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敘利亞內戰”是怎麼發生的?

風雲一點通




敘利亞戰爭,一場起源於小孩塗鴉的漫長戰爭災難,因15名在牆上隨意塗鴉反政府標語而被逮捕,最後在民眾示威壓力下被釋放的少年的小概率事件,引起了西方的集體狂歡。立即趁勢製造謠言,煽動民粹,西方各國情報組織紛紛進入敘利亞,策劃顛覆活動,培訓反政府武裝分子,將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足部動盪硬生生做成了一場八年內戰的政治海嘯。

剛開始,在西方的強大政治、輿論和代理人武力壓力跟前,巴沙爾選擇了屈服,主動與反對派別對話,舉行所謂的民主選舉,奈何這些反對派太多太雜,根本沒有具有代表性的力量,在政治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毫無懸念,巴沙爾贏得了選舉。因為沒有達到西方的阿拉伯之春顛覆現政府計劃,打垮原國家領導人的目的,這讓西方勢力惱羞成怒,直接支持反對派武裝暴力奪權。



在戰鬥過程中,由於巴沙爾政權民心未失,雖然風雨飄搖,軍心動盪,但反對派武裝卻遲遲難以得手。在西方情報組織支持下,敘利亞發生了第一次化武疑雲事件(現在已經證明是西方情報組織下屬單位白頭盔策劃的),西方勢力摩拳擦掌,準備直接武力入侵敘利亞,就在這個危急關頭,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介入敘利亞紛爭,開始強力外交斡旋。

西方國家可以無視敘利亞巴沙爾甚至伊朗的意見,卻不能無視俄羅斯普京的意見,在俄羅斯斡旋下,巴沙爾同意銷燬敘利亞境內一切化學武器,並接受國際化武組織透明核查。如此一來,西方失去了武力干預敘利亞的藉口,便想著用對付伊拉克、利比亞的法子,先去掉敘利亞的殺傷性武器,再武力入侵。



就在西方放鬆對敘利亞武力施壓之際,俄羅斯突然大規模進軍敘利亞,普京直接對全世界宣稱應敘利亞政府邀請,俄軍合法進入敘利亞協助敘利亞政府軍反恐打擊ISIS。其時ISIS已經席捲中東,為禍伊拉克、敘利亞,並提出了建立東到中國,西到伊拉克全境的原教旨主義大伊斯蘭國目標。

詭異的是,口口聲聲以世界反恐領袖自居的美國,面對ISIS慘絕人寰的暴行,人神共憤的千夫所指,卻對伊斯蘭國進行著不痛不癢的所謂“打擊”,在美國不痛不癢的“打擊”下,伊斯蘭國越來越強大,大有黑雲壓頂之勢。敘利亞、伊拉克人民被ISIS不斷屠殺,ISIS佔領區很多婦女淪為性奴隸,成為人間地獄,對敘利亞政府歇斯底里的美國卻對這種真正的反人類暴行採取了綏靖姿態,打而不滅,任其坐大。



俄羅斯的強勢、突然介入,讓西方勢力集體懵逼,手足無措,眼睜睜的看著苦心經營多年的阿拉伯之春陰謀毀於一旦,但面對俄羅斯的強勢,卻也不敢造次,只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硬生生的嚥下了那枚苦果。在俄羅斯的有效打擊下,伊斯蘭國的禍患很快煙消雲散。由此美國所謂的反恐戰爭為什麼會越反越恐,也就成了不言自明的疑團。

隨著俄羅斯的介入,伊朗也大規模滲透進敘利亞,俄伊敘聯軍轉入戰略反攻,歐美勢力的退卻,敘利亞不可一世的各種勢力開始瓦解,即便歐美又製造了第二次化武危機,在俄伊敘聯軍的勝利攻勢和強勢反制下,最後也就回光返照一般不了了之。



敘利亞經過近八年內戰,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敘利亞人民終於要迎來戰後的和平穩定生活。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賊心不死的歐美勢力以及歐美保護下的恐怖分子火種猶在,敘利亞的和平穩定還離不開俄羅斯的繼續坐鎮。這就是敘利亞戰爭的大致過程。


謝金澎


一,老阿薩德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通過軍事政變奪權,直到2000年身死。

二,1994年第一序列繼承人意外死亡,巴沙爾被召回國內,成為王儲。

三,為了巴沙爾上臺,敘利亞專門修改那啥法。

四,敘利亞國內所有重要關鍵部門全部為阿薩德家族成員掌握,巴沙爾堂兄弟表兄弟近四十人,掌控國內經濟軍事金融外交等所有部門,所有。

五,敘利亞民眾年收入逐年下降,內戰爆發前一年人均年支出只有一百四十美元,國內失業率40%。

六,少年街頭塗鴉,反抗當局口號,被捕。母親去軍警處領人,十幾名少年中,七名已死,隨後認屍過程中十名母親被軍警輪爆。隨後爆發大規模抗議。

七,軍警血洗大馬士革,死亡人數近三千,舉世譁然。

全球正義國家紛紛支持反對黨,敘利亞內戰全面爆發~~~

補充~

內戰爆發至今已有近七年,七年間關於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是否合法的聯合國議案就有近九次。最後一次強烈要求巴沙爾下臺並移交權力的國家中,除了俄中委內瑞拉古巴白俄羅斯等九個國家反對或棄權,其餘近兩百個國家全部投贊成。敘利亞全稱阿拉伯敘利亞國,但沒有一個阿拉伯國家支持它,連執意走宗教治國的土雞埃爾多安都勸巴沙爾下臺。


