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

當年康熙皇帝為什麼不選擇在北京郊區修建行宮,而要在偏遠的關外修建這樣一個規模宏大的避暑山莊呢?這個問題可以從清初的三藩之亂說起。。。

承德避暑山莊,記載資料上又稱承德離宮、熱河行宮,坐落於河北省承德市市區東北部,依山傍水,按山形地勢修建而成。山莊佔地8460畝,環繞山莊的宮牆蜿蜒起伏長達萬米。承德避暑山莊的規模相當於2個頤和園(頤和園佔地4650畝)、8個北海公園(北海公園佔地1035畝)。中國現存的古典皇家園林中承德避暑山莊是規模最大的。避暑山莊修建時就以突出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依據自然山水的特點進行佈局,山區、平原、湖區分別借鑑塞北高原和江南水鄉的風光特點,沿湖的幾個景點更是融匯中國南北園林風格於一體,特別是借鑑了蘇杭園林的一石一木皆為景的細膩特點。承德避暑山莊於1703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二年開始大規模修建,一直到178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五年才最後建成,耗時89年,歷經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山莊內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共七十二景。雖然後來幾經戰亂和風雨,有近20個景觀破損或消失,但是這樣龐大的一處帝苑工程依然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徵。避暑山莊在清代不僅僅是一處避暑聖地,清朝許多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也都是在這裡處理的。因此,承德避暑山莊也稱得上是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個政治中心。

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

人們不禁要問,當年康熙皇帝為什麼不選擇在北京郊區修建行宮,而要在偏遠的關外修建這樣一個規模宏大的避暑山莊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清初的三藩之亂說起。

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親政不久,誅殺鰲拜,正打算削藩;平西王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起兵造反;耿精忠叛於福建和尚之信叛於廣東,史稱三藩之亂。康熙組織全國兵力平叛,戰爭打了八年,一直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才平定三藩。雖然戰爭的結果是清朝政府取得了最後勝利,但是戰爭初期吳三桂兵鋒犀利,所向披靡,攻城掠地連戰連捷,而清朝的那支曾經號稱“滿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八旗軍卻連連敗北。滿清入關短短几十年,八旗兵戰鬥力下降到如此地步!康熙皇帝從中看到了危機,為了保持滿人馬背上民族的戰鬥力,康熙皇帝決定要建立皇家獵場,用以訓練官兵。平定三藩當年(1681年),康熙皇帝親自率領八旗軍北上選址。經反覆篩選,最後在距京師350千米的翁牛特、喀喇沁等蒙古族遊牧的地方建立了木蘭圍場(包括現在的圍場縣和豐寧縣壩上地區),用於訓練八旗軍隊,並供清朝皇族和王公大臣行圍打獵。為了方便北巡,康熙皇帝在沿途修建了21座行宮,熱河行宮就是其中之一。

21座行宮大多規模較小,歲月流轉,許多行宮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了,唯獨熱河行宮規模宏大,歷經300年風雨,依然魅力無限。

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

為什麼康熙皇帝把熱河行宮修建在承德並且修建的規模如此之大呢?

承德氣候條件好,適宜消夏避暑

從行宮這個名字就為我們提供了線索。1711年(康熙五十年)熱河行宮修建工程有了一定的規模,康熙皇帝就將自己親筆題寫的“避暑山莊”鎏金銅匾掛在澹泊敬誠殿前的二宮門門楣上,從此熱河行宮就被稱為避暑山莊。

清朝首都北京遵循明朝,當時入關佔領北京是一種象徵意義,畢竟漢人比滿人多得太多了,如果形勢不好撤退也方便,後來形勢發展使清朝定都北京成了長久的打算。北京地理位置雖然也比較靠北方,但是都市繁華卻很少綠化,對於成長於關外苦寒之地的滿族權貴們來說,一到夏季還是感到天氣炎熱,難以忍受。因此找一塊避暑的地方修建一座行宮的願望由來已久。

承德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屬半乾旱半溼潤、大陸性季風型燕山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根據目前氣象資料統計來看,承德地區春季一般由4月14日至6月10日,約58天;夏季由6月11日至8月28日,約79天;秋季由8月29日至10月12日,約45天;冬季由10月13日至4月13日,約183天。

承德地區四季分明,夏季清涼,雨水相對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36.7毫米,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371.5毫米,佔全年總量的69.2%。年平均氣溫9.0℃,7月為最熱月,月平均氣溫24.4℃。比較涼爽。加上植被比較茂盛,綠蔭成廊,走在林間,即便是正當晌午也涼風習習,神清氣爽一點不覺得熱。與北京盛夏稍有活動就汗流浹背的相比,夏季承德地區簡直就是避暑天堂。

