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別再糾結國劇如何“出海”,看看《東方華爾街》就懂了

文 │ 阿Po

上海國際電視電影節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辦,從明星造訪、星光熠熠的程度上來看,或許在以往,“國際化”三個字只為電影節而準備,電視節僅似一片國際影視劇的版權交易市場。

今年變得有些不同,HBO Asia與Hulu(日本)共同製作的日本網劇《女神探夏洛克》以及FOX與企鵝影視共同製作的《東方華爾街》,將同時在本週進入完結篇,前者的主演竹內結子更在今天來到上海準備和中國觀眾一起觀看結局。

别再纠结国剧如何“出海”,看看《东方华尔街》就懂了

互聯網時代帶動劇集內容的國際化成了明顯趨勢。

只不過,自從去年《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河神》《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網劇,以海外播放權出售的形式登陸國際平臺、在中國網劇界振奮了一次人心之後,今年電視節上的國劇“大佬”在討論國劇“出海”問題時,依然僅停留在版權售賣的層面,難免令人感到悵然若失。

反觀《東方華爾街》,作為國際平臺與中國平臺共同出品並實現全球同步的首部華語劇,開播至今,豆瓣8500有效評論、評分保持在8分以上、內地網絡播放量達到1.4億等多維度數據,都算是對這個中外參與、影帝雲集的創新嘗試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别再纠结国剧如何“出海”,看看《东方华尔街》就懂了

這可能才是國劇真正在“出海”方面走出的最具突破性的一步。

阿里文娛大優酷總裁楊偉東在今年優酷春集談到《白夜追兇》的“出海”時,賦予的原因是它在用“國際語言”說中國故事,這也是FOX對《東方華爾街》寄予的初衷。

3000萬的價值

《東方華爾街》在5月24日首播的時候,騰訊視頻VIP會員可看2集,普通會員可看1集,三天內豆瓣開分8.2,很快又升到8.3,普遍反響是:劇情緊湊又刺激、調色高級、演員精彩,很久沒有看過這樣的港劇了。

3000萬人民幣左右(約4000萬港幣),是這部僅有5集的迷你劇的製作成本。單集成本高達600萬人民幣,無論在中國的電視劇還是網劇界,都是非常有分量的價格,是香港本土劇集造價的7到8倍。

這樣應該就能理解為何可以做到如此電影級別的質感,所謂電影級別,就是金錢與技術結合後的生動與細膩。

别再纠结国剧如何“出海”,看看《东方华尔街》就懂了

預算聽起來十足,但在選角初期,竟然連續遭到“大咖”們的拒演?

福斯傳媒集團(FOX)高級副總裁、亞洲公司中文娛樂節目負責人嚴嘉念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透露過製作初期遇到的困難。

“迷你劇是怎樣的概念?是短篇電視劇還是分集的電影?究竟該如何計算片酬?”

問題很簡單,FOX與承製方映藝娛樂一開始就決定用影帝影后級演員為劇集保駕護航,但如果迷你劇是短篇電視劇,“電影咖”很難想再回流劇集市場,如果是分集電影,那現在的預算對“電影咖”來說又遠遠不夠。

好在通過FOX、企鵝影視兩方平臺以及映藝娛樂創始人劉德華的努力,吳鎮宇挺身而出,張孝全7年後再拍劇集,廖啟智、桂綸鎂、余男等港臺內地的“電影咖”們紛紛聚首,才促成了這部可能是香港團隊拍攝的首部迷你劇。

别再纠结国剧如何“出海”,看看《东方华尔街》就懂了

“三集片”英劇《神探夏洛克》在中國大受好評

很難想象,香港這片在中國來說影視化工業已經是發達水平的地方,在過去有分上下集、在電視臺播放的電視電影,有體量較小的劇集番外篇,竟然也沒有過像《囚徒》《兄弟連》《神探夏洛克》《黑鏡》這樣節奏緊湊、劇情高能、快速敘事的英美式迷你劇,

港劇還是有著和所有國劇一樣對緩慢線性敘事方式的執著。

《東方華爾街》就是想用3000萬去打破傳統,創造一個新概念。

FOX的選擇

中國自從互聯網影視發展至今不過短短五年左右,就已經出現了從六大平臺到BAT三巨頭的內容競爭結果。對於歐美來說,Netflix的崛起,又豈是其他傳統電視平臺能夠輕視的?流媒體平臺已經是全球化的大勢所趨。

對於網絡平臺來說,“內容為王”是不變的真理,歐美影視劇的發展也一直站在行業鄙視鏈的頂端接受仰望。即便如此,歐美與中國依舊遇到了同樣的瓶頸,如何做到內容輸出的全球化?畢竟無論是歐美劇向中國輸出,或是國劇向海外輸出,以往都僅限於海外播放權的成品售賣。

