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說最純正,千年不變的廣東話在龍川縣?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好友


龍川建縣有2000多年曆史,建縣時轄地包括現梅州、河源的全部,贛州、韶關一部分,這是不爭的事實。

趙佗率50萬秦軍徵嶺南,後又要求秦徵派5萬中原婦女南下與趙佗軍隊成家戍邊。趙佗立國後,全部士兵未有北返有正史記載。因此,龍川的客家先祖肯定有那一批將士之後。現龍川有的姓氏堂號是扶風堂也是例證。後來王莽造反,有中原漢民避戰禍南下,兩宋亡國前南逃漢民人數最多,五嶺南北及閩西地區成了三次戰爭南逃的避難所,龍川肯定是接納了不少,畢竟是廣東四大古縣。龍川話是廣東最古老的語言之一說得過去,也經得起推理。


深山耕夫310


說的沒錯!秦朝時遷入幾十萬中原人的廣東龍川縣佗城才是正宗的中原人後代,客家之源!為什麼這麼說呢?有2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原因,1,小小一座城中,二千多人口,卻有179個姓,七八十座各個姓氏的祠堂。2,這個從來沒人提到,當地人叫父親,有的叫阿爸、阿社、阿叔、阿爹。叫母親的,有的叫阿媽、阿咩、阿孃、阿奶、阿姊。叫姐姐的,有的叫阿寶、阿太、阿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叫法?因為當時南遷的幾十萬中原人來自全國各地!當地人的話就是粵語和客家話的中間,向東(梅州方向)逐漸變聲成客家話,向西(廣州方向)逐漸變聲成粵語!隨著普通話的普及,以及信息網絡化,這種叫法己經漸漸消失,統一被爸爸、媽媽、姐姐取代!


緣來是你140094684


純正的客家話在河源和梅州兩地,口音基本相同,離開河源和梅州兩地的其他市區客家話全部走音,音調不同,叫法不一樣,本人以為,自秦始皇派兵50萬南下,那些軍隊肯定是駐紮在我們河源市龍川縣東江河流域邊,因為我們龍川縣城離佗城僅幾公里路程,本人猜測,佗城就是秦始皇派軍隊駐紮生根延後的根據地,不然佗城那個地方村不可能有上百個姓氏,大家可以想想,幾十萬的軍隊駐紮,肯定是選擇依靠著東江河流駐紮,不可能駐紮到深山,


系甘啦666


龍川雖是千年古縣,下半縣老隆周邊老隆話是水源音加客家音混滲音,屬六成水源音四成客家音。而水源音本人叫她為東

江話,是東江流域地區大範圍語言,從和平連平龍川河源紫金博羅惠州惠陽增城都是東江話區域,其實廣東春秋時期廣州東部深圳惠州河源梅州汕尾都屬扶縷古國,講的都是扶縷話即現在的東江話。秦始皇收復扶縷國後,改國都扶縷

為傅羅縣,另增設龍川縣等,傅羅縣後來改博羅縣。扶婁國語現在的東江話各地受外來強勢語言入侵梅縣全部河源的紫金龍川和平連平惠州大部分縣區成了客家話地區,但都有東江話村落存在。唯一河源市區和東源縣僅存扶婁國語現在的水源音(叫東江話較合適,因大部分是東江流域地區)為現存最純正的廣東古語言。語言學家都錯誤把河源話歸類為客家話,其實完全錯誤。本人研究歷史文獻從蛛絲馬跡中得出此結論,是歷史事實真相。廣州受秦軍秦話入侵成了粵語,所以河源市區和東源縣及惠州博羅等本地話水源音東江話真實是最古老廣東語言。


品良哥


廣東本來就是客家話最多的,本省有四五千萬的客家老,仔的地方是比較少的,所以正宗廣東話是客家話,在廣州本地的白雲區,天河區,芳村區,增城,花都的客家人讓給講白話的做廣州語言代表的,客家人善良忠實,勤勞愛家,從不像它們愛出風頭,愛出醜相的


皇帝保佑吳氏


廣東話,其實包含很多在廣東省內各城市和鄉鎮各大地方語言,總之正不正宗,大家是廣東人,應該是能互相聽明白和理解的。如呌父親是老豆,媽媽是老母,或者老媽子總之各地呌法不同,但是一個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