天黑夜挖山不止。時值炎夏,晝夜幹活的臺駘和工匠們忍著酷熱和辛勞,卻依然沒有停下一刻。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臺駘廟)

臺駘母親得知後,心疼兒子和工匠們夜以繼日地幹活,就組織了村裡的婦女,將晉陽湖邊的紅棗、糯米用葦葉包成粽子,煮熟後連同雄黃酒,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丟進汾河裡,順水漂流而下。

下游的工匠們從河水裡拾起上游漂下的粽子和雄黃酒,酒足飯飽體力倍增,也更堅定了開山掘石的信心,不久就鑿開了靈石口。臺駘率眾人把汾河水引入黃河,水底現出了萬頃良田,這片土地就是今天的太原。

人們為了感激臺駘的恩德,此後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飲雄黃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曆史。端午紀念臺駘的說法,早於屈原,早於伍子胥,卻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百姓對忠臣良將的敬仰和紀念。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因為治理汾河的巨大功績,臺駘被尊為汾水之神

介子推

晉文公重耳與大臣介子推流亡在外十九年,介子推為了讓晉文公有飯吃,曾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可謂忠誠信義一片丹心。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流離失所,輾轉各地,重耳終於得見天日回國做了國君。按理說,曾對自己鞠躬盡瘁的介子推絕對是加官進爵的第一人選,可重耳偏偏得了“短時失憶症”,封賞名單裡唯獨不見“介子推”三個字。

換作別人,可能會敢怒而不敢言。可介子推不是別人,他憤然寫下《龍蛇之歌》吐槽一番後,就揹著老母親跑到綿山隱居起來。

重耳讀過此文,“失憶症”一秒治癒,想起介子推對自己的掏心掏肺,追悔莫及。為了表示自己不是知恩不報的小人,重耳親自去綿山請介子推出山,誰知被介子推堅決拒絕。

重耳覺得自己也太沒面子了,不請介子推出山自己實在沒臉回去,於是放火燒山,準備逼介子推出來。結果……火燒了三天,介子推抱著大樹和母親被活活燒死,至死也沒有踏出綿山一步。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重耳這下徹底服了介子推,卻也悔之晚矣。只好下令每年的五月初五不得生火,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粽子作為寒食的一種,五月初五端午食粽子就一直流傳了下來,綿山的秀麗風光也因為介子推的忠義之心有了不朽的靈魂內核。

常遇春

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一生戰功赫赫戎馬疆場,然而,傳說中他卻有著一段離奇的身世。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相傳常遇春的母親是一隻白色人熊,在山上偶遇了進京趕考的文弱書生,一見鍾情後,人熊把這位書生強行拖進了山洞。

迫於人熊的淫威,書生只好“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不僅和“異族”成了婚,還在不久後晉級成了常遇春的親爹。

從進洞後就一直策劃著逃跑的書生,終於在人熊疏於看管時逃了出來,但他不是一個人,而是帶著兒子一起逃離了那個可怕的是非之地。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人熊窮追不捨,卻還是眼睜睜看著老公和兒子的小船漂到了對岸,悲痛之際,人熊投水而死,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常遇春成人後,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就會投粽子於水中祭奠母親,雖然母親是“非人類”,但常遇春並未嫌棄,反而思母情深,更顯孝心。

端午的真相,居然不是紀念屈原!你被教科書騙了多少年?

傳說真假尚不可知,但是這些讓我們可以在端午度過一個美好小長假的先輩們,實在是我輩應當感激於心之人。

屈原也好,伍子胥也好,抑或臺駘、介子推、常遇春,人們紀念的,總是心懷天下為國為民的人。

端午安康,酒暖粽香,每一個為祖國前進做出貢獻的人,都配得上“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