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谋划、拍板决策、见证推动的重大发展战略。

去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如今一周年过去,粤港澳大湾区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大湾区建设需要突破哪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

去年底,我们率先响应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深调研之世界三大湾区篇”。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提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粤港澳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今年以来,南方日报联合南方网、南方+客户端,走访香港、澳门等地,收集超过150位全国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含港澳籍)的建议,与二十多名粤港澳商界知名人士深入交流,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深调研之港澳篇“。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这几日,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锣鼓喧天,“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家园主题展览、龙狮汇演嘉年华”活动正在这举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两条大金龙和400只舞龙来回巡游,热闹非凡。200多项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1周年的活动,预计吸引了逾50万人参与。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在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了7000万人口、经济总量达10万亿元的庞大体量。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独有的需要突破的体制机制障碍。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张学修喜欢用“一二三三三”来概括粤港澳大湾区的现状:一个国家、两个制度、三种货币、三个独立关税区、三个独立的管理体制。这一独特的制度安排,一方面是带来机遇与多样化,可以让粤港澳三地发挥各自所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突出优势;另一方面,也使得“要素自由流动”这一其他湾区的常态化特征,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依托国际一流湾区,粤港澳三地携手,能否以“二次创业“的智慧和勇气,再创一次“奇迹”?

▌创新的前提是产业链、物流链、价值链的全方位融合

盛夏的阳光洒在灰白色的地面上,勾勒出各种光影。在联结内地与澳门的珠海拱北口岸,潮水般的客流不断涌入出入境大厅。

作为全国最大的旅检口岸,拱北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达35万人次,高峰期达40余万人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人口流动。

统计数据显示,内地赴港、赴澳旅客人数从2003年的850万人次、510万人次,已分别攀升至2017年的4444万人次、2219万人次,部分出入境口岸设计日通关能力已远低于实际日均通关人数。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按传统的出入境管理程序,进出香港两道关口、进出内地两道关口,加起来就是四道关。”张学修说,香港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已超6000万人次,根据预测,未来短短几年时间就将突破1亿人次。“从6000万到1亿人次,这样的高客流,必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出入境便利化程度。”他正色道:“传统通关模式和查验技术如若再不改进,完全无法适应当前趋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作为国际物流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香港进出口贸易占到经济总量的1/5,50多万名从业人员占到香港劳动人口的14%。张学修认为,解决物流问题,提高货物通关的便利性是关键。“一个是税制问题,另一个是检验检测标准,如果这两方面问题能解决,必然会为大湾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是个很好的开始。“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吴宏斌谈到资金流的问题时说,希望跨境资金流通可以更加开放和便利。

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显示,香港是全球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深圳和广州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28位。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跨境资金流动量约为4.6万亿元人民币。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看来,无论是人流、物流还是资金流、信息流,其背后是产业链、物流链、价值链的全方位融合。“如果信息流不通,创新就无从谈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又谈何实现?”

▌大湾区的建设需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蔡冠深联合香港、广东、澳门的近120名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个联合提案,建言由中央政府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委员会”。而去年底,由蔡冠深担任创会主席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在深圳前海成立,联盟成员涵盖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200多家工商界代表。

蔡冠深说,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粤港澳可以说是“强强结合”,共同创造了“世界工厂”的奇迹。现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重新认识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使命,以开放思维、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发挥好“两制”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今年5月4日,由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担任主席的“与内地合作督导委员会”,已易名为“推进大湾区建设及内地合作督导委员会”,负责督导及统筹香港参与推进大湾区建设相关事宜。张建宗还透露,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出台后,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将尽快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统筹落实《规划》的工作。

今年初,广东省也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专项小组,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建立合作机制,推动粤港澳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贸易通关、营商和生活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未来,低产值的产业将很难在粤港澳大湾区生存。”吴宏斌建议,大湾区要加快放宽对金融、法律、教育、医疗等港澳专业服务业的开放,或者是放宽合作,进一步提升整体产业层次。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蔡冠深认为,现代服务业是香港的优势,香港机场管理、酒店管理、精算师等中介服务水平居世界前列,要做好与香港专业服务业的对接,迅速向全国辐射。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2017年粤港服务进出口5666.89亿元,同比增长32.12%,占全省比重达46.62%;同时,粤澳服务进出口358.78亿元,同比增长19.9%。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丽新集团主席林建岳提出,大湾区的建设不能再沿用以往的发展路径。他说,珠三角已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大湾区要从更高起点、更高质量出发,发挥三地的互补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创新科技产业链,合作推进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融资等金融及专业服务,以及科技产业管理和运营模式创新;同时,在现代服务业上展开深度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现代服务业基地。

▌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需要我、我需要你”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着。

今年4月1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始试运行。

记者于试运行前夕进入香港西九龙站采访,看到车站已基本竣工,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此前广州南至深圳北段已于2011年12月通车,深圳北至福田段于2015年12月通车。全线贯通后,从香港到深圳福田只需14分钟、到广州南需48分钟。

6月14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通过《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条例草案》,“一地两检”在香港的本地立法程序基本完成。《条例草案》生效后,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西九龙站将实施“一地两检”的通关程序,这意味着乘客可在西九龙站站内一次性地完成清关、出入境及检验检疫的手续,从香港通过高铁一站直达内地18个站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主席马时亨日前公开表示,对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今年第三季度通车有信心。他强调道,香港段的26公里将连接总长超过25000公里国家高铁铁路网,有助于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而在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的赤黯角,四分之三由填海而成的香港国际机场,已九年登上“世界十佳机场”榜首。2017年香港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是7290万,其中从珠三角经各口岸来往香港机场的年旅客量超过1405万人次,占香港机场旅客吞吐量的19.3%。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香港机场近几年中转旅客数不断跃升,这与香港机场背靠珠三角巨大市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密不可分。”香港机场管理局机场业界协作总经理马耀文说,近年来香港机场在与内地城市的交通连接上花了不少功夫,内地旅客可以通过跨境快船、跨境客车、跨境轿车或者广九直通车、和谐号转乘等多种方式到达香港机场。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港澳珠大桥开通在即,大湾区内人流往来将会更加频繁、更加紧密。今年4月港珠澳大桥顺利完成收费系统联调检测,这表示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历史性地实现粤、港、澳三地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互联互通。珠海和澳门也将在珠澳口岸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类似的好消息还有很多。从6月18日起,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要求,全国陆海空口岸正式实施了实现“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的新举措。今年5月1日起,沪港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额度,以及沪港深通下“港股通”的每日额度扩大四倍。

“过去的粤港澳合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下一阶段要做的是‘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大家实现错位发展。”张学修说,而这需要的是更顶层的设计、更整体和全局的考虑和规划,不再重复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南方报业“粤港澳大湾区深调研”联合调研小组

【策划】谢思佳 吴哲 唐莉娜 何静文 张西陆

【主笔】 吴哲 陈晓 刘倩 何静文

【制图】 郭钰 门丽丽 何玥莹

长按关注

泛珠发布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开创新局立潮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