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改革開放四十年,粵港澳大灣區如何開創新局立潮頭?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謀劃、拍板決策、見證推動的重大發展戰略。

去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之際,習近平主席親自見證國家發展改革委、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如今一週年過去,粵港澳大灣區發生了哪些新變化?大灣區建設需要突破哪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性問題?

去年底,我們率先響應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的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推出了“粵港澳大灣區深調研之世界三大灣區篇”。剛剛結束的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提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深化粵港澳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今年以來,南方日報聯合南方網、南方+客戶端,走訪香港、澳門等地,收集超過150位全國及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含港澳籍)的建議,與二十多名粵港澳商界知名人士深入交流,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深調研之港澳篇“。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這幾日,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鑼鼓喧天,“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家園主題展覽、龍獅匯演嘉年華”活動正在這舉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兩條大金龍和400只舞龍來回巡遊,熱鬧非凡。200多項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1週年的活動,預計吸引了逾50萬人參與。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高速發展,在5.6萬平方公里的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了7000萬人口、經濟總量達10萬億元的龐大體量。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獨有的需要突破的體制機制障礙。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張學修喜歡用“一二三三三”來概括粵港澳大灣區的現狀: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三種貨幣、三個獨立關稅區、三個獨立的管理體制。這一獨特的制度安排,一方面是帶來機遇與多樣化,可以讓粵港澳三地發揮各自所長,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突出優勢;另一方面,也使得“要素自由流動”這一其他灣區的常態化特徵,卻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需要解決的問題。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依託國際一流灣區,粵港澳三地攜手,能否以“二次創業“的智慧和勇氣,再創一次“奇蹟”?

▌創新的前提是產業鏈、物流鏈、價值鏈的全方位融合

盛夏的陽光灑在灰白色的地面上,勾勒出各種光影。在聯結內地與澳門的珠海拱北口岸,潮水般的客流不斷湧入出入境大廳。

作為全國最大的旅檢口岸,拱北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達35萬人次,高峰期達40餘萬人次,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人口流動。

統計數據顯示,內地赴港、赴澳旅客人數從2003年的850萬人次、510萬人次,已分別攀升至2017年的4444萬人次、2219萬人次,部分出入境口岸設計日通關能力已遠低於實際日均通關人數。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按傳統的出入境管理程序,進出香港兩道關口、進出內地兩道關口,加起來就是四道關。”張學修說,香港2017年入境旅遊人數已超6000萬人次,根據預測,未來短短几年時間就將突破1億人次。“從6000萬到1億人次,這樣的高客流,必然需要進一步提高出入境便利化程度。”他正色道:“傳統通關模式和查驗技術如若再不改進,完全無法適應當前趨勢。”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作為國際物流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香港進出口貿易佔到經濟總量的1/5,50多萬名從業人員佔到香港勞動人口的14%。張學修認為,解決物流問題,提高貨物通關的便利性是關鍵。“一個是稅制問題,另一個是檢驗檢測標準,如果這兩方面問題能解決,必然會為大灣區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近年來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是個很好的開始。“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談到資金流的問題時說,希望跨境資金流通可以更加開放和便利。

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顯示,香港是全球五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深圳和廣州分別排名第18位和第28位。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內跨境資金流動量約為4.6萬億元人民幣。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看來,無論是人流、物流還是資金流、信息流,其背後是產業鏈、物流鏈、價值鏈的全方位融合。“如果信息流不通,創新就無從談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又談何實現?”

