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當血壓高撞上血糖高,不用叫苦不迭,瞭解它戰勝它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增高,具有與一般高血壓不同的特點,如高血糖、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腎臟病變、自主神經病變等,降壓治療過程中易出現水、電解質失衡,所以在降壓藥物的選擇上也具有特殊性。高血壓又與糖尿病腎病密切相關,高血壓可加速糖尿病腎病的發展及腎功能減退,有效的抗高血壓治療可防止糖尿病腎病的進展,並可延緩尿毒症的發生。因此,早期診斷及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非常重要。

當血壓高撞上血糖高,不用叫苦不迭,瞭解它戰勝它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發病早,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以及糖尿病病程的延長而增高。糖尿病患者以單純收縮壓升高更為常見,這可能與糖尿病大動脈硬化、彈性下降,降低了血管的依從性有關。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高血壓發病情況不同,1型高血壓往往出現在蛋白尿後,2型糖尿病高血壓常與糖尿病並存或兩者間存在共同易感性。長期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都是造成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當血壓高撞上血糖高,不用叫苦不迭,瞭解它戰勝它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降壓是關鍵。據有關研究顯示,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收縮壓每下降10mmHg,可以使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微血管病變下降10%以上,嚴格控制血壓可使心肌梗死下降44%。

控制血壓,可以先從非藥物治療入手。非藥物治療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預,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戒菸、限酒、限鹽、適當運動等)和對肥胖、脂質代謝異常進行干預等。合理的非藥物治療可以使收縮壓下降10~15mmHg左右,2009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指南和2010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均建議,收縮壓在130~139mmHg或者舒張壓在80~89mmHg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進行不超過3個月的非藥物治療,如血壓不能達標,應採用藥物治療。

當血壓高撞上血糖高,不用叫苦不迭,瞭解它戰勝它

對於所有血壓≥140/90mmHg的糖尿病患者,均應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積極啟動藥物治療;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應直接使用藥物治療。

目前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鈣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與β受體阻滯劑五類,以及由上述藥物組成的固定複方製劑。ACEI代表藥物有:卡託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等。ARB類的常用藥物包括:纈沙坦、厄貝沙坦、奧美沙坦等。CCB類的藥物有:拉西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β受體阻滯劑有拉貝洛爾、比索洛爾等。利尿劑有:噻嗪類利尿劑和保鉀利尿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