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創業板公司未納入“入摩”名單或只是暫時的

創業板公司未納入“入摩”名單或只是暫時的

5月15日凌晨,美國MSCI(明晟公司)公佈半年度指數調整的結果,MSCI中國A股納入指數中將會增加11家公司並剔除9家公司。至此,234家上市公司名單出爐。但在234家標的公司中,創業板公司無一入圍。筆者以為,創業板公司未進入標的公司名單,或只是暫時的。

自2013年進入MSCI的觀察名單後,從2014年開始A股向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發起了衝擊,但前三次均無功而返,起到去年6月份才闖關成功。從納入的上市公司數量看,中金公司此前預計將會有229只公司納入,但實際上公佈出來的有234只,也說明了MSCI對更多A股上市公司的認可。

234家公司中,滬深主板公司達200家,深市中小板公司為34家,佔比14.53%。數據說明,中小板公司的覆蓋率較低,而上證50、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中的核心公司基本都囊括其中。

進入名單的上市公司,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首先應是滬深股通的標的股票,這樣有利於境外資金的進出。其次是不能隨意停牌。如果某上市公司出現連續停牌50天的情形,將會被剔除。像萬科這樣的優質公司,因為籌劃重組停牌,去年就曾被剔除在名單之外。此外,標的公司的市值不能波動太大。入圍名單的個股中,雖然包括銀行、保險、券商的金融股是絕對主力,但像太平洋、國海證券與東北證券此次被剔除出名單,與其市值波動太大不無關係。

整體而言,納入名單的上市公司存在明顯的特點。一是流通盤較大,流通性較好。像工行、建行、中石油等公司都被納入,與其流通盤大,市場流通性較好關係密切。二是業績較為穩定。上證50成分股、滬深300指數核心股票,包括入選的中小盤股票,基本上都是些業績較為穩定的上市公司。三是藍籌股、白馬股入選概率高。從QFII進入中國市場的操作看,其買入的大都是些藍籌股與白馬股。A股“入摩”納入的股票,顯然會沿著這一思路,也符合境外成熟機構的胃口。

但創業板公司並不具備這些特點或優勢。創業板公司一般流通盤較小,不利於大資金的進出,且業績不穩定,常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而且,從創業板成立以來的表現看,個股被操縱現象嚴重,股價暴漲暴跌成為常態,這也導致創業板公司的投資安全性不高,這些都是阻礙其“入摩”的主要因素。因此,創業板公司無一入圍並不意外。

但這並不等於說,創業板公司目前沒有入圍,今後也不會入圍。由於中國A股市場還是一個新興+轉軌的市場,市場表現得不成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市場監管的強化,A股逐漸走向進步也是可以預期的。而且,隨著創業板公司的不斷髮展,如今的小盤股今後通過送轉也可慢慢成長為大盤股,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可慢慢實現穩定,這一切都將為創業板公司的入圍創造良好的條件。

而從境外市場的經驗看,幾乎所有上市公司全部納入也是可期的。比如我國臺灣市場。從1996年的首次納入至2005年的全部納入,中間經歷了近10年的時間。目前A股納入的只有234家上市公司,隨著國際投資者對A股市場關注度的提升,以及其投資的需要,今後更多A股上市公司被納入MSCI指數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這過程中,不排除會有創業板公司現身其中。特別是,如果A股在今後也被全部納入的話,創業板公司的納入也就不會存在任何問題了。當然,所有這一切,主要取決於A股市場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