▌大灣區的建設需尋求新的發展路徑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蔡冠深聯合香港、廣東、澳門的近120名政協委員提交了一個聯合提案,建言由中央政府牽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統籌委員會”。而去年底,由蔡冠深擔任創會主席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在深圳前海成立,聯盟成員涵蓋了粵港澳大灣區內的200多家工商界代表。

蔡冠深說,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粵港澳可以說是“強強結合”,共同創造了“世界工廠”的奇蹟。現如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重新認識新時代下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使命,以開放思維、世界眼光看待問題,發揮好“兩制”優勢。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今年5月4日,由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擔任主席的“與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已易名為“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負責督導及統籌香港參與推進大灣區建設相關事宜。張建宗還透露,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出臺後,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將盡快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統籌落實《規劃》的工作。

今年初,廣東省也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機制創新專項小組,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建立合作機制,推動粵港澳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貿易通關、營商和生活環境等重點領域深化合作。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未來,低產值的產業將很難在粵港澳大灣區生存。”吳宏斌建議,大灣區要加快放寬對金融、法律、教育、醫療等港澳專業服務業的開放,或者是放寬合作,進一步提升整體產業層次。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蔡冠深認為,現代服務業是香港的優勢,香港機場管理、酒店管理、精算師等中介服務水平居世界前列,要做好與香港專業服務業的對接,迅速向全國輻射。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2017年粵港服務進出口5666.89億元,同比增長32.12%,佔全省比重達46.62%;同時,粵澳服務進出口358.78億元,同比增長19.9%。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麗新集團主席林建嶽提出,大灣區的建設不能再沿用以往的發展路徑。他說,珠三角已發展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大灣區要從更高起點、更高質量出發,發揮三地的互補優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造創新科技產業鏈,合作推進科技研發、知識產權保護、科技融資等金融及專業服務,以及科技產業管理和運營模式創新;同時,在現代服務業上展開深度合作,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現代服務業基地。

▌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需要我、我需要你”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一些變化在悄然發生著。

今年4月1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始試運行。

記者於試運行前夕進入香港西九龍站採訪,看到車站已基本竣工,正在進行最後的裝修。此前廣州南至深圳北段已於2011年12月通車,深圳北至福田段於2015年12月通車。全線貫通後,從香港到深圳福田只需14分鐘、到廣州南需48分鐘。

6月14日,香港特區立法會三讀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一地兩檢”在香港的本地立法程序基本完成。《條例草案》生效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將實施“一地兩檢”的通關程序,這意味著乘客可在西九龍站站內一次性地完成清關、出入境及檢驗檢疫的手續,從香港通過高鐵一站直達內地18個站點。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主席馬時亨日前公開表示,對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今年第三季度通車有信心。他強調道,香港段的26公里將連接總長超過25000公里國家高鐵鐵路網,有助於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而在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的赤黯角,四分之三由填海而成的香港國際機場,已九年登上“世界十佳機場”榜首。2017年香港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是7290萬,其中從珠三角經各口岸來往香港機場的年旅客量超過1405萬人次,佔香港機場旅客吞吐量的19.3%。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香港機場近幾年中轉旅客數不斷躍升,這與香港機場背靠珠三角巨大市場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密不可分。”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業界協作總經理馬耀文說,近年來香港機場在與內地城市的交通連接上花了不少功夫,內地旅客可以通過跨境快船、跨境客車、跨境轎車或者廣九直通車、和諧號轉乘等多種方式到達香港機場。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港澳珠大橋開通在即,大灣區內人流往來將會更加頻繁、更加緊密。今年4月港珠澳大橋順利完成收費系統聯調檢測,這表示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將歷史性地實現粵、港、澳三地不停車收費系統的互聯互通。珠海和澳門也將在珠澳口岸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類似的好消息還有很多。從6月18日起,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要求,全國陸海空口岸正式實施了實現“中國公民出入境通關排隊不超過30分鐘”的新舉措。今年5月1日起,滬港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額度,以及滬港深通下“港股通”的每日額度擴大四倍。

“過去的粵港澳合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下一階段要做的是‘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大家實現錯位發展。”張學修說,而這需要的是更頂層的設計、更整體和全局的考慮和規劃,不再重複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南方報業“粵港澳大灣區深調研”聯合調研小組

【策劃】謝思佳 吳哲 唐莉娜 何靜文 張西陸

【主筆】 吳哲 陳曉 劉倩 何靜文

【製圖】 郭鈺 門麗麗 何玥瑩

長按關注

泛珠發佈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