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安順市實施“八項工程” 助力教育脫貧攻堅

安順市實施“八項工程” 助力教育脫貧攻堅

為深入貫徹省市脫貧攻堅部署要求,堅決落實“發展教育脫貧一批”重要任務,全市教育系統著力實施全面改薄、學生精準資助、學生營養餐“雙計劃”、校農結合、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職教脫貧、脫盲再教育、易地扶貧搬遷入學保障“八項工程”,助力教育脫貧攻堅,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

實施“全面改薄”工程。我市著力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辦好貧困地區必要的村小學和教學點,落實必需的設施設備配備和校園校舍修繕,保障基本教學需要。2018年全市計劃實施“全面改薄”項目96個、單體178個,總建築面積391649平方米,總投資33014萬元。目前已開工81所(141個單體),累計完成投資9791.6萬元,開工面積達276462平方米。

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工程。今年春季開學,全市普通高中、中職、高校按要求設立“綠色通道”保障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免費入學。“春風行動”以來全市投入教育精準扶貧資金6249.97萬元,對23136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精準資助,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失學。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入學保障工程。我市結合教育扶貧工作實際,切實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子女入學需求。今年4月,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配套項目“安順市西秀區啟新學校”已投入使用,切實保障了居住在彩虹社區的西秀區10個鄉鎮易地搬遷貧困戶子女按時入學。目前,啟新學校在校學生246人,學校教職員工34人。

實施學生營養餐“雙計劃”工程。我市在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推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質增效,涉及全市846所學校,惠及學生28萬餘人。2016年在偏遠極貧鄉鎮鎮寧自治縣簡嘎鄉和紫雲自治縣試點的基礎上,加大營養餐工程,涉及全市546所學校,惠及學齡前兒童70623名。

實施“校農結合”助力產業扶貧工程。全市教育系統,依託學校食堂供餐需求,發揮食材配送產業帶動扶貧產業發展作用,引導貧困戶生產供應,助力產業扶貧。目前,全市1376個學校食堂與貧困村、貧困戶精準對接,累計採購農產品近19.88噸,購買資金達2.5億元。學校食堂向貧困村、貧困戶採購農產品佔採購總量的比例達66%(省要求40%以上),有效帶動近萬名貧困農戶增收。

實施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我市認真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持續推進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向深度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傾斜,優先滿足緊缺師資配置需要,優先支持鄉村教師校長培訓,優先加強民族地區師資培訓。啟動2018年“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工程,全市23951名教師參加網絡研修培訓。目前,我市共89名教師獲評省級鄉村名師,8名鄉村名師入選貴州省鄉村教育家培養對象。

實施職教脫貧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為促進優質職教資源向貧困村貧困家庭傾斜,目前,全市完成中職春季招生5538人,其中招收深度貧困地區及建檔立卡貧困學生616人。向省屬16所優質職業院校輸送我市深度貧困地區學生86人。同時,大力培養貧困地區產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增強“造血”能力。

實施脫盲再教育工程。以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家長學校、掃盲班等為陣地,積極開展識字和簡單生活常識教學、種植和養殖技術培訓等工作。通過“小手牽大手”、“百校千師訪萬家”、送教上門等活動,促進脫盲對象掌握生活常識和簡單科技知識,初步掌握使用手機採集相關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文盲半文盲人員掌握漢語聽說能力。全市共有脫盲再教育對象11694人,截至目前,累計培訓達10364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