相比較Netflix忌憚中國BAT三巨頭的謹慎,全美最大公共電視臺之一的FOX與傳統收費電視網HBO為了建立自己的流媒體平臺來分享網生群體市場,則顯得更加大膽地改變以往“向亞洲輸出”模式,嘗試“在亞洲製造”模式。

别再纠结国剧如何“出海”,看看《东方华尔街》就懂了

歐美在亞洲合作生產的首部華語迷你劇

HBO Asia首先與臺灣公視共同製作6集迷你劇《通靈少女》,也成為歐美在亞洲合作生產的首部華語劇,有了打破收視記錄和網絡量過億,數據和口碑反響都超預期。

FOX則以2014年與英皇娛樂合作社會寫實電影《雛妓》為試水,獲得極佳的反響後,開始籌備兩部華語迷你劇,分別是金融行業題材的《東方華爾街》與社會寫實懸疑題材的《心冤》。

别再纠结国剧如何“出海”,看看《东方华尔街》就懂了

由葉念琛導演,黃秋生、惠英紅、謝君豪主演的6集迷你劇《心冤》也將在6月播出

對於迷你劇來說,FOX是個中老手,其經典劇目《24小時》《X檔案》《越獄》等,都曾單獨拍攝過從幾集到十幾集不等的迷你劇(美劇正常體量為22到24集一季)。在海外的試水之作,當然也以小體量的迷你劇為最佳選擇。

對於香港來說,上世紀末港劇的輝煌自不用說,成熟的影視化工業流程,使得香港曾誕生過一批非常經典的類型片,除了大家最為熟知的警匪劇《刑事偵緝檔案》《鑑證實錄》之外,律政劇《壹號皇庭》與醫療劇《妙手仁心》則算得上是最巔峰時期。

和香港曾經有過“英佔”歷史的中英文化交融背景有關,香港是一個在思想與生活方式保持高度開放性與國際性的城市,鄧特希所監製的《壹號皇庭》與《妙手仁心》就是早期港劇在吸納美劇敘事模式下植入香港本土文化與東方細膩情感的最成功產物。

别再纠结国剧如何“出海”,看看《东方华尔街》就懂了

畢竟這兩部通過獨特的美劇式群像塑造而被譽為港版《老友記》的劇集,最早一部誕生於1992年,比真正的美劇《老友記》還早2年。能夠成為整個華人市場最經典港劇,就足以證明其模式與意識上的超前。

由此可見,FOX與香港團隊的合作一拍即合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將英美劇成熟工業環境中的技術與敘事模式視為“國際語言”,說出最本土文化的東方故事……比起所有急切的所謂“國劇出海”“文化出海”,最實際的或許不過是這樣的兼容幷蓄。

騰訊的造“市”

HBO以美國電視網的身份與臺灣合作了首部華語迷你劇,但FOX的《東方華爾街》才是真正意義上首部“全球同步”播放的華語迷你劇。

因為這一次,企鵝影視“參戰”了。

就像所有不依靠特別部門拍攝的大尺度劇集都難以上線一樣,沒有中國網絡三大巨頭參與的網劇,通常只能在“除內地以外地區”播放。

别再纠结国剧如何“出海”,看看《东方华尔街》就懂了

騰訊視頻在海外劇方面是三巨頭之中推動更為積極的平臺,除了一般的版權採購之外,從去年5月泰劇《宮》(翻拍韓國版)的首次中泰同步播放,到泰劇《命中註定我愛你》(翻拍臺灣偶像劇)的中泰同步播放創下了泰劇在中國網絡平臺最高點擊量的成績,再到日本網劇《女神探夏洛克》的中日同步播放,都證明了其推動海外劇市場的決心。

FOX Asia所隸屬的20世紀福斯,旗下製作公司福斯國際製作,早在2016年已表明製作華語內容電影電視的計劃,2017年就與騰訊旗下的騰訊影業以扶植青年導演為由、有過打造十部漫改網絡電影的“比翼新電影計劃”合作。

企鵝影視參與《東方華爾街》的出品,除了是“20世紀福斯”系與“騰訊”系的一次情理之中的合作之外,企鵝影視不僅拓展了自身海外合作,也“助攻”了FOX對《東方華爾街》許下的“全球10億點擊量”的寄望。

别再纠结国剧如何“出海”,看看《东方华尔街》就懂了

像《東方華爾街》這樣一次三方和諧且成功的合作,應該是所有人最喜聞樂見的結果,甚至可以為國劇學習歐美劇先進影視工業化流程打開一種新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