用戶3304391195


自2011年起,敘利亞內戰爆發,反對派和巴沙爾政府為了國家的統治權大打出手。這幾年來,數十萬人喪生,百萬人淪為難民,無家可歸。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大勢力紛紛介入敘利亞內戰,那麼敘利亞爆發內戰的原因是什麼呢?

大多數人認為,敘利亞內戰源於“阿拉伯之春”運動。自2010年12月,突尼斯部分城鎮爆發民主運動,阿拉伯世界一些國家的民眾也要求推翻本國的專制政體。在這個過程中,突尼斯、利比亞、埃及以及沙特也出現了騷亂。而敘利亞作為阿拉伯世界中的一員,在這場反專制運動中自然也受到了衝擊。

不過,僅這個原因就使敘利亞深陷內戰?那為什麼,當時爆發“革命”的國家中,最終發展為全面內戰的只有利比亞和敘利亞?

因此,“阿拉伯之春”運動並不是敘利亞爆發內戰的根本原因。雲石君認為,敘利亞爆發內戰,與其內部政治結構,以及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深有關係。

首先從敘利亞的內部政治結構說起。敘利亞是由什葉派掌權的國家,這一點明顯區別於其他阿拉伯國家。

對伊斯蘭世界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信奉什葉派的多是伊朗族系,阿拉伯人信奉遜尼派。

阿拉伯國家,遜尼派人口占絕大多數,因此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由遜尼派掌權,但敘利亞就是“異類”中的一員,其當權勢力雖是阿拉伯人,但屬於什葉派。

敘利亞國內的伊斯蘭教徒約佔總人口的85%以上,是一個伊斯蘭國家。其中遜尼派和什葉派教徒分別佔總人口的68%和20%。而敘利亞統治階級——什葉派阿拉維分支,僅佔人口總數的11.5%。

阿拉維派人數佔比和其在政治上的統治地位有著巨大反差。這樣的反差代表著,敘利亞存在著不穩定的隱患。而阿拉維派掌權,使敘利亞的階級矛盾染上可宗教色彩。換言之,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間,不僅在利益上存在矛盾,在人文層面也存在差異。這樣的差異加劇了階級隔閡,縮小了兩個階級間政治妥協的空間。

正因如此,敘利亞無法像埃及、突尼斯那樣,在面臨革命時,民眾與體制內某一派系合作,驅逐舊掌權者,完成政治重組。敘利亞國內,遜尼派勢力分量不足,因此遜尼派民眾與阿拉維派當權者之間的矛盾,無法通過政府的協調來解決。這樣的情況下,遜尼派只能在體制外另組勢力,企圖摧毀舊勢力,使自身獲利。而這樣體制內矛盾演變為新舊體制的衝突,使內戰爆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當然,這並不是敘利亞爆發內戰的全部原因。

敘利亞在內戰爆發前,阿拉維派掌權的政治格局已維持半個多世紀。在這個時間段內,敘利亞社會穩定,遜尼派雖有不滿,但遠遠未達到要與阿拉維派打內戰的地步。

那麼,敘利亞爆發內戰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呢?雲石君認為,這與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變化有關。

敘利亞因為特殊的人文、政治結構,導致其存在兩種自我認同,分別是:以族係為準的阿拉伯認同和以教派為準的什葉派認同。

敘利亞政府在過去的時間裡標榜自己是阿拉伯認同(它不僅是阿拉伯聯盟的主要創始國,還致力於阿拉伯統一運動)。由此可以看出,敘利亞統治者傳達出其對阿拉伯的民族情感遠超對什葉派的認同

敘利亞政府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這是基於自身利益出發做出的選擇。

首先是穩定國家內部統治。因少數教派掌權,敘利亞政府的統治天然有著不穩定的隱患,在這樣的情況下,敘利亞推崇阿拉伯族群認同能減少統治者階級與遜尼派民眾的人文分歧,達到維護國家穩定的目的。

外部獲利明顯。敘利亞周邊國家均為遜尼派阿拉伯國家,敘利亞為了不陷入四面受敵的窘境,得到一個相對穩定的俄外部環境,自然要推崇阿拉伯認同。

而且敘利亞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也需要周邊盟國的幫助。眾所周知,敘利亞與土耳其、以色列是死敵,而敘利亞的實力不敵土耳其和以色列。因此敘利亞只有依靠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支持,維護國家安全。那麼敘利亞在文化認同上必須與阿拉伯國家儘量一致。

