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這些上市公司能產新冠肺炎“特效藥”?吹牛要上稅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李永華 | 北京報道

亂蹭熱點,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蹭“瑞德西韋”熱點,從速處罰!

3月1日,登陸資本市場不到半年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博瑞醫藥(688166.SH)就吃了一張罰單,原因是公司亂蹭熱點,攀扯上“瑞德西韋”,公司董秘王徵野被通報批評。

01

上交所在監管函中回放了前情提要:2月12日,王徵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公司研發生產的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肯定不是實驗室的那種樣品,而是可以批量生產的。同日早些時候,公司披露《關於抗病毒藥物研製取得進展的公告》稱,公司成功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和製劑技術,並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

2月12日,王徵野在與投資者互動時還說,公司在十幾天內就仿製瑞德西韋成功,“今天已經開始生產瑞德西韋製劑,一週後第一批試劑就可出廠”。

瑞德西韋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研製,原計劃是對抗埃博拉病毒。2月1日,外媒報道,一新冠肺炎患者靜脈注射瑞德西韋,症狀明顯改善。自此,瑞德西韋被認為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之一。

博瑞醫藥十幾天就仿製成功,然後第一批試劑就可出廠,博瑞醫藥這研發能力、仿製能力簡直是要上天。

真實情況如何呢?

上交所監管函給出答案,經核實,公司公告中所稱“批量生產”實際為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公司尚未取得藥監部門批准,也未取得專利權人授權,不具備進行藥品商業化批量生產的應有資質。

用大白話來說,八字還沒一撇。

不過,博瑞醫藥仿製成功的言論一出,博瑞醫藥頓時化身“英雄”,公司股價當天漲停20%,3天內漲幅50%。但3月1日的處罰通知一下達,博瑞醫藥股價即大縮水,至3月2日收盤時,下跌14.67%。

02

瑞德西韋被寄予厚望,成為股市新概念,蹭熱點的當然不止博瑞醫藥這一家。

3月1日,物產中大(600704.SH)也收到了上交所紀律處分決定書,對物產中大及董事會秘書陳海濱予以通報批評。

物產中大是浙江省特大型國有企業,雖然主業與醫藥無關,但2月13日上午,物產中大公開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的 “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效藥瑞德西韋10T/製劑1000萬支”項目於2020年2月6日獲得江蘇省啟東市北新鎮人民政府備案通過。

2月6日就備案通過,這速度真夠快的。然而,新冠肺炎患者如果真要等待物產中大生產的瑞德西韋恐怕還只是個念想。

上交所核實的情況是,即使瑞德西韋相關臨床試驗成功,物產中大生產的相關產品尚需取得美國 Gilead公司的專利授權,而且該項目建設週期兩年,存在因技術、專利審批、行業政策等因素影響而暫緩實施的可能。

也就是說,物產中大生產瑞德西韋至少兩年以後,要治病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要為公司貢獻業績同樣遙遠。

不過,物產中大的股價已經啟動,2月10日就放量漲停,2月13日放出消息當天又漲停。此後,公司股價一路下行。

再來看看海南海藥(000566.SZ)。

2月14日晚,海南海藥稱,公司“通過與國內外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已經完成瑞德西韋原料藥及製劑工藝研發”“公司已經完成瑞德西韋製劑的第一批生產,並已具備年產350萬支的規模化生產能力”“ 公司通過與國內外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已進行瑞德西韋製劑的中試生產,可批量生產瑞德西韋50mg、100mg兩種劑型”“公司及國內外合作伙伴成功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並可量產瑞德西韋原料藥,原料藥純度在99%以上”。

海南海藥的實際情況自然與博瑞醫藥、物產中大劇情雷同,無須贅述。

3月1日,深交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對海南海藥給予通報批評;對海南海藥董事會秘書李日萌給予通報批評處分。

03

蹭熱點的公司這麼多,瑞德西韋抗擊新冠肺炎的進展如何?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2月25日表示:“目前,瑞德西韋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還沒有批准上市,現在還處於臨床階段。我們在武漢多家醫院已正式開始了該藥物的臨床試驗,4月27號才能公佈臨床試驗的結果。我們非常關切瑞德西韋的有效性、安全性,期待能夠儘快出現一批包括瑞德西韋在內的,能對新冠肺炎治療產生積極療效的藥品。”

04

2月12日,博瑞醫藥董秘王徵野還曾表示,“博瑞醫藥作為中國藥企,理應具有家國情懷,承擔社會責任,若瑞德西韋能夠最終獲批上市,疫情期間將主要通過捐贈等方式供應給相關病人,不會在這個上面賺錢,希望給老百姓一顆定心丸。”

新冠肺炎病毒猖獗,人們對特效藥翹首以盼,希望真的來一顆定心丸。不過,要友情提醒一下蹭熱點的公司們,“家國情懷、社會責任”調子不是這麼唱的。

值得注意的是,熱點公司股價均有異動。博瑞醫藥2月12日對外釋放消息,當天股價一字板,沒給散戶上車的機會。海南海藥2月14日(週五)蹭熱點,此前一個交易日就大漲9.22%,此後一個交易日(2月17日,週一)一字漲停,2月18日創下一年多來的新高,股價達10.29元/股,成交額17.89億元,2月19日卻大跌8.88%。

資本市場上,總有一些人先知先覺先上車,也先獲利了結。在熱點面前,投資者多留點神,別光顧著埋頭抬轎,忘了抬頭看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