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你就是故鄉的風景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於是走出鄉關,見識了大千世界;有人說,月是故鄉明,於是千里迢迢趕回故鄉。到底是外面的風景好,還是故鄉的月兒明?這似乎成了一個千古難題,至今沒有統一的答案。

這個問題,永遠也不可能有一個讓人所有人滿意的答案。因為人生活在動態之中,情隨事遷,不可能一成不變。然而,無論對於出鄉關還是歸故鄉的人來說,你就是故鄉的風景。

這個想法,是在讀了遲子建的《阿爾卡拉的王冠》明確起來的。“在塞萬提斯沒有出生前,阿爾卡拉就是阿爾卡拉。”然而,“塞萬提斯出生後,阿爾卡拉這座西班牙的小鎮,就成了一個偉大作家的藝術搖籃。”自從這個世界有了《堂·吉訶德》以後,堂·吉訶德和桑丘·潘沙就成了阿爾科拉的招牌。“塞萬提斯是從阿爾卡拉出發的,所以當他日後用如椽巨筆,為整個西班牙帶來榮耀時,四百多年後的阿爾卡拉,成了塞萬提斯的阿爾卡拉。當然,也可以說是堂吉訶德的阿爾卡拉。”這篇文章裡的金句很多,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我想說的是,這種現象在不光西班牙有,在我們中國也有。往遠了說有山東的曲阜,那是孔夫子的故鄉,兩千多年了,依然是拜謁者如雲;往近了說,有浙江的紹興,那是魯迅的故鄉,每年的寒暑假,魯迅故居是那裡人氣最旺的場所。我們可以說,曲阜是孔夫子的曲阜,紹興是魯迅的紹興;那裡的人們也可以說孔子是曲阜的孔子,魯迅是紹興的魯迅。因為他們都成了故鄉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也許有人會說,這與我有什麼關係呢?我既不是聖人,也不是名人。我的故鄉不可能因為我的存在而聞名於世,也不會因為我的消失而有什麼損失。即使如此,你依然是故鄉的一道風景。就如同一塊普通的綠地,沒有特別出奇地樹木,看上去不那麼顯眼。但要是有一棵樹倒伏了,有一處草坪枯萎了,看上去就很不舒服。所以,我們即使不能給故鄉增光添彩,也要儘量不給自己的故鄉抹黑。

我忽然有一個假想,如果塞萬提斯一生固守在阿爾卡拉;孔夫子足不出曲阜,不去周遊列國;魯迅囿於紹興,沒有東渡日本,都只在故鄉欣賞那一輪明月,會是什麼結果?

你就是故鄉的風景

照片來自網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