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

康熙皇帝在承德建行宮還有一個和氣候相關的重要原因就是躲避瘟疫——天花。1644年明朝最後一年三四月間,北京流行瘟疫,明朝守城兵士多數患病,每三個城垛才一個守兵,所以李自成兵不血刃就進入北京,崇禎帝吊死在煤山,明朝因此滅亡。吳三桂引滿清入關,清朝定都北京。此時天花瘟疫雖說流行過了,可是每年疫病仍有發生,生於關外白山黑水清涼世界的滿族的皇室貴胄們比關內人來說,對天花免疫力更低,更容易感染天花。天花瘟疫的流行,對八旗人丁的數量與質量絕對形成了很大的威脅:順治皇帝所生的8個阿哥6個格格,其中4個阿哥早亡,格格更是隻倖存了1個;康熙皇帝35個皇子25個公主,其中15個皇子13個公主早亡。其他皇室成員和王公大臣的子女死的則更多。所以,天花瘟疫成了懸在滿族皇室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防天花,幾乎成了清朝立國的國策之一。康熙皇帝當年生下不久就被抱出宮外,在紫禁城西華門外福佑寺 “躲避天花”。直到他2歲後染上天花,並挺過這生死劫難後,才搬回宮內,所以康熙皇帝臉上滿是瘢痕就是當年患天花留下的。清史記載順治皇帝不滿24歲就因感染天花,最後病死在養心殿。這種狀況對康熙皇帝觸動很大。康熙皇帝在承德清涼之地建行宮,也是多一處躲避天花的場所。從後來的情況看,當時這一舉措還是很有效果的。

承德地理條件優越,自然環境良好

承德所在區域當時是蒙古族的遊獵牧場,地廣人稀,農田很少,基本沒有村莊。在這裡大規模修建皇帝行宮,不會侵佔太多的民田或民居。而且這個地方有武烈河,有湖泊,有平原,有丘陵等良好的自然環境,選景空間非常廣闊,便於大規模營造皇家園林。

承德是個盆地,四周環山,各個山川交錯延伸,山嶺巖嵴互相交疊,山脊走勢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指向一處,都彷彿向著這個盆地朝拜一樣,風水上說是萬象引領,眾象朝揖,是鍾靈毓秀之地,能夠化生萬物,因此生機盎然。

四周山峰上巨石造型奇特,有的像紡錘(磬錘峰),有的像兩座寶塔並立(雙塔山),有的像和尚的帽子(僧冠峰),有的像石蛙(蛤蟆石),有的像天外飛來的彩虹(石橋),有的像五指連生(五指山)……形狀之奇特,堪稱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放眼所能看到的都能成為絕妙的景觀,透過門窗所見到的,都是自然形成的美妙畫卷。

承德河流曲折婉轉。從風水和卦象上說河流九曲連環則是龍氣聚集之象。來水悠揚從容,去水盤桓回顧,橫水彎抱如弓,平灣聚渚澄凝,水流舒緩,安全寧靜。

康熙皇帝巡遊到此,就被這裡的風景所吸引,十分滿意這裡的地理環境。

承德地處要塞,兵家必爭之地

氣候條件、地理形勢本已讓康熙皇帝心嚮往之,更好的是承德地處蒙古、遼東、北京三地交界處。距離北京不是很遠,各省督撫大臣有關國家政務的奏摺,能夠一天時間就從北京傳到承德。所以在這個地方總理萬機,處理國家的政務,與在北京的紫禁城宮中幾乎沒什麼兩樣。既能夠保證休閒避暑,又不會耽誤處理國家大事,這樣的地方簡直別無選擇。

當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時,內蒙古察哈爾部首領布尼爾乘機在東蒙遼西一帶發動叛亂,再加上沙俄帝國不斷入侵,很是令清朝政府首尾難以相顧,危機重重。康熙皇帝面對外敵內患覺得必須要增強對蒙古等地的邊防管理,並希望在北京北構築一座無形的長城。承德的地理位置處在三省交界的咽喉要道,恰好滿足了這個要求。所以修建承德避暑山莊還有很大的軍事意義,康熙皇帝自己在詩中也有表述:“不談玉宇瓊樓看,獨在遐陬理外疆。”

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

承德地處塞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在此地修建避暑山莊還可以與北方邊疆的各少數民族建立一種常來常往的友好關係。他們的首領不必長途進京,就可以與清廷在較方便的承德溝通交誼。因此,康熙皇帝等還為他們準備了各自的宗教場所,就是避暑山莊外面的廟宇。名義上是避暑,是休息,意義不止於此。餘秋雨先生曾經讚歎:康熙皇帝把複雜的政治目的和軍事意義,轉化成為一片幽靜的園林,一圈香火繚繞的寺廟……

乾隆在這裡接見並宴賞過鍔路特蒙古杜爾伯特臺吉三車凌、土爾扈特臺吉渥巴錫、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等重要人物,還接見過以特使馬爾戈尼為首的第一個英國訪華使團。

山莊修建好後,康熙皇帝共來避暑50次,乾隆皇帝則來過54次,嘉慶皇帝來過19次……他們每年大約有半年的時間要在承德避暑山莊度過。

晚清時,咸豐皇帝病逝於此,“辛酉政變”亦發端於此。從此意義上講,避暑山莊已經不僅僅是皇帝和嬪妃休閒避暑的地方了,更是曾經見證了歷史興衰的一處政治中心了。

康熙皇帝之所以選擇承德修建避暑山莊,是出於氣候條件、地理條件,當然也有政治、軍事、民族方面的考慮。但是從後來歷史的發展現實看,還是遠遠超越了當初的設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