總的來說,敘利亞因為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只能爭取阿拉伯世界認同,淡化教派分歧。不過,隨著時局的變化,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三點變化。

第一點,沙特與敘利亞翻臉。沙特與敘利亞同為阿拉伯國家,本應相互扶持。但沙特國土多為荒漠開發價值低下,只是因石油暴富,石油枯竭沙特會一夜崩盤。因此沙特必須在石油枯竭前,對外擴張,奪取能進行工農業開發的地緣板塊,維持國家長久的運轉。出於地緣和人文的考量,奪取伊拉克和敘利亞市最優的選擇。由此,沙特與敘利亞之間出現了根本性利益衝突。因此,敘利亞內戰,沙特不僅與敘利亞反目,甚至直接支持IS,讓其與敘利亞政府對抗。

第二點,埃及的沒落和退縮。敘利亞與埃及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企圖從南北夾擊,消滅以色列,掌控迦南低地(新月沃地的中央戰略通道)。

可是,多次中東戰爭的失敗讓埃及認清自身實力不濟的現實,放棄了消滅以色列掌控迦南通道的想法,向以色列妥協,讓其休兵。

埃及的這一變化,讓敘利亞只能獨自對抗以色列。而敘利亞完全無法與以色列抗衡,不僅無力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也大大減弱了對黎巴嫩的影響力,同時戈蘭高地也被以色列侵佔。

埃及的退縮還不只以上這點。阿拉伯之春運動,讓埃及社會動盪,無力擔負起阿盟領袖的職責——維護阿拉伯世界的秩序,反而被沙特的石油和美元收買,無視沙特企圖推翻敘利亞政府的事實。

第三點.伊拉克的變色。伊拉克是敘利亞的重要支持者,隨著薩達姆覆沒,伊拉克政府由遜尼派轉變為什葉派,其總體宗教傾向逐漸向伊朗靠攏。

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三個國家為埃及、沙特、伊拉克,它們也是敘利亞在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外援。而這三個國家,一個與敘利亞反目,一個拋棄敘利亞,一個轉變為什葉派。這讓敘利亞的阿拉伯族系認同的獲利變得極低,什葉派認同的獲利變高。

雖然阿拉伯族群認同的外部價值喪失,但敘利亞為了籠絡民眾,維護政權,還是不會將其拋棄。但沙特和土耳其的不斷滲透,讓敘利亞國民對遜尼派的認同不斷加強。敘利亞阿拉維派政府為了自保,只能從外部尋求支援。

放眼中東,有實力,還願意支持敘利亞的只有兩伊。兩伊與敘利亞的地緣關係較為緊密,再加上它們與沙特、土耳其有地緣衝突。尋求兩伊的幫助對抗沙特、土耳其,是一個維護政權的方法。

伊朗和伊拉克在教派上都是什葉派(伊拉克中央政府由什葉派主導),敘利亞向兩伊靠攏,身上的什葉派屬性會更加明顯。

這就出現了一個循環圈。阿拉伯族系認同的價值喪失,沙特和土耳其利用遜尼教派,滲透動搖敘利亞政府的統治。投入兩伊懷抱,讓敘利亞什葉派屬性增強,激化了國內遜尼派民眾和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這種內外矛盾加上前文提到的三點不穩定因素,最終引發了敘利亞的內戰。

而敘利亞內戰,其實也反應了當今中東地緣環境下,伊斯蘭世界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複雜的歷史、民族、教派衝突,使得伊斯蘭世界雖然體量巨大,但內部卻四分五裂,無法形成合力,所以不僅無法和美中歐俄這些世界級勢力媲美,甚至連一個小小的以色列,都能將他們逼得灰頭土臉。

那麼,中東伊斯蘭世界,有重回大一統,再現中世紀輝煌的可能嗎?理論上,這種可能性確實是存在的。不過實際操作中,想要達到這個目標,中東伊斯蘭各國,需要邁過三個非常艱難的障礙。

哪三個障礙,阻礙了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崛起?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84章——敘利亞之第五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戰爭是矛盾極化的最終結果。敘利亞的內部矛盾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絕對不是一次經濟危機或者某些域外勢力煽動就能一夜之間產生的。阿薩德家族能執掌敘利亞四十八年(1970年至今),靠的其實和薩達姆家族統治伊拉克,或者卡扎菲家族統治利比亞一樣的套路。首先復興黨義黨專制。在敘利亞,自從哈菲茲·阿薩德政變上臺之後,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就佔據了敘利亞政治格局的主導地位。哈菲茲·阿薩德手裡掌握著軍隊,他本身就是軍人出身,在政變之前一直擔任敘利亞國防部長。政變之後,他將其他黨派通通打上了“非法組織”的標籤。大量不同政見者被抓捕監禁。政治矛盾的根源就此埋下。

