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學習裡的各種不平等,經歷過的都知道痛,新學期可以自救?

學習好像不等式,學習付出≠考試成績。

學霸付出< 考試成績;學渣付出 > 考試成績。身為學生,哪個想做學渣?還不都是被屢考屢糊消磨了意志,磨沒了信心!

大學前的學習並沒有到拼智商的地步。現在學習成績止步不前,還真別怪爹媽,也別認定了自己資質平平。你的付出≠收穫,其實就是方法和策略不得當。

如果破除不等式的魔咒?呵呵,其實秘密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學習裡的各種不平等,聊聊那些學霸們心照不宣的,一點就透但卻沒人跟你講的“潛規則”。

學習裡的各種不平等,經歷過的都知道痛,新學期可以自救?

學習裡的各種不平等,經歷過的都知道痛,新學期可以自救?

學習時間≠考試成績

誰都想考試得高分,但把成績的提高視為學習時間無限延長,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你不能維持高效的學習(事實上每人能集中精力進行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那麼大多數的學習時間,都是被你用來浪費了的。

每天起床很早,一看書就瞌睡,時不時惦記下課的時間,聽到下課鈴響內心就很興奮,一邊看書,一邊好奇窗外的風吹草動……要知道,三心二意往往是成功的路上最忌諱的。

白天沉不下心去學,晚上感覺很懊惱,於是熬夜學,以為自己很努力,其實只是花時間買自己的心安。總是吹噓自己昨天熬到幾點幾點,或許只是想讓別人誇一句“真用功”,其實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學習效果=學習效率×學習時間,只有在學習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學習結果才和學習時間成正比。

在學習方法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學習效率和學習時間成反比。盲目延長學習時間最直接的惡果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反而降低了學習效率。

做更多題≠得更多分

做題的時候,每做一道題就立刻核對答案,寫對的直接跳過,不對的直接看答案,看完解析就以為自己掌握了......,結果題目的已知條件換了一個數,還是做不出來。次次不會,次次對答案,考試次次考砸。

同學,你看答案看得太快了!你需要的是降速、降速、降速。

雖然做題必不可少,這是一個學與用的交互過程,但一定切忌一味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

如果過於追求刷題的速度和刷題的數量,遇到難題總是習慣性地跳過,只做自己會做的題來安慰自己,看起來也在學,實際上則是原地打轉,沒有一點長進。

做題的時候應當堅決地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

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一定要學會總結,瞭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並進行調節和完善。

做對難題≠考出高分

前面一類同學繞著難題走,用雷同的題海把自己浸沒在時間的汪洋裡;另一類同學則標榜自己聰明絕頂,喜歡鑽研難題、怪題,喜歡從犄角旮旯翻出奇葩題目給老師和同學顯擺。但為什麼這類同學的成績往往也不會太高呢?

因為,他們常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把時間都用於鑽研難題,基礎知識卻掌握不牢,計算能力也不佳,考試頻頻犯下低級錯誤。經常做對了一道難而分值低的題,卻在一道易而分值高的題上丟分

我們先來看看,考試題目大致可以分為4類:難度低,高分值的;難度低,低分值的;難度高,高分值的;難度高,低分值的。

考試的時間是成本,分數是收益,別做虧本的買賣。

事實上,大多數同學的考試分數都低於其真實的學習水平,因為他們總在自己似是而非的問題上丟分。如果這些同學可以夯實基礎,保證會的題不丟分,成績就能上升一個檔次

可惜的是,他們總是練習做更新更難的題,想著去得分,其實最有效的複習應該是怎樣不丟分或少丟分。記住,把真實的水平發揮出來才能提高考試成績。

感覺不好≠考得不好

感覺不好意味著題目難,而題目難就意味著比你水平低的同學更做不好,他們趕不上你。而比你水平高的同學也未必做得對,分數也未必高。所以感覺不好未必是壞事

反之,感覺好意味著題目容易,比你水平低的同學也可能做對,如果比你細心,成績反而可能趕上你。而水平高的同學當然會做,你也就沒有追趕他們的機會。何況,任何試題都是有陷阱的。感覺良好也可能意味著你已經掉進了題目陷阱。所以,

感覺好未必是好事

一場考試結束後,千萬別讓感覺不好影響到後續考試的心情。患得患失的心態最要不得。全心投入每場考試,盡力發揮,無問西東。

學習裡的各種不平等,經歷過的都知道痛,新學期可以自救?

學習裡的各種不平等,經歷過的都知道痛,新學期可以自救?

有一種職業叫學生。學生的工作就是學習。你的工作成績如何?現在全國的本科錄取率平均為44.3%,一本錄取率約為14.1%。作為明年或者未來高考幾百萬學生中的一員,你打算交一份怎樣的工作總結?

打破學習中付出 > 收穫的不平等,建立付出 < 收穫的另一種不平等,那麼,你就是100個人裡,能上一本的14個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