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水滸》裡最逍遙的那個好漢,身為道士卻不羨神仙羨強盜?

《水滸》裡最逍遙的那個好漢,身為道士卻不羨神仙羨強盜?

梁山108將中,公孫勝是一位頗有個性的人。他是個道士,但卻不以修道成仙為己任,偏要入江湖走一遭,在梁山上佔得強人第四把交椅。在功成名就之後,他又能適時身退,帶著梁山上收的徒弟,迴歸仙壇。這種想來則來,想進則進,想退則退的本事,本身就夠令人羨慕的,因而他較大多數梁山好漢有了較不錯的結局。

《水滸》裡最逍遙的那個好漢,身為道士卻不羨神仙羨強盜?

不羨神仙羨強盜?腦子進水了麼?

當公孫勝還處於人生“青澀”階段的時候,他會為製造一起打劫案而激動得睡不著覺。他的出場帶來了一場大案,確切的說,他滿懷熱情投入到一場振奮人心的犯罪活動當中。

他主動為晁蓋提供了關於生辰綱更為詳實可靠的情報。從側面可見梁中書的保密工作做得是多麼差勁!生辰綱還未出發,連遠離紫陌紅塵的道士都探聽到了相關細節。公孫勝的加入,讓打劫方案變成了金星口中的“完美”,具備了可操作性。

凡事都有代價。參與犯罪活動的代價就是讓這位本該雲遊四方的世外之人成了亡命天涯的逃犯。公孫勝屆時第一次展示了他的專業技能:道法,擊敗了前來追捕的官兵,讓《水滸傳》蒙上了《西遊記》的色彩。

之後的公孫勝作為功臣,隨晁蓋上了梁山,坐了第三把交椅,完成了道士向強人的身份轉變。

《水滸》裡最逍遙的那個好漢,身為道士卻不羨神仙羨強盜?

為什麼公孫勝不做“神仙”卻要當“強盜”?也許他當道士並非出於本願,或者是塵緣未斷,仍保留著“入世”之心。

他身所亂世,不忍心自己逍遙世外置黎民百姓的苦難而不顧,所以他也打“不義之財”生辰綱的主意。他認為用“不義”行為對付“不義之財”,負負能得正。可是他發現生辰綱並沒有用來“濟貧”,而是成為強盜創業的“第一桶金”。理想主義者公孫勝同志被骨感的現實硌疼了,於是打算離開。

想走?呵呵,沒那麼容易

梁山敲鑼打鼓迎來了第二屆領導班子,老大是晁蓋。晁蓋是個豪傑,才能僅限於喝酒吃肉,額外有些蠻力,能搞個寶塔鎮河妖工程。作為二把手的吳用則是個做事不斷拉低別人底線的險惡之徒,和知識分子的外表極不相符。再看看晁蓋手下的骨幹成員:劉唐、白勝、阮家兄弟都是地道的流氓無產者,在行的是吃酒賭博。面對這樣的領導和同事,公孫勝又要失望了!唯有林沖是條漢子,可這遠遠不夠,無法改變梁山人的成分。

誰知情況還朝更壞的方向發展:宋江來了!宋江的到來為梁山注入了一股“有文化”的流氓氣息,嗅起來更不是味道。

宋江帶來的粉絲們有草菅人命的戴宗、精神病殺人狂李逵等。面對如此“不和諧”的人事環境,公孫勝想辭職。他知道辭職信不會被批准,因為強盜家不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他只能藉口家中有老母需要探望,一溜煙跑回了老家。

這樣一個特殊人才,梁山在用人之際怎能輕易放過?書中說:“忽一日,宋江與晁蓋、吳學究並眾人閒話道:‘我等弟兄眾位今日都共聚大義,只有公孫一清不見回還。我想他回薊州探母參師,期約百日便回,今經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來。可煩戴宗兄弟與我去走一遭,探聽他虛實下落,如何不來。’”尤其是當梁山人馬對付不了會道法的高廉時,掘地三尺也得把公孫勝找回來!

戴、李說公孫勝時,陳述了宋江充滿“基情”的相思:“哥哥在彼一日,如度一年”,大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等情人的架勢。公孫勝不為所動,他深知宋的人品,以師傅不放為由來拒絕。師傅羅真人說得好:“吾弟子既脫火坑,學煉長生,何得再慕此境?”看看,逃離梁山就是“脫火坑”,這種理念不知是公孫勝灌輸給師傅的,還是羅真人從公孫勝的彙報中自己得出的結論。最後雖然羅真人同意放公孫勝下山,還傳授了“五雷天罡正法”,但以“逢幽而止,遇汴而還”這八個字提醒公孫勝一定要找機會脫身。

公孫勝依師傅之命,找到了機會辭別宋江等人。宋江此時態度是“說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淚下。”公孫勝兜了一大圈,最後還是選擇了初心,“便歸山中,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我想這次他對生活徹底參透了,早年的理想很豐滿,然而現實永遠都是骨瘦如柴,硌的他生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