其次是鎮壓多數派。阿薩德家族是什葉派阿拉維分支,整個什葉派只佔敘利亞人口總數的12%。80%是遜尼派,庫爾德人和基督教派佔剩下的百分之8左右。什葉派和遜尼派長久以來的恩怨糾紛自不必說。政治反對派利用教派矛盾來實現政治訴求,在中東國家再正常不過。所以,哈菲茲·阿薩德執政的第六年,來自遜尼派伊斯蘭主義者的反叛運動開始風起雲湧。1976年,哈菲茲·阿薩德·把軍隊交給弟弟黎凡特·阿薩德,下達了平叛的命令。大量遜尼派教徒遭到逮捕和迫害。很多人死於監獄之中。哈菲茲的鐵腕鎮壓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遜尼派群體在穆斯林兄弟會的帶領下,不斷的通過暗殺(哈菲茲就曾經遭遇過暗殺,所幸而已)、綁架、爆炸等手段表達不滿。1982年,反抗和鎮壓達到高潮。黎凡特·阿薩德派軍隊連夜進攻穆斯林兄弟會的根據地——哈馬。事後,當局對外宣佈打死了1000名穆兄會恐怖分子。但是倖存者提供的數字卻是一萬到三萬八千人死於非命,而且大多數是平民。西方統計是五萬左右。可見教派仇恨之深刻複雜。



至於民族矛盾方面,一直到2011年4月7,各地反政府武裝風起雲湧的時候,巴沙爾·阿薩德才被迫恢復了庫爾德人的公民身份。上一次他們具有公民權的時候已經是1962年之前。庫爾德人在敘利亞的境遇和在土耳其的境遇一樣,屬二等公民。2004年,在敘利亞東北部的卡什米里市爆發了庫爾德武裝暴動,原因是庫爾德人在一場足球比賽中使用庫爾德旗幟,引發了政治衝突。之後敘利亞軍警和庫爾德人之間爆發了幾個月的流血衝突,造成三十到一百人死亡。

綜合起來看,阿薩德家族不管是在處理政治問題、教派矛盾和種族紛爭等問題上,都是失分的。能夠屹立不倒,無非是因為掌握了國家機器的原因。在伊朗,維護神權體系,有伊斯蘭革命衛隊來完成。在敘利亞,除了總統家族掌握的全國軍警之外,還有一個和革命衛隊相似的組織。名叫沙比哈(魔鬼的意思)。該組織由巴沙爾·阿薩德的堂兄弟努姆爾·阿薩德領導,招募3000名阿拉維派青年組成,平時穿便裝,但是有武器。對他們認為是反對政府的人或者組織,沙比哈有權採取任何行動。這個組織因為權力巨大不受約束,犯下了很多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被很多敘利亞人稱之為幫派犯罪組織。西方媒體則評其為巴沙爾的私人武裝。他們的過激行為被敘利亞民間媒體和西方媒體通過臉書和YouTube在網絡上揭露。引發強烈民憤。敘利亞爆發大規模反政府遊行之後,當局依據緊急狀態法令,軍隊和警察將大量人權活動者和反政府人士逮捕監禁。從2011年2月示威開始到年底,據各種機構統計,超過十萬人被當局關押,很多人在惡劣的監獄環境中死去,這兩個互聯網媒體也曾被當局關閉。而這個緊急狀態法令,是從1967年第三中東戰爭時期就開始實施的,一直到內戰爆發時都沒有結束。它客觀上確實起到了維護國家穩定的作用。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的話,這個法令為阿薩德家族“合法”彈壓不同政見者提供了法律依據。



也正因為這些不和諧的東西,敘利亞一直被聯合國列在人權狀況相當不好的國家名單之上。根本就不像很多人所說的那樣,敘利亞很開明。開明,只是在巴沙爾上臺之初,那一段短暫的時間。2000年,巴沙爾阿薩德通過修改憲法的方式,將總統法定年齡下調,順利當選為敘利亞總統。當年就推出了名為大馬士革之春的改革藍圖。打擊腐敗、增加政治透明度、消除家族權力崇拜等等舉措,為他收穫了不少人氣。但是,復興黨義黨專制是不可觸碰的雷區,制度腐敗和利益通道涉及到阿拉維派內部保守勢力的方方面面,憑著巴沙爾的那點血氣,不可能讓這個巨大的機器轉變方向。巴沙爾所做的,僅僅是讓敘利亞看起來“正在接近世俗民主國家”而已,比如,他允許社會人士對他提出各種批評。這種事情在薩達姆那裡,你是根本看不到的。但是表面功夫畢竟不解決問題的。他根本難以觸及到問題的深處。



