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風險提示」警惕“套路貸” 引發財務損失!

「風險提示」警惕“套路貸” 引發財務損失!

「風險提示」警惕“套路貸” 引發財務損失!

近年來,全國出現“套路貸”的民間非法放貸新形式,出借人以借款為名行非法佔有財富之實。此類犯罪通常是團伙作案,擅長偽造證據,對百姓的財產安全造成極大損害。法官建議,貸款應找合規機構,不能貪圖“套路貸”放貸人攬客時聲稱的“低門檻”,否則可能引發慘重損失。

高息無牌 緊盯房產

本來只想借60萬元用於生意週轉,最終卻借了200萬元,還抵押了房產。這是近日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套路貸”案件。

陸某2016年起向戴某陸續借款60萬元,年化利率100%。到2017年3月,應還款金額翻了一倍,但陸某無力還清。於是,戴某要求其提供房產作為擔保繼續借錢,借款200萬元。當陸某實在無法還款時,戴某要求法院強制執行收回其房產,套取房產之意圖窮匕見。無奈之下,陸某將戴某告上法庭。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厲莉近年來審理多起此類案件,她表示,“套路貸”作案有以下特點:

首先,“惡人先告狀”。既有借款人發現自己被“坑”後狀告出借人的,也有違規放貸團伙狀告借款人借錢不還的。

其次,沒有牌照,高息放貸。100%左右的年化貸款利率並不罕見,放貸者均無小貸牌照,遊離於監管之外。

第三,以套取財產為目的,盯緊借款人房產。許多案件中,放貸人都會以各種理由引誘或要求本來無須抵押房產的借款人抵押房產,以便套取房產。

第四,團伙作案。此類案件往往是由少數真實出借人幕後操盤,僱傭一批人作為銷售人員,散佈貸款信息,以銷售員名義出借資金。

“套路貸”行為人連環造假

厲莉介紹,此類案件審理過程極為複雜,“套路貸”行為人往往作案手段高超、連環造假。

首先,合同上的出借人並非真實資金出借人。

其次,實際借款金額和貸款利率成“懸案”,原告被告各執一詞。

再次,銀行流水造假。在戴某試圖套取陸某房產的案件中,兩人簽訂了200萬元的借款合同,法院發現,戴某將錢分6次轉入陸某賬戶,此後,這筆錢又全部轉到其他銀行卡上。表面上看,陸某得到了借款,之後又把借款轉走作為他用。然而陸某得到錢後,又把錢原原本本轉給了戴某,相當於沒有借到錢,銀行流水實質上是在製造假象。

厲莉表示,對於放貸環節中存在的某些情形能否認定為犯罪行為,目前並沒有詳細法規加以明確。有業內人士認為非法放貸可以被判非法經營罪,而根據刑法第225條列出的4條對於非法經營罪的認定情形,非法放貸不屬於前三條的任何一種,只能歸類於第四條“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但這一定義也比較模糊,業內長期以來對非法放貸是否屬非法經營罪存在爭議。

提防低門檻貸款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接到放貸推銷電話。不少放貸者甚至還會通過各種渠道請求添加微信好友。實際上,這背後都潛藏著“套路貸”風險。

“不要被低門檻的貸款所誘惑,雖然表面上說不需要抵押、即時放款,但背後都是陷阱。”厲莉說。她建議,如果要貸款,一定要找有金融牌照、合法經營的機構。

同時,厲莉提醒,借款人簽訂貸款合同時,要有法律意識,注意每一個條款,拒絕簽訂沒有詳細信貸信息的“空白合同”、以防對方誇大借款金額和利息。同時,借款人自己也要持有一份合同。如果對方表明不願意給,那麼背後就很可能有“貓膩”。

“‘套路貸’行為人往往最初會花言巧語引人上鉤,引誘借款人抵押房產時,嘴上卻說是‘走形式’‘不會真正要你的房’。這些話都不能輕信。”厲莉說。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王巖提醒,即便是找到了有牌照的小貸公司借錢,在借貸合同上,出借資金的一方必須是公司,而不能是小貸公司的某個員工,以免落入陷阱。否則,一旦出問題,公司一般會聲稱是員工私人行為,與公司無關。

專家提醒,受害人一定要具有法律意識,遇到“套路貸”行為人的催債時,應第一時間報案。已經超額支付利息和費用的受害人,可以要求非法放貸者返還款項。

《中國信用》

感謝您關注《中國信用》,和我們一起見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動態新進展新態勢。公眾號運營以來收到了很多用戶的支持和建議,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在這裡《中國信用》編輯部對大家表示真摯的感謝,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為了更好地向大家提供資訊服務,我們針對這段時間大家提出的疑問和建議,對一些事項做統一的答覆和說明,主要有以下幾條:

掃右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信用”,或點擊屏幕右上角選擇查看公眾賬號,點擊關注,也可查找微信公眾號“中國信用”加入我們。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發送給朋友或朋友圈。

歡迎大家提供報道和稿源線索,或對雜誌提出寶貴建議,可在微信後臺與小編們即時互動,也可通過編輯部郵箱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如何訂閱雜誌

請諮詢010-56805037或010-56805193。

(責編/製作 王礫堯 審讀 劉夢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