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人才培養識大學——榮譽學院

人才培養識大學——榮譽學院

浙江大學2000年率先成立了榮譽學院——竺可禎學院,從此拉開了國內高校選拔高素質拔尖學生、進行“精英化”培養、建設榮譽學院的序幕。“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學紛紛依託自身基礎,成立各具特色的榮譽學院,部分普通省屬高校也借鑑經驗,也指導性地開設了相應的榮譽學院。各式榮譽學院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欣欣向榮。那麼,究竟什麼是榮譽學院?與大學內一般學院相比,又具有哪些特點?

起源:精英教育的要求使然

榮譽學院源於西方高校的精英教育模式,是高校對優秀本科生實施個性化培養的專門機構,通過各種方式向優秀本科生提供有計劃、有挑戰的多樣化課程,創造優異的學習環境,以滿足拔尖學生的發展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精英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高校逐漸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探索精英人才教育的途徑,在已開設的“實驗班”“菁英班”“強化班”“基地班”的基礎上建立了榮譽學院,負責對上述專業班級進行教學安排和管理。隨著建立榮譽學院的高校越來越多,榮譽學院已然成為了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基地。

特徵:拔尖人才的培養模式

榮譽學院的精英追求,從其命名上即可看出與大學內普通學院的區別。在命名上,或採用高校優勢學科領域的傑出人物命名,例如北京大學的元培學院、浙江大學的竺可楨學院、南京大學的匡亞明學院;或採用高校的校園文化精神來命名,例如武漢大學的弘毅學堂、上海交大的致遠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的求索榮譽學院……雖然各自人才培養的學科領域不同,但其人才培養模式表現出相似的特徵。

一是榮譽學院均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榮譽學院中開設的“實驗班”“基地班”結合了學校的優勢學科和辦學特色,相對集中了學校的優勢教育資源。

二是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並重,為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在學生學習的前半段注重通識教育,後半段注重專業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未來發展的方向。

三是與研究生教育接軌。首先從日常教學制度來說,多數榮譽學院都會為學生配備學業導師或專業導師,解決學生學習的困惑,指導學生的發展方向,採用小班制教學,討論開放式教學,注重對學生思考的啟發。而學生也可提前享受研究生的福利,例如實驗室的准入,師生共同探討培養方案等等,並且享有豐厚而且寬泛的獎勵機制。多數高校的榮譽學院都注重培養學術人才,或者直接建立本碩、本碩博的連讀機制,或者有較多的研究生免試推薦名額。

四是動態分流機制,吸收優秀學子,分流不符合培養目標的學子。優渥的教育資源也伴隨著激烈的競爭,榮譽學院所開專業的招生錄取分數也比學校普通專業要高一些,進入榮譽學院之後,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其他一些指標對學生進行調整,同時,吸納普通班的優勢學子,極大地體現了教育公平。

總體而言,高校的榮譽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均表現出上述特徵,但因其優勢學科所在領域不同,不同高校榮譽學院的人才培養和學院建設也帶有鮮明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