所以,當2010年發源於美國的經濟危機波及到中東北非,敘利亞面臨大量青年失業的嚴重問題之後,政治高壓、復興黨專制、權力腐敗等問題,此時就顯得尤為扎眼。各種不滿於現狀的勢力開始暗流湧動。各種域外勢力也看到了介入敘利亞局勢的機會。在2011年3月份發生了對塗鴉少年人的血腥事件之後,街頭抗議席捲全國,形勢一發不可收拾。之前被老阿薩德定性為非法組織的各個政治派別,要求實行多黨制,自由選舉;長期被壓制的庫爾德人趁機謀求獨立,而美國和庫爾德人之間的關係由來已久,豈能放過這個機會;極端遜尼派武裝則要求巴沙爾血債血償;海灣阿拉伯國家由於教派問題和政體問題,也出來落井下石,開除敘利亞的阿盟身份,聯合譴責巴沙爾政權;一直尋求迴歸中東的土耳其趁機拿起了道義大旗,最早支持流亡土耳其的敘利亞全國委員會等幾個反對派組織;就連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內部也出現了大規模退黨的情形。



迫於壓力,巴沙爾做出了相應的讓步。同意實行多黨制自由選舉,釋放被捕學生和政治犯,同意恢復庫爾德人的公民身份;同意修改憲法,將總統連任限定為兩屆,每屆七年;同意結束緊急狀態等。然並卵。積累了數十年的矛盾不可能因為巴沙爾態度的軟化就得到解決。政治互信嚴重不足,外圍勢力各種政治投機,導致了敘利亞整個局勢打成了死結——這邊說結束緊急狀態,但是政治反對派和各武裝派別依然在發難,使得當局無法結束緊急狀態,只能繼續抓人,流血衝突無法停住;說好的實行多黨制和修改憲法,最後都只能流於形式。而西方和阿盟,則加大了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國際社會紛紛要求巴沙爾下臺。巴沙爾不下。下了就是死路一條,連帶著自己身後的整個阿拉維派難逃劫數。局勢終於倒向了全面內戰。


獨釣寒江


原因如下: 1、2000年巴沙爾阿薩德他父親去世,繼承總統大位,開始政/治(反腐+憲政敏住)+經濟(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改革。 2、改革失敗(2001-2009),政治(既得利益集團尾大不掉整體腐敗+改革不徹底,反腐失敗)名義上實現民主,實質上仍然是家族獨裁。 3、國企市場化後不但沒有拉動就業縮小貧富差距,反而導致國企資產以市場化名義被既得利益集團侵蝕,加劇貧富分化,加上08年國際金融危機原油暴跌敘利亞經濟狀況愈發艱難


方向5353


敘利亞內戰不知不覺已經持續了7年多了,而且結束也遙遙無期。那麼到底敘利亞內戰是如何爆發的呢?



淺層原因,是民眾對於巴沙爾長期執政所積累的種種不公的不滿。因為一開始是敘利亞民眾對於巴沙爾政府的貪汙腐敗情況從而走上街頭進行反政府示威活動,結果巴沙爾拒絕敘利亞反對派要其下臺的要求並武裝鎮壓示威活動。敘利亞反對派的武裝隨後與敘利亞政府軍及親政府的民兵組織之間爆發衝突,特別是在德拉、霍姆斯、伊德利卜和哈馬等抗議的中心地區。



當然,如果真的僅僅只是敘利亞現政府和反對派的矛盾的話,其蔓延速度不可能會如此之快,其肯定是有外部勢力的介入。所以敘利亞內戰的爆發深層原因就是美國為了削弱伊朗和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而發動的又一起“顏色革命”。我們在隨後的戰爭中也可以發現,敘利亞反對派都是得到美國大力扶持的。



所以總的來說,敘利亞內戰之所以會爆發既有內因更離不開外因。

我一直專注於體育以及國際政治的問答,覺得寫得好的話就動動手指點贊或關注我的頭條號吧,你們的點贊與轉發都是我寫作最大的動力。😊


我只說兩點


敘利亞內戰一共造成三十多萬人死亡,敘利亞不少城市毀於戰火。幾百萬人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這場長達七年的內戰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


我們知道任何戰爭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它產生的大氣候和小氣候。敘利亞內戰的爆發,既有深刻的歷史原因,也有複雜的現實原因。

首先是歷史原因

敘利亞在古代曾經相繼被羅馬,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統治,一戰後法國人又統治了這個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個處於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的國家,始終被各大強國覬覦。直到1944年,敘利亞才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和許多伊斯蘭教國家一樣,敘利亞國家內部,也有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教派,兩個教派矛盾不斷。從人口上講,什葉派穆斯林佔敘利亞人口的12%,遜尼派穆斯林占人口的80%,其他部分(基督徒及庫爾德人)佔8%。整個國家的人口中,遜尼派佔絕大多數。

但掌權的偏偏是什葉派。


1963年,敘利亞當時的軍隊首腦老阿薩德率領他親手締造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發動了軍事政變,奪取了全國政權。

由於老阿薩德是什葉派,因此他組建的復興社會黨也多為什葉派人士組成。在那之後,什葉派人佔據多數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黨政軍各界人才輩出,成為了國家的統治階層。

這自然而然引起了一些遜尼派的不滿,他們到處散佈遜尼派受欺壓的謠言,製造教派矛盾。

老阿薩德是軍人作風,為了鎮壓反對的遜尼派人士,與遜尼派的領導組織穆斯林兄弟會鬥爭多年。1982年,為了報復穆斯林兄弟會發動的武裝攻擊,老阿薩德發動了震驚全球的“哈馬屠城事件”,這場慘案至少造成了兩萬人(一說五萬人)死亡。鎮壓雖然讓遜尼派穆斯林暫時安靜了下來,卻讓教派矛盾變的更加不可調和,為未來的內戰埋下了伏筆。


其次,敘利亞的國內形勢比較嚴峻

和伊朗,沙特,科威特這些靠石油吃飯的海灣國家相比,敘利亞石油收入不多,是個典型的農業國家。

在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以外的阿拉伯國家),如果你沒有石油,等待你的就一個字——窮。

本來敘利亞就因為地下水資源貧乏,直接制約農業發展,加上連年乾旱,糧食欠收,經濟形勢更加嚴峻。而且敘利亞參加了五次阿以戰爭,積極參與黎巴嫩內戰,支持巴勒斯坦的解放事業,軍費連年增加,導致國家不僅沒有能力發展經濟,同時還嚴重影響敘利亞人民的生活質量。


無論什麼矛盾,都會被經濟發展所彌合。同樣,無論什麼矛盾,都會因為貧窮而爆發。伴隨著多年的貧窮,教派矛盾因此日積月累,危機四伏。

同時,也有地域上的因素

從表面上看,“阿拉伯之春”是敘利亞內戰的導火索。

2001年,從突尼斯開始的阿拉伯之春席捲了中東地區。突尼斯,利比亞和埃及等國爆發反政府示威,這些國家統治了幾十年的軍人獨裁政府紛紛被推翻,給了敘利亞的反政府勢力以極大鼓舞,成為敘利亞動亂的直接誘因。

多米諾骨牌一樣的革命前面,敘利亞怎能獨善其身?


政府方面,阿薩德的強硬不妥協也是敘利亞內戰的主要原因。政府和反對派也坐下談過,也想和平解決矛盾。但反對派堅持阿薩德下臺,進行全國選舉。阿薩德則堅持絕不放棄對國家的領導,讓雙方矛盾不可調和,最終兵戎相見。

其實阿薩德本人思維比較西化,上任伊始,也曾經開展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可惜都以失敗告終。多年的軍政府獨裁體制,已經讓敘利亞的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集團堅不可摧,腐敗問題難以通過改革來解決。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趁火打劫,進入敘利亞。由於沒有強勢力量鎮壓,敘利亞的恐怖分子如魚得水,他們瘋狂展開無差別的恐怖襲擊,給敘利亞內戰火上澆油,讓本來嚴峻的敘利亞形勢錯綜複雜。


但內戰爆發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國際因素

敘利亞衝突爆發後,美英法出於地緣政治考慮,對敘利亞衝突煽風點火,公開 支持反對派。

原因很簡單,敘利亞半個多世紀以來,始終是個親俄的國家,先抱蘇聯大腿,再抱普京大腿,是俄羅斯在中東最主要的支點。

奧巴馬在衝突爆發後,公開發表講話,稱阿薩德是獨裁者,說阿薩德必須下臺。最後發展到直接出兵敘利亞。

沙特等海灣國家也表現積極,唯恐天下不亂。沙特等國雖然軍隊不行,錢卻有的是。他們對敘利亞反對派十分慷慨,要錢給錢,要槍給槍。

沙特等國之所以這麼做,還是跟教派矛盾有關。沙特是遜尼派國家的首領,對於什葉派掌權的敘利亞十分敵視。而且同為什葉派的伊朗對敘利亞一直是力挺的,伊朗支持的,沙特就反對。所以在教派矛盾面前,沙特寧可和美國一起搞倒敘利亞現政府。


美國不僅在聯合國推動譴責和制裁阿薩德政府的決議,而且為反對派武裝提供武器彈藥和各種戰略物資。對敘利亞內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俄羅斯於出抗衡美國的戰略考慮,也為了維護其在敘利亞的既得利益,力挺敘利亞阿薩德政府,也赤膊上陣,不遺餘力出兵敘利亞,出錢出力,對敘利亞內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目前,敘利亞內戰只是暫時平靜了。政府軍只是控制了全國大部局勢。部分地區還在反政府武裝手裡。只要各種矛盾得不到根本解決,敘利亞內戰就會戰火重燃,飽受戰亂之苦的敘利亞人民就會再遭劫難。


小約翰


——敘利亞內戰的起因與美國有著太大的關係了!

——美國為什麼要搞垮敘利亞現政權?——原因一個敘利亞是中東地區“反美”中堅力量,是中東反美“什葉派之弧”三國之一,既(伊朗、黎巴嫩和敘利亞)。什葉派在穆斯林當中雖然佔比小(只佔穆斯林10%),但是是中東反美主要力量,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所以;搞垮敘利亞始終是美國政府的重要任務。——有三大因素是敘利亞內戰的主要;

一;美國支持下的反對派;美國通過“阿拉伯之春”行動,通過大規模示威遊行,給巴沙爾領導下的敘利亞政府施壓,迫使敘利亞政府武力鎮壓,造成大規模流血衝突。給聯合國制裁敘利亞政府留下來“事實”。給敘利亞反對派武力對抗政府留下來伏筆,2011年3月在美國慫恿下,沙特直接參與下敘利亞內戰爆發,政府軍和反對派的衝突規模不斷擴大,在美國煽動下!土耳其也加入了反巴沙爾陣營,美國支持下庫爾德武裝也加入了內戰,使敘利亞內戰更加亂上加亂!

二;做大“伊斯蘭國”;更卑鄙的是為了阻止“什葉派之弧”的形成,對抗巴薩爾政權,美國暗地裡支持極其邪惡的“伊斯蘭國”使“伊斯蘭國”不斷的擴大,佔領了伊拉克、敘利亞大片領土,後來“伊斯蘭國”做的太大了收拾不了了,美國才出面打擊“伊斯蘭國”,使本來錯綜複雜的敘利亞內戰形式更是雪上加霜!說實在的!邪惡的“伊斯蘭國”迅速做大是美國始料不及的,不但是自己陷入了中東泥潭,更是給俄羅斯🇷🇺介入中東出兵敘利亞留下了“口實”,讓俄羅斯堂而皇之的在打擊伊斯蘭國的名義下大量出兵敘利亞,幫助巴沙爾打擊反對派,打擊伊斯蘭國,打擊美國支持下的庫爾德武裝,支持伊斯蘭國行動在敘利亞和中東地區引入了一個真正的對手——俄羅斯!這是美國最懊悔的,也是最愚蠢的行動!不但沒有搞垮巴沙爾政權,使巴沙爾越來越強大,在俄羅斯大力支持下敘利亞政府軍所向披靡,解放整個領土只是時間問題。這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美國在敘利亞偷雞不成蝕把米!

三;支持以色列介入敘利亞內戰;伊朗政府為了幫助敘利亞通過各種渠道向敘利亞派遣了幾萬精銳武裝人員,在敘利亞有很多基地,美國為了阻止伊朗在中東做大,阻止伊朗介入敘利亞內戰,慫恿以色列打擊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目標,使伊朗和以色列關係更加緊張,使敘利亞形式更加亂上加亂!

——以上就是美國為什麼要搞垮敘利亞!

——怎樣挑起的敘利亞內戰的!

——個人觀點。


東義義


敘利亞戰爭,從2011年3月受阿拉伯之春影響,以及敘利亞國內糧食減產,以及就業率低,大量人員失業,經濟發展項目遲緩,對敘利亞阿薩德家族,以及阿拉維派長期佔據特權階層,高層貪汙腐化 ,其他遜尼派受到壓制,引發不滿,而德拉市小學生塗鴉反政府標語,遭到逮捕,直接引爆百姓對阿薩德家族的不滿,和怒火,從早期爆發大規模抗議遊行示威,到最後演變成軍事衝突,再後來演變成反恐戰爭,如今成了大國利益角逐的,鬥獸場,如今已經走過八年時間,我看過敘利亞戰爭的大量資料,包括部分內幕黑資料,敘利亞戰爭初期,從國內抗議遊行示威,到沙特土耳其暗中派人介入 趁機鼓動百姓鬧事,襲擊軍警,造成初期內部衝突 ,爆發內戰,逐步演變成中期反恐戰爭,到末期稱大國利益角逐的鬥獸場,如今勝負已分,首先自由軍武裝分子,已經崩潰,多數人選擇投降,現在的自由軍都是土耳其扶持的,土系武裝分子,自由軍首先退出了這場大國利益的搏殺,其次是趁亂而起的伊斯蘭國武裝,這個早期起家於伊拉克,趁敘利亞戰亂爆發順勢做大,佔據敘利亞大半國土,鼎盛時期擁兵15萬,佔據的土地包括伊拉克部分領土,敘利亞大半領土,如今,伊斯蘭國武裝在各國聯合打擊下,已經崩潰,殘部流竄於沙漠戈壁,以及山區,成了流寇,也被踢出局,其次是美國扶持的庫爾德人,它在美國扶持下,已經佔據敘利亞部分國土,掌握這大部分油氣田,如今已經和敘利亞政府軍,形成鼎足之勢,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二是俄羅斯,伊朗以及真主黨,和伊拉克等什葉派武裝扶持的敘利亞政府軍,早期在伊斯蘭國武裝,以及基地組織分支勝利陣線打擊下節節敗退,俄軍介入後收復大部分國土,如今伊德利卜省戰事依然未結束。其三是伊德利卜省恐亂軍,以及阿芙林和阿勒頗以北土敘邊境一帶土系武裝分子,在土耳其支持下佔據部分國土,敘利亞戰爭如今已經早已不再是內戰,而是大國利益的鬥獸場,因為篇幅原因,不可能把敘利亞戰爭起因經過全部寫清 ,因為涉及到太多內幕黑資料,篇幅過大隻能簡單介紹。


風雲清澤


在七年前一場遊行最終演變成了敘利亞長達八年的內戰。這場戰爭一共導致了近40萬的傷亡,而敘利亞的很多城市也遭到了嚴重破壞。難民被迫流落歐洲,不僅給中東地區的國家也給歐洲國家的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而敘利亞的內戰並不單單是因為其內部問題。不過首先內部問題也不可忽視。在戰爭爆發之前敘利亞一直處於高失業率狀態,而且官員和政府的腐敗,現象也難以制止,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響2011年敘利亞的多個城市爆發的示威遊行當時的政府對其進行正壓,但是很快局勢失去控制很多人都要求阿薩德政府辭職。更有一些反對派得到了外部勢力的支持,開始拿起武器對政府軍進行反擊進而導致敘利亞的內戰爆發。



這場內戰由於敘利亞是中東地區各國爭奪的場所,因此這一場內戰至始至終都不是國家的內戰,支持敘利亞政府阿薩德的主要是俄羅斯和伊朗。而反對派的支持者,除了美國還有中東地區的強國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這場戰爭反對派的聲勢浩大,並且又有地區強國和域外強國的加持所以在戰爭之初,阿薩德並佔優勢。直到在2015年俄羅斯空襲敘利亞,支持阿薩德政府,戰爭才開始向有利於敘利亞政府方面轉化。這場戰爭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敘利亞民眾,有超過600萬的敘利亞人開始逃亡國外,很多國家都對其進行相應的接收,但是難以解決持續動亂而造成的難民問題。



很多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因為戰爭而悲毀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這場內戰只是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只不過後來有外部勢力的加入,才將我們的視野更多的關注到西方國家對其進行干擾和影響的方面來。敘利亞內部的矛盾,其實有一個相當長的積累過程,阿薩德家族在敘利亞執掌了近50年。在最開始與薩達姆和卡扎菲統治方式一樣,實行專制打壓了當時國內的很多勢力,這些勢力就是之後戰爭爆發以後的反對派。阿薩德家族同時也是什葉派的分支,這在敘利亞人口總數中只佔12%,其他的80%都是遜尼派。所以宗教派別問題在敘利亞一直十分突出。



除此之外,一直謀求建國獨立的庫爾德人以及內部的基督教派也時常成為內部矛盾的爆發點。中東地區的宗教和民族矛盾一直是主要矛盾。大部分的當政者對其都進行殘酷的鎮壓,這也使得矛盾越來越深,勢不兩立。敘利亞在最開始也是如此,甚至還存在民族屠殺的現象。所以內戰才有機會爆發,並且不可避免,但是巴沙爾的個人魅力還是有的。而且敘利亞政府也逐漸進行政治改革。在無法消滅反對派的情況之下,為了保住自己的統治權力,開始實施政治民主化的改革企圖吸納反對派進入政權,保證國家的平穩過渡,這是非常明智的。



對反對派不論是誰都應當區別對待,畢竟反對派的內部魚龍混雜,有一些完全處於渾水摸魚的狀態,只想推翻現政府而另一些則主張實施政改,這也是敘利亞的機會。很多時候美國在聯合國總用人權方面的問題去說敘利亞的不是,其中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巴沙爾阿薩德上臺以後也通過修改憲法的方式將總統的法定年齡下調,順利當上敘利亞總統。同時開始了國家改革的藍圖增加政治透明度,削弱貴族勢力,打擊腐敗。這當然都是進步,但是一黨專制以及制度上的腐敗。



是無法通過表面上的改革去解決的,這也是敘利亞的問題,也是反對派一直要謀求的,最終目標。其實即便拋開西方國家的干預在中東阿拉伯世界的內部,這場戰爭也不可避免,因為遜尼派佔大多數的伊斯蘭世界對於伊朗和敘利亞黎巴嫩的少數派所掌握的國家並不友好。一直在策動少數派國家內部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在教派和政治問題上多次發難,但是至少巴沙爾做出了真正的讓步,同意多黨制的自由選舉,釋放政治犯恢復庫爾德人的公民身份,改憲法,這些在戰爭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而政府做出了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雖然還有政治上的信任存在嚴重不足,但至少敘利亞的局勢已經得到控制。敘利亞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爆發全面內戰。但是反對派是否也會拿出誠意去避免這場戰爭還是個未知數。不過看著一個國家逐步實施民主化的政策,我想不論是西方還是其他國家都是喜聞樂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